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影+王树庆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母语的启蒙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主要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感则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承接识、读、写、思、情等能力结果最直接的反映,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心灵深处的桥梁。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语感;培养;感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5-01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具体形象思维仍占很大比重,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感悟型教学就在这时代的呼唤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感悟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法让学生去感受字词的直觉形象,同时也发展了抽象思维,它为改进和优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1.感悟型教学的特点及任务
感悟型教学的特点主要重在一个"悟"字,而"感"是"悟"的基础,有感才有悟。感悟的基本过程是:以读为主,以感为先,以情激悟,以悟为旨。情感过程始终伴随于悟的过程,教学的安排和指向始终围绕"悟"而活动,最终实现感悟教学的最终目的。"感"和"悟"是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的。感悟型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索,掌握一些读书、表达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就是人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感。
2.感悟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1字音教学:充分利用自学,加强音感。小学生学了汉语拼音之后,进入了汉字的学习,字音就不必再一个个教了。让学生独立认读,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这一工具来加快识字的速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容易读、容易记。因为学生平时就在母语环境中生活,口语中就有相当的词汇量。将它们迁移到书面语言中来,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举例来说,中国的象形文字,有些极富感情色彩和形象感,在让学生读时,要有所强调,不应当在识字时读音的抑扬顿挫毫不讲究,到读课文时才要求有感情,这中间的落差太大了。譬如"波浪"一词,让学生学习时,就应当通过手势来示范。读出小波浪的感觉,轻轻的,细细的,微波涟漪;读出大波浪的感觉,是重重的,响响的,波涛汹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加强了字与音的联系,在读出字音的时候,心里会有情感,脑中会产生形象。词语被激活,对理解和领悟也会产生良好的作用。感悟型识字教学,在字音方面强调自学,即在教师未上课前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读课文时,自己解决生字的读音,并把句子读通。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发现共同性问题时可以及时纠正或指导。
2.2字义教学:语境中领悟。感悟型教学的字义教学注重结合一定的语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指导学生理解字义。字离不开词,所以字义教学和词义教学一样,创造一种语境,让学生在这种语境下进行感悟,才能更深、更美地理解字、词内的韵味。汉字的音、形、义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将它们划分开来教学,只有充分利用汉字的本身规律,结合知识经验进行语文教学就会有一定优势。
2.3创造语境,把握语感。不同的语境,同一个词有着不同的内在意蕴。一定言语对象又总是由一定的言语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情境中,出自一定的目的动机指向一定的听读对象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所谓的"外部语境",又称其为言语环境。语感也就是把一定的言语对象置于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把握和培养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一个词语,由于语境的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字、词内在的意蕴也要靠结合上下文来加以理解、感悟。
2.4咀嚼品味,培养语感。品味字词有"三步曲"。第一步,理解本义;第二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第三步,体会词语中饱含的思想感情。如古诗王安石的《梅花》中,品味"凌寒独自开"中"凌"字,首先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凌"的表面意思:"冒着、顶着。"其次,要弄清语境中的意思。教师可启发:"想想梅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放的,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让学生明白,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天开放的,是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开放的,它有着坚强的个性和不惧困难的精神。最后要启发学生体会这个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你喜欢这个"凌"字吗?为什么?你从这个"凌"字中还读懂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喜欢这个字,因为它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个性。"有的说:"梅花不与其他花争春,一个人在那么严寒的冬天顶着风雪独自开,那种精神也是可贵的,我很敬佩它,"等等。这一些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感悟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发自内心的触动,是可贵的。
2.5句子的语感训练要有感悟性。语感能迅速地将句子中的空白地填满,利用想象来感悟,能更好地做到"化物为我",将言语对象"翻译"成一幅美丽地画。如《雪被子》一文中,让学生体会"小麦苗正在做着快乐的梦。"中小麦苗的"快乐"。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家做做小麦苗,来做快乐的梦,你梦到什么了呢?闭上眼睛。"师边读下面的课文。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着这种快乐,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快乐。教师继续引导:"如果你是小麦苗你还会做什么梦呢?"发散式思维训练,不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体验了快乐,为理解课文和朗读训练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感悟型教学就是重视用人的感情、意志去激活语言,用经历、心境去补充语言,用联想、想象去联系语言,创造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逐步发生感悟来施教。它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或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中,语感教学研究是个老课题,又是个崭新的课题。说它新,是因为新课程标准赋予它新任务,还因为它还有很多规律未被认识,而且语感教学的研究至今还未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教学体系,虽然近年来语感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有更多的问题期待我们语文教师去开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 语文学习.1990
作者简介:
尹立影 ,大专学历,小教高级。1991年所带班级获得长春市优秀班集体奖。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王树庆,大专学历,小教高级。曾获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二等奖。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