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登辉
摘 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价值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为了应对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道德困境,西方国家产生了各种道德教育理论,这对西方德育变革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以价值多元为背景对西方德育教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西方德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32-02
.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为了应对价值多元对德育造成的冲击,先后产生了各种道德教育理论,如价值澄清学派、价值分析学派、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这些理论及实践为结束价值多元化而导致的道德冲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价值多元背景下对西方德育教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一)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在西方的价值观念中,长期以来都有一元化的特征,从中世纪到近代,西方国家一直是以基督精神为道德支撑,中间虽然存在不同教派的斗争,但是以宗教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一直没有发生改变。自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一元化道德信仰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西方,“60年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词汇,它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20世纪50年代末,新左派运动兴起,至20世纪70年代初,黄金年代终结,在这10年内,西方国家出现了很多逻辑相通且表现各异的事情,如新左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等,这不仅给20世纪60年代留下了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的印记,还有一种独特的精神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对西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多元文化主义不仅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社会思潮,还成了一种社会现实,成为西方国家制定教育的重要策略。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是民权运动的结果,多元文化对黑人民权运动有着强烈的支撑,使得美国人逐渐认识到,美国所有公民都拥有机会去构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文化的传统是有多么重要。而在英国,存在着大量的世界移民,这些移民大多遵守自己的法律和风俗,他们没有摒弃自己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同化不再是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方式,整合成为一种更加宽容的方式,这也使得西方文化从一元到多元产生变迁。
(二)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中人的道德生存境遇
对于人,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存在物,人可以自己选择生活,从而将生活的好坏程度呈现出来,人类不仅要好好的生活,还需要有尊严的生活,人的理性让人选择了道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道德也让人享受到了独特的价值尊严。对于人的道德,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经过后期的道德教育而形成的,在以往的道德教育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共同体所认可的社会规范、习俗,将其看作是道德,而道德教育就是将这些社会规范和习俗传授给下一代;第二种是上帝、圣人、佛陀等存在着先知先觉的完美道德,这些神圣的存在为了更好地普罗大众,就需要遵守其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就是将圣人规定的道德传授给下一代。
在价值多元时代,这种道德价值观受到了质疑,因为人们逐渐发现,没有哪种权威规定人们应该拥有怎样的道德生活,人们需要自己依靠智慧去思考、探索,人们要在多种价值观中选择能指导自己生活的道德价值观念。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不再生活在基督教这种神圣的结构体系中,与此相关的道德学说也无法对人们进行约束,可以说人们获得了自由,与此同时,人们也失去了道德视野中的自我认同,道德的无所适从意味着道德陷入困境,让人难以更好地进行道德选择和评价。
二、价值多元背景下的西方德育应对路径
(一)“去道德化”的应对策略
在西方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最先采用的策略是“去道德化”,也就是在文化和价值多元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一些公立学校,只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学,不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价值澄清学派曾经做出这样的描述:“学校刚开始因为提出了单一的宗教价值,但是受到了人们的批评,认为学校不应该只代表一种宗教,而将其他宗教排斥,对此学校改变了庆祝宗教日的惯例,为了避免各种争议的出现,学校开始对任何价值观念不支持,只承担知识技能传授的任务。”公立学校的这种“去道德化”行为,在当今的一些西方国家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立学校在教育中,避免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对策与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西方民主国家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政教分离,在西方国家的品德教育中,宗教长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面对政教分离的要求,公立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很容易被卷进宗教的争议中,对此,公立学校不得不采取“去道德化”的应对策略。
(二)价值澄清的应对策略
