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积极探索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郴州模式”

2017-01-20 00:37湖南省郴州市水利局局长黄伟清
中国水利 2017年21期
关键词:郴州温泉生态

□湖南省郴州市水利局局长 黄伟清

湖南郴州:积极探索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郴州模式”

□湖南省郴州市水利局局长 黄伟清

郴州位于湘南粤北交界之地、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之间,是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和湘江、北江、赣江三大水系的源头之一。自2013年7月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郴州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山水福城·美丽郴州”总体目标,牢牢抓住“民生、生态、转型”三个根本,围绕构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整治与保护、水景观和水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有序推进2020年目标任务的94个项目。截至目前,47个试点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28.6亿元,占计划的124.65%,项目完成率100%;25项试点指标已全部达到或超过目标值,山河水库水质保持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江河湖库水系绿化率达96.5%,水域面积率由试点前的4.3%提高到6.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0%提高到75.86%,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7,城市品质和形象、活力与竞争力大大提升,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30个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也是湖南唯一入选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郴州模式”初具雏形。

一、试点工作统筹推进

一直以来,由于水利工程措施不完善,城市防洪抗灾能力弱,郴州市旱涝灾害交替发生。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荣光背后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新老水问题交织,成为郴州作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点先行路上不得不面对和突破的瓶颈。

为此,郴州市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严格水资源管理,以系统治理为手段、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供水安全为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严格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严格水资源管理

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核心任务,通过划定“三条红线”、建立“四项制度”,促进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创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部交叉评查机制,把水资源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以系统治理为手段,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打造了30条精品景观城市道路,建成了全省最长的城际景观大道,即全长60多km的郴州大道,开展“城市慢行系统绿荫化”建设,建成林荫路29条。市中心城区累计投入资金5.313 2亿元,新建改造公园、游园、广场、街边绿地118个,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8%、44.3%和11.5 m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3%,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8个、国家园林县城1个(汝城县)。2014年,郴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实施7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完成了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桂阳坡耕地治理、安仁崩岗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4个项目,农村小水电工程、矿山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3个项目超额完成。郴江、武江城区河段、西河风光带工程建设3个试点项目已基本建成。郴江城区段河湖景观、爱莲湖提质改造2个试点项目,便江和青山垅等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保护建设2个项目均已完成。温泉综合开发保护工程5个试点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每个县市区都已建成至少1处亲水平台。

3.以供水安全为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

着力构建“水系连通、水道畅通、量质同升、安全高效”郴州现代水网,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目前,江源和沤菜2座水库均已完建。莽山和桃源2座水库正在施工建设。雷溪、观山洞和东波3座水库均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前期,正在报批阶段。东河金田湖—秧溪河刘仙湖和“引郴入燕”水系连通工程已完成,汝城浙水城关河、嘉禾盘江水库—县城湖泊水系连通工程已开工建设,“引东入郴”、宜章百母河—玉溪河、小东江—石河3处连通工程正在前期勘测和论证,全市申报进入国家项目库的水系连通工程31处,争取2020年以前列入实施计划8处。嘉禾县和永兴县青山垅至龙潭2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已完建,6个新建供水厂和10个改造供水厂均已完工。通过股票定向发行募集资金8亿元的东江引水工程2015年开工,正在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提前完工。完成了江源四清联合灌区新建和永兴便江水轮泵站改造2个项目,青山垅、龙虎洞、长河、黄岑、莲塘5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2个项目均已完成计划任务。209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主体工程,病险水闸已开工建设1座,完成初设批复1座。“四水”重要支流治理和3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均已超额完工,治理长度分别占计划的112%和146%。编制《郴州市中心城区排涝规划》,改造老城区45个积水点,加强管网维护,开展专项清淤,铺装透水地面,实施城市雨水下渗工程建设;改造污水管网,加大低洼地区排涝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系统建设。

