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小班幼儿入园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孩子在园的进餐情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一群人照顾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才开学吃饭时有不会吃的、吃饭要人喂;习惯左手拿勺的;边吃边玩,饭撒的到处都是;挑食偏食的,等等。老师就发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都表示束手无策,甚至有家长说出一顿两顿不吃也没有关系,反正他饿极了也会吃之类的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呢?在多年的小班工作中,我将自己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害。可见好习惯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而且因为他们刚换了环境,走出了家人的包围圈,对周围一切都是陌生、新奇的。这是我们对他们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故事、儿歌、表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操作,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促进他们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一、餐前卫生习惯的养成
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把手洗干净。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后手部干净的保持。我们通过健康课让孩子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接着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洗手流程图,引导幼儿观察流程图,学习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有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山尖了(从手腕转圈向上转到手指尖,洗手指缝、手指尖)。扑通,掉进了山谷里,-跳呀跳,跳呀跳,跑呀跑,跑呀跑,终于跑出了老虎嘴(左右手各搓一次)。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山尖了。小猴掉进了山谷里,跳呀跳,跑呀跑(洗另一只手的手指缝、手指尖)。老师示范指导,在幼儿练习时,提醒他们洗完手要甩一甩,再用毛巾擦干净。为了让幼儿保持手部的干净,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手指游戏、故事、讲饭菜营养等让孩子们在餐前的这一段时间内保持手的干净,同时锻炼手的灵活性。经过这样几个环节,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更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卫生进餐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入园时存在的进餐问题各种各样,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首先,教幼儿学会正确的进餐方法。小班孩子才入园时能自己独立吃饭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家长喂饭,不会自己独立拿勺吃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成人过度的疼爱中没有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发展得不太好。像我班一位叫石丛源的幼儿,因为年龄偏小,家人照顾得比较全面,所以第一次在园吃饭时,他就没法拿勺,又想吃,就低头用嘴咬食碗里的饭。对于这类幼儿,他们不排斥进餐,老师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进餐方法,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进行操作锻炼,很快就掌握这一技能。还有孩子边吃边玩,针对这种现象,老师通过故事讲述、比赛等形式让他们改掉坏习惯。健康课中的《宝宝自己吃》不仅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吃饭,还用儿歌形象地讲述了吃饭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我们还在娃娃家设了喂小动物、小宝宝吃饭。在喂的过程中,小朋友了解到要从碗里舀东西还不会掉在碗外面,就得一手把碗固定,一手拿勺来舀。在游戏的氛围中,幼儿沉浸在扮演的角色中,享受着作为“成人”的快乐,从而技能得到巩固,还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
其次,培养幼儿独立吃饭的意识。班里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自己会用小勺吃饭,但进餐时老是东张西望,或者玩小勺,等着老师喂饭。对于这样的现象,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我们让这类幼儿坐一桌,专门一个老师坐旁边督促、提醒,对于有进步的孩子及时鼓励,但坚决不喂。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接下来每天的进餐就容易多了。
最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现在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类幼儿,要与家长沟通,家园合力,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方法有:
1.故事讲解,情感迁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为小班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所以我就编了一些关于挑食的故事,让他们通过故事改掉坏习惯。
2.餐前引诱,调动情绪。
小班幼儿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们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每次饭菜提到教室后,特别遇到小朋友不太喜欢的菜,我都会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小朋友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一个个都争抢着吃,吃完还要再加一点,好香啊。
3.巩固保持,奖励肯定。
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进行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这不但会让他养成好习惯,还会让他更自信。
三、幼儿餐后的卫生教育
在陈鹤琴教育家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还提到: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送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总之,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孩子们的好习惯还需老师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一直要求,让孩子家里家外一个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好习惯才能在不断巩固中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