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虽然公立学校教育采用的“去道德化”应对策略,避免了道德纷争,但是这种完全取消价值观念的教育,很难解决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面对西方社会道德的日益混乱,美国一些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价值和道德教育进行重新考量,在个人主义盛行,价值多元成为人们现实意识,同时民族与权利运动没有完全平息的背景下,如何在公立学校开展道德教育而不会引起争议呢?对此,西方一些学者采取了避开在公立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在道德哲学中,选择相应的立场,承认社会价值多元的事实,随着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人们的道德观念各异。这些不同的道德观念,对于所处的文化群体而言,都是合理的,应该值得尊重,也就是不存在评价个人行为对错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存在价值观混乱的现象,从而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对此,学校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澄清,并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价值观体系。对于这种应对路径,在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最典型的就是价值澄清学派。
(三)共享美德的追寻
对于美德,在西方伦理学和西方道德教育的历史中,出现了不同的美德观,以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品格教育运动,特别注重美德与个人品格的紧密结合,从客观上讲,美德就是好的,并不是对音乐、服饰那种主观上的偏好,对于美德,必须满足以下道德标准:(1)美德表明了一个人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当个人的行为是善良的,做到诚实、正义、公正,那么个人就是更加完善的人;(2)美德促进了个体的幸福、快乐;(3)美德为公众服务,让团队生活、工作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4)美德能承受的住道德测试,也符合普遍性原则。
在西方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公立学校实现美德教育,并证明它的合法性。对此,美德教育的提倡者通过论证普遍共享的道德价值观念来实现美德教育。美德教育是以确信人类普遍共享的道德真理为前提,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应该明确哪些是超越了宗教文化差异的是人类所拥有的美德,学校应该将这些当作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三、价值观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应对路径评析
(一)价值多元时代道德共识的可能
对于西方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现状,如何开展道德教育,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应对路径,如“去道德化”、价值澄清、共享美德等,面对这几种道德教育应对策略,应该分析价值多元时代是否存在某种道德共识。所谓的道德共识是指在某个范围内对道德的共同认可,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有些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相互冲突的,甚至说是互不相容的,这种相互不容在于内在价值的冲突,如奢侈生活和禁欲主义是互补相容的。而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是否存在道德共识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在当代社会,人们自身的共同道德需求会促进道德共识。西方民主社会中的人们接受的道德观念和伊斯兰教社会中人们接受的道德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这种差别,只是道德上的差异性、特殊性,并不代表道德价值上不存在共性。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关系的重要存在,如果没有价值上的共同性,那么对于不同的文化群体,其交往就会无法进行,道德的规则与具体的日常生活、工作有密切的关联,人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共通之处,这就为道德共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走出道德生存困境
不可否认,生活在一元社会中的人和生活在价值多元社会中的人,在道德生存境遇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道德境遇中,个体该具备哪些道德能力,该如何通过道德教育应对这种道德生存境遇呢?事实上,无论是道德价值观的冲突还是困惑,都是个体与社会和谐生存的问题。在文化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中,影响人和谐生存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的和谐生存,另一个是社会的和谐生存。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提出,智者主张的道德相对主义,对希腊人存在着巨大的危害。他通过研究人自身、普遍性的知识整合了个体生活,希望利用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观念解决道德困惑中的问题。
在传统的一元化价值体系中,道德冲突主要是因为边缘价值和主流价值之间的冲突,不同的价值等级之间存在冲突,对于这种道德冲突,可以通过排斥边缘价值、判别不同价值等级之间的重要性进行解决,但是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通过一种价值观去消灭另一种价值观的方法显然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只能通过道德共识解决道德生存的困境。
(三)当前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融合趋势
随着人们对价值多元化理解的深入,人们对道德研究也不断深入,在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逐步出现了不同道德教育模式的相互借鉴现象,并呈现进一步地融合。在道德教育理论的相互批评中,各种道德教育理论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理论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各种道德教育理论开始学习其他理论的长处,例如价值澄清学派提出“提高对行为后果的策略”就借鉴了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出现各种道德教育应对策略。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开始逐步融合,以此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在道德教育方法上,针对不同的道德教育应对路径,西方学者提出了理论讨论法、问题中心法、对话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获得道德价值。
人是一种道德存在物。和传统的一元化价值观相比较,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出现了道德生存困境,各种道德教育理论也被人们提出。通过对价值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的变革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余维武.冲突与和谐——价值观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应对路径评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刘春发.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之路[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3(Z5).
[5]张娜.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学研究[J].大观,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