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拉措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任务。在语文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非常重大,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弘扬;培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6-0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四大发明等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犹如一盏明灯,透过历史的烟云,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1.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为仁民爱物,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些都透过对学生的基础文化教育深入内心[1]。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时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仿佛能看到一位垂钓于寒江的老翁步履蹒跚却镇定自若地向我们走来。他历经两次被贬的磨历,不但没有潦倒度余生,却以达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柳宗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之上独钓的情景,尽管冰天雪地带来寒气和寂寞,但他没有丝毫妥协和退让,仍然执着于孤舟之上,独钓寒江,展现给人们不屈的傲气,就如柳宗元没有屈服于永贞失败一样,无所畏惧,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一故事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逆境和挫折,坚持人生信念,勇敢地生活。
1.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2]。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思想意识、文化积累最重要的时期,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其修养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学《离骚》一课时,可先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屈原博闻强识,长于辞令,却被谗言所累,遭遇流放;但他始终不忘国事,直至人生尽头也心系国家黎民,这种献身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智者的疾呼将一直激励学生前行,智者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在学生的心中。
1.3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人文观念的形成及个人素养的培养。学生正处于个人内涵修养的积累储备阶段,诗词、历史、文学、民俗和语言都处于初步了解感性认知阶段,这将为以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奠基石的作用[3]。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古诗词中有"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幽静,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不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以清新优美的意境美化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学生以后的知识积淀作铺垫,更是提高个人文化底蕴及修养的重要手段。
2.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活动中
2.1诵读积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有很多,我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背诵《弟子规》,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2情境解读,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等故事,让他们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2.3节日熏陶,追寻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
2.4强调书法教学的位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用身边的实例引导、鼓励学生学习书法;要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认识和体味各家书法的艺术风格,要引导学生勤学苦练,多讲历史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等。
3.从实际出发,弘扬传统美德
从所周知,如今的独生子女多,这些在蜜罐中成长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懂得去回报父母的爱。就即使孩子有意识的认识到爱,但在实际行动中也表现得极为局限。这就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找到学生认识行为的切入点。在一次"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中,我向学生提出了几个极为简单的问题:"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这个星期你为爸爸妈妈做了哪些事……"学生茫然不知,有的羞愧地低下了头。当时,我感到吃惊,但面带微笑,亲切的让他们第二天回答我。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当然,问题的答案不止这些,有的同学从中体会到了原来爸爸妈妈每天做的事太多,总之,从学生的答案中,我感觉到学生是真正的用实际行动去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了,去感恩了。我很欣慰,这堂班会课,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懂得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汇报父母的爱。
4.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
4.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不难发现,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许多孩子手中捧着的都是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经典活动,把每一个学生吸引进来,让他们真心悦纳书籍,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
4.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好读书,还要让学生求甚解,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一切,必须靠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书籍浩如烟海,要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其次,充分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指导学生究竟应该怎么读书。
4.3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浓厚氛围。家庭对书籍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试想,家长整天搓麻、打牌,看娱乐性电视节目,经常举行饮酒聚会活动,孩子又怎会静下心来读书呢?生活中听到家长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作业做完了吗?"很少有人问:"你读书了吗?背诵了多少古诗?"因此,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是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遗产,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要把它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与生活相融合,这样才能永久地弘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