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明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咸宁 437000)
间苯三酚联合萘普生栓治疗肾绞痛46例分析
徐黎明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咸宁 437000)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联合萘普生栓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肾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26例,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46例,静滴间苯三酚160 mg联合萘普生栓1颗(0.25g)纳肛;B组40例,肌注山莨菪碱针(654-2)10 mg联合肌注吗啡针10mg;C组40例,肌注黄体酮40mg联合静滴山莨菪碱针(654-2)20 mg。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97.5%和77.5%,不良反应比率分别为10.9%、67.5%和57.5%,A组和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萘普生栓治疗肾绞痛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无成瘾依耐性,值得临床推广。
间苯三酚;萘普生栓;肾绞痛
肾绞痛是由于某些泌尿系疾病致输尿管急性梗阻、输尿管痉挛引起的疼痛,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疼痛,从腰部沿输尿管方向向下腹、会阴部周围放射,并伴肛门、睾丸坠胀,大、小便里急后重感,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可持续数分钟、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在临床中,很多医师习惯性应用吗啡(或杜冷丁)联合山莨菪碱或黄体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肾绞痛,但应用山莨菪碱的患者抗胆碱样副作用发生率高,并且结石患者往往反复发作,吗啡等药物反复使用,有成瘾依耐风险。间苯三酚为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1],不会发生抗胆碱样副作用,萘普生为非阿片类止痛药,无成瘾性。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肾绞痛患者随机抽取126例分别采用三种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的126例肾绞痛患者均满足下列条件:有肾绞痛症状;有镜下或肉眼血尿;B超检查证实有输尿管结石或/和输尿管扩张或/和肾盂积水。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6例, 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27例,未发现输尿管结石,可见肾积水或/和输尿管扩张19例;B组40例,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19例,未发现输尿管结石,可见肾积水或/和输尿管扩张21例;C组40例,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16例,未发现输尿管结石,可见肾积水或/和输尿管扩张24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类型、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先用萘普生栓1颗(0.25g)纳肛,接着生理盐水250mL+间苯三酚160mg静脉滴注;B组同一时间左、右臀部分别肌注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和吗啡注射液10mg;C组先肌注黄体酮40mg,再予以生理盐水250mL+山莨菪碱20mg静脉滴注。观察三组用药后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
1.3 效果评价 显效:用药后30min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用药后30min内疼痛明显减轻或用药后30~60min内疼痛基本消失。无效:用药后60min内疼痛无减轻。再发:显效或有效患者于6h内再次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A组间苯三酚联合萘普生栓治疗肾绞痛总有效率为95.7%,30min内大多数患者症状完全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9%;B组总有效率为97.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C组总有效率为7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间苯三酚联合萘普生栓治疗肾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肾绞痛效果比较
与其它两组比较,*P<0.05
萘普生栓为非甾体抗炎药,其镇痛、抗炎、解热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直肠给药吸收迅速,起效快,血浆蛋白结合率高。间苯三酚镇痛能直接作用于泌尿生殖道的平滑肌,是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1],能有效解除痉挛平滑肌的痉挛状态,与其它平滑肌解痉药相比较,其优点是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不会产生抗胆碱样不良反应,不会引起面红、口干、低血压、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几乎无影响[2]。在药物选用人群上看,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外,几乎不受患者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限制。A组利用萘普生栓直肠给药镇痛效果好,吸收快,起效时间短以及间苯三酚解痉作用好和副作用极少的特点联合用药,既保证了疗效,又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吗啡(MOP)是鸦片类毒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内源性抗痛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动中枢神经阿片受体而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山莨菪碱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或稍弱。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同时有镇痛作用。B组利用吗啡的镇痛作用和山莨菪碱的解痉作用联合用药,虽然镇痛效果较满意,但头晕、呕吐、面红、口干、心率加快、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吗啡有成瘾性风险,要慎用,不宜作为常规用药。
黄体酮镇痛的作用机制是对交感神经活动有抑制作用,减少了输尿管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的感觉冲动,而起到镇痛效果[3]。与山莨菪碱联合应用为药物协同作用,达到一定的镇痛效果。并且,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对女性患者应用时更要把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组对比,A组和B组总有效率达95%以上,效果肯定,C组总有效率为77.5%,效果略差;再发率三组差别不大; 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67.5%和57.5%,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目前,间苯三酚联合萘普生栓治疗肾绞痛相关报道文献缺少,结果无对照参考,可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次研究看来,A组解痉止痛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无成瘾依耐性,值得推广应用。
[1]董知国,廖瑶琼.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200例临床分析[J].特别健康,2014,2:359
[2]刘应安,肖秀平.654-2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输尿管结石[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 29
[3]杨丽.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2
R692
B
2095-4646(2016)06-0492-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6.0492
201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