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访谈研究结果的认识与思考

2017-01-20 09:13孙莹炜胡正娟李义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孙莹炜,胡正娟,刘 芳,李义庭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yingwei@ccmu.edu.cn)

关于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访谈研究结果的认识与思考

孙莹炜,胡正娟,刘 芳,李义庭*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yingwei@ccmu.edu.cn)

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异同,把握各自优势和劣势,分析美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别访谈法,实行半开放性访谈。结果我国在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方面可以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充实医德教育内容,增加医德实践教育,丰富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多样化。结论 中美两国均重视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医德培养和医患关系教育,但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其医疗体制、医学生教育及医德教育也存在较大差异。访谈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对我国的医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个别访谈;定性研究

医德教育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医生价值观、社会观以及行医过程中人际交往技巧的广泛而重要的学科[1]。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模式培养,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异同,分析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分别选取曾在美国交流、学习,有就医经历的人员若干,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个别访谈,现将访谈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访谈调查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所高等医学院校曾在美国学习交流过的教师、医师和曾在美国有过就医经历的患者作为主要访谈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此次访谈调查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别访谈法,采取半开放性的访谈。访谈者提前制定访谈提纲,围绕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对受访者进行了解和沟通,但访谈提纲只作为一种提示,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记录,并对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1.3 针对教师(医师)和患者的访谈提纲

1.3.1 教师(医师)访谈提纲。

①关于“医德教育”请谈谈您如何理解和定义。②您认为中美两国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培养方面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③您所了解的美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包含哪些课程,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如何进行考核与评价。④您所了解的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包含哪些课程,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如何进行考核与评价。⑤您认为在医德教育课程方面中美两国医学院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您认为美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有何启示和借鉴。⑥您所了解的美国医学院校承担医德教育(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教师情况如何。

1.3.2 患者访谈提纲。

①请分别谈谈您在国内和美国就医的体验和感受。②请谈谈您在中美两国就医体验上的差别与不同。③请您谈谈您对中美两国医学生(医生)的认识、看法和建议。④请谈谈您所了解的中美两国社会层面对医生的舆论和评价如何。

2 访谈结果与分析

围绕访谈提纲,访谈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如下:

2.1 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内涵

医学院校开设医德教育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有利于医学生合理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增进对于伦理及社会问题的思考,较好处理与同事、病人和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医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教育课程,除了是专业课以外,其涉及人文、伦理等方面的课程教育。旨在指导医学生如何融入职业角色以及如何处理与同事、病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可以有效增强医师对于他们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面对和处理道德困境与价值冲突的能力[2]。

2.2 美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现状

美国的医学院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大部分医学院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注重文、理、医相互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部分医学院校推行医学课程改革,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占总学时比例为20%左右。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例,必修课主要有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医患关系以及职业导论等医学人文相关课程;选修课则门类多样化,包括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学等14大类40多门,占选修课总数的14%,贯穿于4年医学教育的始终[3]。

美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包含医学院中的医德教育和医学院外的医德教育,医学院中的医德教育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在医学院以外进行和完成的,例如有各界人士(律师、社工)参与的各种社会项目会帮助医学生进行社会层面的医德教育。

美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具体是由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的,授课方式一般为普通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由于考虑到保护患者隐私,实践教学通常在医学院内完成,具体而言,教师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让学生表演、参与等方式展现,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最终达成一致的认识和看法。课程考核通常在基础课程结束前,撰写一篇表达医学生对于该学科想法的文章等。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会讲授医德的重要性,但医德具体课程不多,更多是通过带教老师的带教方式和行为言传身教良好的医德。

例如来自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医学生谈到:我感受在美国没有单纯说教上的医德培养,更多是从人性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育。

2.3 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现状

我国医德教育这门学科的兴起是源于人们对于医学教育中人文主义及人道主义逐渐缺失的担忧,对应这些担忧和问题,医德教育涵盖了医学伦理、道德、法律基础、临床伦理学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等学科内容[1]。

我国医学院校开设有关医德医风的部分课程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形式。理论课程包含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具体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配合少量学生参与和表演等互动形式,考核方式以理论考试评价为主;实践课方面有基层卫生社区医疗实践、志愿服务、导医、暑期社会实践等,考查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医学生充分了解并且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之后的医疗实践中的自省和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整体而言,医学生普遍对医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专业课程学习仍是学业重点。

通过访谈,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课程设置来看,医德教育主要是贯穿医学生八年教育的医学人文类课程,包括卫生法、自然辩证法、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具体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老师专题授课、视频展示、案例阐述等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课程参与、课堂辩论讨论、读书报告或专题论文等,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方面众多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访谈,从首都医科大学的医德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德修养、临床沟通交流等;实践课主要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导医、基层卫生实践(课内社会实践)等实施。考核主要以答卷形式或者提交小论文报告等形式。

2.4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承担医德教育(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教师情况对比

美国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许多大学教师从全球范围内选聘,生源也早已国际化,[4]美国承担医德教育的教师通常为专门学习该方向的学者,当然,也有同时参与临床工作的教师会来医学院校讲课。他们的学历多为医学博士或哲学博士,授课内容集中在医学的本质、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医生与患者及其他辅助行业的关系等。教学通常在医学院教师中进行,可能会模拟医院的情景进行培训。

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教师大多数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部分由对掌握一点医学人文知识的医学专业教师担任,通晓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跨专业、跨学科、医文兼通的高素质人才稀缺,制约了包括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内的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5]。

