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洁
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
◎贺洁
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存在诸如对语言表达重视程度不够,对汉字书写规范认识不足,对语言文化社会功能认识不够等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对语言文化的重视,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自觉意识,营造校园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对于加强高校语言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当前大学校园普遍存在语言文化缺失现象,本文以许昌学院为例进行调研,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规范情况,掌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策略。
(一)对语言表达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学生自身重视不够。一方面,许昌地处中原,属于北方方言范畴,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无论使用方言还是普通话几乎不存在障碍。因此,是否使用普通话完全基于学生的个人习惯。另一方面,大学生中“功利主义”思想存在比较普遍,学生的目的性比较强,眼前有用的事情和目前没用的事情会区别对待。前几年许昌学院好多专业属于师范性专业,这些专业如果能顺利拿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就可以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很多学生为了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会认真学习规范语言,练习说普通话。然而,近两年,由于许昌学院发展转型,增设了实践型专业,大大减少了师范类专业,即使师范类专业,教师资格证也不再单纯授予,需要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出申请并通过相关考试获取。这样一来,只有小部分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会认真学习语言课程,并努力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绝大多数并不愿意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把普通话水平测试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考试,不愿意为之花费心思,付出努力。
其次,理论和实践存在差异。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知道普通话的推广和学习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学生也认为在大学里大家有必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长期受到自己方言或语言习惯的影响,很难改变语言方式,尤其是在大家交流没有障碍的北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依然我行我素,忽略了认识中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再次,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推普部门隶属于宣传部或教务处,没有专门的推普机构,平时很少策划推普活动、语言规范活动或者语言文化知识讲座。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大也对学生语言规范性产生影响。
最后,语言训练严重缺乏。调查问卷显示,除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沟通交际方面的训练外,其他专业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过语言表达需要通过训练提升。因此,学生语言表达随意性比较大。
(二)对汉字书写规范认识不足
首先,社交用字缺少规范。社交用字中,商业宣传牌匾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容易出现错别用字的地方。调查显示“霸王鳖鸡、天刺良肌、衣衣不舍”等形式的出现,有80%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不得使用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因此,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应该明确:商业牌匾中仿照成语制造双关效果的字被认定为不规范用字。另外大学校园里经常出现的寻物启事、失物招领以及其他一些小广告,也经常出现错误形式,这些现象应该为大学生所重视。
其次,缺少汉字再学习的热情。大家知道,中小学阶段是汉字习得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侧重于专业的细化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大学阶段很少有学生关注汉字书写。调查显示,46%的学生表示身边没有字典词典。问及对不认识的字词如何查询时,所有学生一致认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网络比较快捷,但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把握还是缺少依据性的。学生为了图方便而舍弃传统的字典词典查询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汉字再学习的热情不够。
再次,汉字书写能力下降。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提笔忘字现象,并对自己书写字形表示不满。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已是既成事实,主要原因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键盘书写已成为主流书写形式,长时间不使用汉字书写,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最后,汉字书写监管不力。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提出民众如何监管汉字书写问题。因此,在大众媒介出现汉字书写错误时,知识层次高的民众知道写错了,也没有相关渠道可以反映,客观上纵容了这种错误的存在。因此汉字书写监管不力,客观上影响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对语言文化社会功能认识不够
大学生是时尚的追随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社会上流行的方言歌曲、方言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方言地区的地域特征,但这种语言文化文艺形式对社会发展影响不大。《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流行,对处于汉字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甚微。因为大学生认为汉字的书写正确与否与习得和记忆有关,与社会文化关系不大。因此,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够。
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同步发展。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范。每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在语言形式中得以体现。
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文化。因此,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语言蕴含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
大学是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引领文化方向的社会职能。因此,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是高校的首要责任。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等方式来达到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目标。
(一)增强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自觉意识
《周易》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传达了古人对富有修养之人的看法:有修养的人,应当坚持不懈地自我激励,自我警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祸事。由此可见,古人对自觉意识的认识应经相当深入。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特色的重新解读,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时代创新意识。而这些自觉意识都需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得以呈现,不管是口语的语言表达,还是汉字的书写功底和艺术表现,都彰显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然而,目前的大学教育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人文素养、语言习得、汉字文化的学习,大学生普遍性欠缺语言学习的自觉意识。
语言是文学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素养的提高与语言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体现密切相关。因此,增强大学生语言学习自觉意识应该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体会语言和汉字的文化底蕴,继而尊重和认同中国文化,并萌生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愿意为弘扬文化增砖添瓦,贡献力量。
(二)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是非常正式的、死板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方式多集中在中小学语文课堂当中,适合语言习得性的学习。大学生则不同,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基础,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汉字书写,都不影响社会交际和工作学习。他们没有更深入地学习语言文化的动力,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语言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人际沟通交际的深层内涵。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比较重,理论知识高于社会实践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课堂没有起到恰到好处的引导作用。
大学课堂应该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大学生能够自我认知的平台,让学生在不自觉状态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愿意进一步通过自我锻炼提高语言文化修养,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另外,大学课堂应该增设语言文化课程。目前的大学课堂教育包括专业基础课、通识类课程、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以及其他公共选修课。语言文化课程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课程可有可无,没有作为必修课呈现出来,这不能给学生的个人学习进行很好的指引。呼吁大学课堂吸纳语言文化课程,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提升自我的语言文化修养。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回答“您有没有接受过演讲、论辩等表达方面的语言训练”问题时,90%的学生选择“没有”,选择“有”的10%的学生全部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回答“您主要在什么场合锻炼您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时,50%的学生选择“日常聊天”。由此可知,大学生大多没有意识到“语言专业培训锻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学校园也没有给大学生语言文化修养提升锻炼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呼吁高校创造条件,营造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
首先,不定时举办演讲朗诵比赛
演讲比赛不仅是彰显语言的魅力,更体现了知识的积累和思路的创新。另外,演讲比赛更重视语言的逻辑表达,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诵比赛可以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民族语言文化,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
其次,不定期开展学术文化讲座
举办学术文化讲座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指定计划为语言文化宣传教育做几个专题,提前预约专家准备,并根据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当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大学生积极地配合。
大学生对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需求,大学的平台环境的塑造、教育环境的改善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总之,大学生应该培养自我自觉意识,多途径多角度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语言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贺宏志 周建设.北京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2]贺宏志.语言文化建设的内涵、现状与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8月.
(贺洁 河南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61000)
基金项目:2015年度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现状及发展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