郭玉宇
(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guorain@126.com)
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困境
郭玉宇
(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guorain@126.com)
中国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理论困境;伦理反思
医学伦理学作为正式的学科,最初从西方引入,由于在学科体系上有现成的理论效仿对象——西方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其理论发展的困境。
早在1979年,美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首次访问中国时,曾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的医学伦理学缺乏对道德判断、观念和实践进行严格的概念上和分析性的哲学追究。他在旅行报告中概括道:“他们缺乏一种批评和辩论的讨论道德和社会政策的基础,缺乏一种健全的哲学传统质询种种基本的约定,也不对伦理学和科学中各色主张作出根基性证明。”在恩格尔哈特作出以上直率评论的时候,中国的医学伦理学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新兴的学科,理论基础的缺乏是必然的。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医学伦理学仍然缺乏形而上的深刻探讨。
其重要原因之一:对西方医学伦理学在学习、效仿过程中的消化不良。如彼彻姆与丘卓斯的《生物医学伦理学原则》经过简单的中国化包装后已经成为一种伦理思维定势并占有话语权威,它的伦理分析框架被各种教科书、案例集所采纳,并成为临床医生行医的重要伦理指导规范,俨然也成为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圣经”,其宗教文化和美国本土环境的背景被忽略。
其重要原因之二:在中国,医学伦理学依然被广泛的视为应用伦理学,缺乏有力的哲学基础支撑。 如果这一理解基于知识和学科分工的必要、强调生命伦理学不直接研究一般的伦理理论和命题、而主要关注医学实践中的道德困惑,则未尝不可。不幸的是,当人们强调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时,这便成了忽视或逃避医学伦理学哲学反思功能和使命的一个遁词。然而,以为医学伦理学仅仅是一门应用伦理学,故无须对医疗卫生的道德根基进行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探索,实际上等于取消了生命伦理学本身。忽视医学伦理学的哲学反思特质,容易使之沦为一门没有灵魂的学科。
其重要原因之三:对本土医学伦理学传统思想和文化汲取不够。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医学伦理学学者在致力于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理论问题,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样重要的理论建设运动。对于中国而言,尤其需要挖掘中国本土文化如传统儒释道的伦理思想,这关系到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医学伦理学研究者在研究高新生命科学技术相关的热点伦理问题,不可忽视对基本理论的探究。如美国学者古尔德所言:确定“应该是怎样”的前提条件必须依靠逻辑的连贯性,以及对前提条件存在的原因进行哲学的研究。
这就意味着医学伦理学研究者应当对哲学包括生命哲学、道德哲学,甚至神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医学伦理学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对医学伦理学理论和原则进行哲学探索并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国医学伦理学应立足本土实践,积极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把握本土化与全球化互补、多元化与规范化并存、理性与信仰共融这几个重要趋势。日益更新的技术革命加之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境遇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而俗世社会需要维护和建立社会生活秩序与个体生命秩序之价值原理的道德哲学。医学伦理学应当是一种发展伦理学,发展伦理学认识到需要运用比常规道德伦理更多的东西来应付一整套复杂的多层面的价值问题,它不应限于固定的学术话语模式,它根据发展的核心问题使伦理批评和伦理战略超越工具性的应用,而走向重新构建伦理理论之路。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境遇下的中国医学伦理学作为一种“发展”的伦理学,应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对自身的“发展”问题进行伦理反思,体现自身的生命力之发展。
〔修回日期 2017-03-27〕
〔编 辑 商 丹〕
Discussion on the Theoretical Dilemma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GUOYuyu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66,China,E-mail:guorain@126.com)
Chinese Medical Ethics; Subject Progress; Theoretical Dilemma; Ethical Reflection
R-052
A
1001-8565(2017)04-0435-02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07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