2.5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培养及医德教育方面的异同

中美两国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课、临床课、见习实习、住院医师阶段的培养流程相似,医学生培养周期都比较长,学生压力较大。

2.5.1 培养对象准入与选拔。

曾在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family medicine科室交流的医学生认为,在医学生选拔方面,我国院校培养医学生在选拔对象的过程中没有太多要求,也就是说自愿学医的同学在高考时填报医学院作为志愿,只要分数合格就可以进医学院校读书,而美国院校是在学生4年本科毕业后再次选拔,将精英挑选进入医学院校。美国医学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前已经接受了四年本科教育,对社会伦理的认识更加深入,认识科学背后人文伦理的关系和内容,更容易在治疗中综合照护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同时美国医学生更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包括怎样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怎样为患者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尤其是重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2.5.2 临床实习与实践场所选择。

临床实践场所选择方面,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大多集中在学校的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培训。由于美国医院分布较中国稀疏和分散,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等同于中国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可根据基础课程的成绩和能力的高低来选择实习医院的等级,可以打破医学院和区域限制选择轮转医院。通俗地说,美国的医学生会分布在几乎全美所有的州进行轮转培训,我们可以在一所医院见到各个医学院派来的轮转医学生。

2.5.3 医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在医德课程培养方面,美国的医德教育建立在医学生充分参与临床的基础上,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发挥主要讨论、互动作用,医学生将临床的体会带入医德教育的讨论中,收获更具体。从哈佛公开课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讨论讲座式的授课方式,美国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往往能和讲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升课程的效果,引发所有学生思考。此外,美国医德教育的形式更多样,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为医学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机会体会医德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践。另外,有非医学专业人士(社工、律师等)的互动合作,更加贴近临床实际,训练医学生多方面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练习,往往停留在医学理论教育阶段,学生参与临床实际案例讨论的机会偏少,对于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多数是理解和想象。医德课程培养和伦理相关教育课时量少、授课方式单一、考查方式单一、效果不甚理想。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授课内容与临床课程整合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5.4 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

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在临床实践培养方面,我国医学院校强调知识的传授,以书本教育为主,医学生的优势是理论比较扎实。另外我国医学生数量较多、所接触病例较多、接触病人的机会也多,带教老师多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从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医生。

相较而言,我国的医学生受整个医疗环境的影响,因为就诊病人多、病例多,很多医生(带教老师)忙于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教学,使得医学生参与临床的机会略少,动手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略有不足。

美国医学院校教育更注重实践,医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临床过程,所面对的实际临床实践的机会与压力均较大,使得他们在较大的临床压力下更快成长。带教老师多以职业医生为主,责任心强,整个教学的时间投入更充沛,非常注重学生临床技能、自学能力的培养。但美国病例相对较少,美国医学生也更加刻苦,科研并不是多数教师所涉猎的部分,更多的是以服务业的思维来思考。

3 对策与思考

3.1 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教育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将医学、法学、伦理学和公共卫生政策等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和交叉,将医德教育贯穿其中,同时配备和培养多学科交叉、具备综合知识背景的教师和带教医务人员,提高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专业教师、医德教育任课教师对医德教育的重视和认识,引导相关教师加强医德教育。课程设置还应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丰富而有吸引力的选修课、讲座、研讨和品牌活动,结合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加强医德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伦理问题的相关度、紧密度和结合度,尤其应针对当下的热点临床伦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同时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增加校际交流,开拓学生视野。

3.2 增加实践教学,改变考核形式

医德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说教层面,而是要有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学习阶段模拟临床会比较好,尤其是面对比较有挑战的患者,可以请专业演员或学生扮演患者,例如扮演没钱付费的患者、心情不好的患者、无理取闹的患者等,在实践中去训练和锻炼这种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大量的医德实践课程等途径最大限度去提升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培养。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除了必要的闭卷笔试考核以外,可以增加学术论文、专题研讨、角色扮演、辩论演讲、读书报告等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医德相关现象和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医德问题的思考、认识和看法。

[1] 郑志博.国外医德教育的历史沿革和模式分析[J].中国市场, 2014(29):92-93.

[2] 王昕,黄蕾蕾.英美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德教育的启示[J]. 教育科学,2014,30(1):84-88.

[3] 冯逵,黄建始.复旦教育论坛[J].2008,6(3):86-89.

[4] 李震,万宝俊,舒涛,等.中美医学教育比较及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123-124.

[5] 燕娟,王洪奇.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C]//北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2:605-607.

〔修回日期 2017-01-03〕

〔编 辑 曹欢欢〕

Cogni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erview Results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SUNYingwei,HUZhengjuan,LIUFang,LIYiting

(SchoolofHealthAdministrationandEducation,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E-mail:yingwei@ccmu.edu.cn)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s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nalyze the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to our country. Methods: We used individual interview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ducted semi-open interview. Results: China can adjust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 appropriately, enrich the content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mprove the medical ethics practice education, enrich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diversify examination form in medic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Conclusion: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medical ethics training 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history, culture, religion and morality, as well as the medical systems, education on medical students and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Views formed in the interview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Chines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at a certain level.

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dividual Interview; Qualitative Research

R192

A

1001-8565(2017)04-0453-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14

2016-11-01〕

*通信作者,E-mail: liyiting@ccmu.edu.cn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