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兰,宋新伟,贾如升,汪万芬,柴陆修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高玉兰,宋新伟,贾如升,汪万芬,柴陆修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结合示范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目标下,紧扣社会应用这一主题,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阐述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做法,分析了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为其他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学校作为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院校,一直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坚持发挥省级“示范校”建设龙头作用,狠抓应用型本科核心能力建设,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服务地方能力建设五大领域,重点出击,办学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示范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认真贯彻“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理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改革与优化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改革,积极采用并探寻符合实践教学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一体化实现实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主动调整,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发展后劲足、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输送高品质的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人力资源。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1]。为培养在市政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水处理行业、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从行业岗位需求出发,依托校企合作,构建一套比较成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特征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毕业后基本达到与企业诉求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并结合网上查询、专家论证、资料收集整理等方法,对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企业客座教授的凝聚力量,依托校企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实践课程,构建以实践导引理论、理论实践一体化、工作与学习紧密联系的教学体系,使各个实习和实训环节巧妙连接、环环相扣。实践和理论之间、实践和实践之间相互引导,相互启发,最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大环节为主,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且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该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色是系统化、立体化,形成“实践 ——理论——再实践”模式,充分考虑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教学规律分解实践教学总目标,将分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然后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验环节包括基础化学实验、电子工艺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水处理实验技术等;实习环节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实习、专业基础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顶岗(生产)实习等;独立设计环节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等;毕业设计则根据学生就业需要和兴趣爱好,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市政给水工程方向和市政排水工程方向的课题研究。另外,针对约有70%的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特增设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训课程,并在第四、第六学期安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素质拓展方面,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积极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参加各项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等等。
图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图
(二)增加以能力拓展为核心的实习基地数量
实习基地建设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3]。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地方相关企业的优势,以合作双赢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学习场所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岗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可为学生提供水源水取水、水质净化、管道施工、泵站运行、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等方面的工程实例,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让学生在企业跟班,增加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丰富其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敬业的精神,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更新、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借鉴国内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基于“岗位需求、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4]。另外,通过到国内办学规模相当、办学特色明显的高校和吸收接纳给排水专业毕业生较多的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充分了解行业和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需求,使学生实习实训的经验和收获能够切实体现在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上,可以学以致用。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增加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计算的基本能力和工程设计与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维护管理的基本技能;增加给排水工程CAD上机学时,强化绘图训练,提高学生工程识图和制图能力;增加了建筑安装概预算课程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测量技术的培养;增加了流体力学实验和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等独立设课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
2、在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工程技术标准的教育,增加专业设计规范教学内容和专业软件应用训练,体现专业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以“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3、顶岗实习环节与工程界加强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教育引导,端正顶岗实习理念,树立安全意识,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4、毕业设计环节,强化选题的工程背景,引导学生真题真做,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拓展知识面,延伸专业技能,按毕业设计课题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
5、增加暑期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四)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质量人才,还需依靠高素质教师队伍。给排水专业是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培养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当前各地方院校重要任务之一。积极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高校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工作精神,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并通过加强产学研项目合作,以科研促教学,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使专业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师资保障[5]。
针对给排水专业所有年级的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了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延展性作用,构建了立体化、融合式的实践教学体系[6]。
通过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成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特色做法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专业基础认识实习,目的是在形成理性认识之前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实习地点包括建筑工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给水泵站和污水泵站等,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同行专家讲解,增加学生专业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后再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且为进一步加强感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再开展系统的专业综合实习,让学生深入城市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熟悉水质净化工艺流程和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与维护基本知识,同时选择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工地,如医院、酒店、工厂、教学综合楼等,以及民用建筑工地等熟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要点等等,从而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二)结合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改变实习环节“走马观花”的教学方法,分小组进行实习,每小组20人左右,采用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以“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在实习期间邀请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结合工程实例讲授工程设计及实践体会,分析工程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弥补了专业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环节,聘请实习基地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期间全方位的指导工作;同时,在课程设计期间,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组织学生重返实习基地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强化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掌握。
(四)毕业实习按毕业设计课题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并安排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严抓过程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内涵的把握,进一步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和设计的深度,给排水专业2015届毕业生周许静同学的毕业设计被评为“立昇杯”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五)通过连续三年的暑期调研和连续两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工作,总结了人才培养经验,制定了企业培养实施方案,形成了校企合作新机制,以合作双赢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新建寿县污水处理厂、六安东城污水处理厂等四个实习基地。2013年至2015年之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申报的各级质量工程项目,依托专业实习基地的优质建设得以顺利实施。校企合作推进了给排水工程专业建设,为凝练专业特色、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
(六)通过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并不断拓展其功能,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给排水专业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培养真正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应用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毕业生,为给排水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及专业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编写了水处理实验技术、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编写了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设计指导书,并按照社会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建筑实习工地不稳定、实验室建设水平不高、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不足之处。为使专业发展又好又快,尽快形成专业特色,对进一步改革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第一,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将水处理技术实验室建成开放型实验室,同时提高流体力学实验和水处理技术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比例,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提供平台;
第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通过经费保障、政策激励机制将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和运行纳入到高校教学建设与运行工作体系,上升到企业的基本工作范畴[7];
第三,深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制定实习(实训)课程建设标准,构建给排水实习(实训)课程效果评价体系。
第四,进一步探索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兼顾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提高毕业设计成果质量。
[1]黄明,张学洪,林华,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22-223.
[2]李黎武,张伟.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建筑教育,2010(4):137-140.
[3]于黎明,陈辉,殷传涛,等.企业全过程参与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62-70.
[4]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3-96.
[5]班福忱,李亚峰.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40-141.
[6]陈志刚,杨新海,吴健荣,等.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
[7]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Local Applied High Level University — a Case Study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GAO Yulan , SONG Xinwei, JIR Rusheng, WANG Wanfen, CHAI Luxiu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major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combines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high-level model applied university within the overall goal of developing applied capable talents and closely links to the soci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me.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specific ways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reform as well as its shortcoming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for further reform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s
2016-08-22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zy050);皖西学院本科质量工程项目(2013rc01);皖西学院本科质量工程项目(2013jd02)。
高玉兰(1976-),女,黑龙江绥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水处理技术及环境质量评价。
G642
A
1009-9735(2016)06-01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