4.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严格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全力推进湘江流域(郴州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完成了5个产业结构调整、24个工业污染控制和17个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类项目。宝山和柿竹园2个矿山公园建设、6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和三都矿区、柿竹园玛瑙山地区地质环境治理3类项目均已完工。高标准完成了东江湖集雨面积区域内工业污染源治理、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养殖业污染治理、旅游业和船舶污染控制5类试点项目。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完成汝城、宜章、资兴24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市内4个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18个。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开工新建资兴鲤鱼江等9座污水处理厂,其中4座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嘉禾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预计2017年年底完工,新增处理能力14.4万m3/d。郴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8个旧垃圾场整治2类项目均建成运行。

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安仁选择5个村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完成10项试点任务。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开展永兴县居民生活阶梯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开放合作机制,积极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促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法治保障机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跨界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了河长制,总结桂东县河道水库保洁工作“河段长制”做法和经验,从2017年3月起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

二、积极探索试点经验

3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一三六八”郴州经验,即:高举一面旗帜,抓住三个根本,坚持六化理念,推进八水同兴,打造山水福城,建设美丽郴州。

1.高举一面旗帜

高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旗帜,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治水兴水全过程,以水为源,全面保护“山青水碧”环境;以水为脉,精心打造“城水相依”景观;以水兴业,加快发展“亲水经济”产业;以水为魂,大力弘扬“人水和谐”文化。

2.抓住三个根本

坚持“科学治水、改革活水、建设强水、发展兴水”的总体思路,抓住“民生、生态、转型”三个根本,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等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探索出一条具有郴州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

3.坚持六化理念

“六化”即雨洪资源化(兴建水库、闸坝、人工湖泊等蓄水工程,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城市海绵化(推广透水铺装,控制、利用雨水径流量,解决“逢雨必渍、逢雨必灾”)、水域景观化(将水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打造“可近、可观、可游戏”亲水平台)、工程生态化(广泛使用生态新材料、新工艺,维护河湖生态系统自然属性)、水系网络化(打破流域水系分割,以丰补歉,相互调剂,优化水资源配置)、治理系统化(统筹考虑水的人文属性和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实现效益统一)。

4.推进八水同兴

“八水同兴”即河湖水引进来(引导城区向河湖拓展,移城就水,引水入城)、江河水拦起来(市中心城区修建29座壅水闸坝,营造湿地公园)、降雨水蓄起来(修建控制性蓄水工程,建设莽山大型水库和江源、沤菜等中型水库)、地表水串起来(连通水系,完成“引郴入燕”、东河金田湖—秧溪河刘仙湖等连通工程,建设“串珠式”水生态景观)、地热水活起来(打造温泉特色小镇,开发保护汝城热水等温泉)、污染水净起来(开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景观水靓起来(建设“一轴五带”河道景观、建设保护东江湖等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水文化扬起来(建设资兴东江湾水生态文化园、秧溪河水生态文化园和四清湖水生态文化园)。

三、全力打造“郴州模式”

郴州以水为魂,与水共舞,全力打造中国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郴州模式”。

1.“调产业、控污染、绿矿山、净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水治理模式

创新涉重金属矿业整合模式,强力推进矿业整治整合和关闭重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将矿区生态修复区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在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南方有色金属研发中心”,搭建重金属污染防控研发平台;引进污水处理新技术,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传统资源型产业逐步实现从粗向精、从地下向地上、从国有向民营、从黑色向绿色、从传统向现代的“五个转变”。

2.“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国际知名”的天然温泉水开发模式

围绕“林中之城、休闲之都”旅游品牌形象,创新发展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温泉旅游产业,为推动郴州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以汝城县为龙头、市中心城区为重点、各县市区和各类特色镇为支点布局温泉开发利用,着力开发建设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文化产业园、温泉风情小镇、温泉度假村等温泉休闲旅游产品,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温泉之城”。用足郴州点多、面广、量大、温度高、质量好的温泉资源,吸引高水平的策划运营团队和战略投资者,建设高品质的温泉商务休闲度假区和温泉生态居住区,在打造温泉小镇时融汇湘南民俗元素、畲族民族特色,促进温泉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双重互利共生的“景镇合一”特色温泉小镇。同时结合郴州当地的民风民情和人文景观、乡村农耕文化等,举办以温泉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会,形成完整的集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疗养、居住等于一体的温泉产业链,使温泉成为郴州市生态水城的一张特色名片。

3.“同源、同网、同质、同价”的城乡居民饮用水建设管理模式

打破城乡二元供水局面,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差别,解决全市广大农村饮水问题,使广大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实现从喝上放心水到喝上优质水的转变。嘉禾县坚持民生利益为先,以城市的“盈”补农村的“亏”,消除城乡供水服务差别,形成特色鲜明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走出了“融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维护、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新路子。嘉禾模式可归纳为:科学创新规划,解决利在千秋问题;多元筹集资金,解决“无米之炊”问题;加强组织领导,解决“步调不齐”问题;严格工程建设,解决提质增效问题;完善建后管理,解决“重建轻管”问题,做到了责任主体在政府、建管主体在企业、筹资渠道在市场。截至2016年,嘉禾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95%,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提前5年实现了全面小康安全饮水目标。

4.“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村房规范”三重示范作用的乡村生态水治理模式

郴州西河综合治理工程秉承“系统治理”理念,以西河天然水系为脉络,涵盖了西河沿线17个行政村,以治理工程与城乡发展相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西河打造成生态、小康、幸福的风光带,使其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城乡统筹示范带和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示范带。

5.“一轴五带、十城百景”的城市景观水提质模式

“一轴五带”是以东江为主要水系构成的生态轴以及舂陵江、武江、郴江、西河、永乐江水景观,“十城百景”是在市中心城区和9个县市所在地依托河流、水库、湖泊和温泉构建的约100个水生态景观,通过“环湖造景、绕库造景、沿河造景、依泉造景”,建设各具特色的水库、湖泊、河道、温泉水利景区。从2016年开始,在各县(市、区)开展“清零”行动,要求3年内每个县(市、区)不留空白,至少成功创建1个省级及以上水利风景区,5年内全市国家水利风景区达到10家。各地因地制宜,将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列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水利“十三五”专项规划,将水利风景区建设列入水利改革发展重要议程和年度工作计划,在政策扶持、资金安排、项目申报、评优考核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到2016年年底,全市已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5家、省级水利风景区6家,并储备了120多个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

6.“分段式建设经营、保底式收益保障、综合式建设管理、联合式监管协调”的工程经济水建设经营模式

宜章县莽山水库成为全国172个重大水利项目中第一个成功实现以PPP模式建设经营管理的典范,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分段式建设经营:莽山水库实行国家投资与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将项目分为枢纽、灌区骨干工程两部分,采取“分段式”不同模式建设经营,即水库枢纽采取项目法人“投融资—建设—经营—移交”的模式,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采取“建设—移交—付款”的模式。保底式收益保障:县政府承诺城镇供水出库水费和农业灌溉出库水费收入不足由县财政弥补,确保项目法人年收入达到设计要求的5 000万元。同时,将40年的水库库区旅游开发权益授予项目法人。综合经营保障机制:为保证莽山水库工程建设经营及资金监管到位,避免监管缺失,建立了政府与项目公司紧密协作、相互协调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项目经营期事务进行调度监管。“联合式”的监管协调:县政府与项目公司约定,由政府委派1名工作人员出任项目公司监事,薪酬由政府承担。设立莽山水库“六人”运营协调委员会,作为双方协调和议事机构,列席项目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对项目建设期国家资金拨付和使用进行监督,对枢纽工程运营期的维护和安全进行监督。■

责任编辑 车小磊

猜你喜欢
郴州温泉生态
郭文龙
KAI BEPPU温泉酒店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