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开 :遇见『最美的茶山』

2017-01-19 05:30雷虎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6年12期
关键词:勐海勐海县拉祜族

文 / 雷虎 编辑 / 吴冠宇

贺开 :遇见『最美的茶山』

文 / 雷虎 编辑 / 吴冠宇

① 云雾缭绕的山中茶树林 摄影/雷虎

这些独特的饮茶习惯,都是就地取材,自然而为之。而这种自然而为之的茶饮方式,也慢慢渗透到拉祜族的基因之中,慢慢形成了拉祜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文化。也正是因为拉祜族的生存之道与他们独特的茶道,贺开的万亩古茶园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寻访普洱茶是在勐海的雨季。飘浮不定的云雾带给这里的是说来就来的雨水,让赴茶山的旅程充满了不确定性。雨水放慢了我们的脚步,让我们能静下心来用眼捕捉茶山之美,用味蕾感受勐海之味。

贺开,便是因为这里的雨而邂逅的村落。

古茶古树古村共生

车辆在布朗山顶的公路上穿行,在看到脚下慢慢生成的云雾时,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车速,因为那些云雾正在密谋着一场大雨,如果不能在暴雨来临之前冲出布朗山,我们就要被困在山中了。

一路加速前行,可车子却在一个普通村庄出现时停在了路边,“地接”勐海县茶叶局钱局长指着路边的两棵树说:“路边有两棵树。一棵是茶树,一棵是榕树。”

在他的提示下,我们终于看出了这普通场景中的特别——矮小的茶树正依偎在高大的榕树的树荫里,就像是一位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为其遮风挡雨!

“这画面也太和谐了,原来贺开的古茶树都是这样被呵护着长大的!”所有的访茶者都禁不住感慨。唯独钱局长微笑着摇着头:“知道榕树长这么大得多少时间?少则三十年,多则上百年;知道茶树长这么大得多长时间?少则两三百年,多则上千年。那么,谁是母亲,谁是襁褓中的婴儿?谁为谁遮风挡雨?”

钱局长的话引发了所有人的思索。眼前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人生轮回:孩子刚出生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是庇护;母亲垂垂老矣,儿子坚强的肩膀是支撑。

停车拍树的后果便是,我们还在拍摄“母子情”场景时,滂沱大雨便从云层倾倒而下,钱局长急忙发动越野车准备“逃离”拍摄现场。大雨倾盆而下,雨的这一边,我们仓皇而逃;雨的那一边,榕树高大的树冠阻隔了风雨,树荫下的拉祜族民宅风雨不动安如山,采茶归来的拉祜女正悠闲地坐在榕树下,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的家鸡正飞上古茶树树枝晾羽毛……

“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巅”。看着眼前古茶古树古村共生的场景,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陶渊明的诗句。贺开,也许正是当代人想要归隐的田园吧!

② 勐海县贺开古茶园里的古茶树 摄影/许永杰

“猎虎的民族”茶与道

滂沱的大雨把我们“驱赶”进了一个小山村里。与其说这是一个小山村,不如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庄园。

从木质的寨门进入村子后,是一条悠长的木顶走廊。走廊两边每隔两三米远,就从廊顶垂下一条粗麻绳,绳子的底部系着一只只巨大的废弃车胎。轮胎内部覆盖了一层腐殖土,少量我们叫得出名字的植物,诸如兰花,和更多我们见都没见过的热带植物在车胎里生根发芽。

每走过一步,透过两边长满不同植物的轮胎看见不同的画面,这和江南园林中走廊的花窗设计异曲同工。正当我们梦回江南时,走廊前方一位裹红头巾,着紫色长裙的女子从前面走过,她朝我们点头微笑后,消失在走廊尽头的雨帘中。

我们加快步伐追了上去,发现在走廊的尽头原来是一栋别致的林中小木楼。紫衣女子此时正轻轻拎起裙摆走在木楼的楼梯上。楼梯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云上人家”四个大字。

我们也跟随着女子走上木楼。木楼小巧而别致,只有三个房间:中间是客厅,摆有一张茶几,一张房桌;靠左的是卧房,靠右的则是厨房,厨房正中央正烧着一堆篝火。刚才朝我们微笑的紫衣女子就坐在篝火边,而在她旁边坐着一位和她同样装束的老太太。

“这种装束是拉祜族特有的装束!”钱局长也坐到火塘边,开始向我们介绍眼前的村落。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便是贺开古茶园。

贺开村地处勐海县勐混镇,距勐海县城20公里。贺开古茶园海拔1400至1800米,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贺开村有古茶树面积约16000亩,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拉祜族村庄。

而拉祜族,则是是勐海县的四大主体世居民族之一。“拉祜”其意为火烤虎肉。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原本是狩猎为主的民族,有“猎虎的民族”之称。贺开的拉祜族主要为公元10世纪从澜沧县迁入。

“自从迁入贺开后,拉祜族就从‘猎虎的民族’变成了喝茶的民族!”钱局长指着火塘说拉祜族的火塘和哈尼族的火塘一样,是终年不熄的。拉祜族有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 拉祜族离不开火塘,是因为只有火塘才能“烤”出拉祜族最爱的火焯茶。

做火焯茶特别讲究,首先要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随后拣火塘中灼燃的火炭放入瓢中后快速摇动,使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出,再将茶叶放入茶壶冲上沸水,几分钟过后,一杯酽香浓郁的火焯茶就泡好了。

还有用土陶罐制作的烤茶,也是拉祜族从古传承至今的饮茶方法。这些独特的饮茶习惯,都是就地取材,自然而为之。而这种自然而为之的茶饮方式,也慢慢渗透到拉祜族的基因之中,慢慢形成了拉祜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文化。也正是因为拉祜族的生存之道与他们独特的茶道,贺开的万亩古茶园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每个茶山出产的茶有不同的味道,拉祜、布朗、哈尼、傣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不同茶山出品的勐海茶,再融合每个民族文化的调配后,独特的“勐海味”普洱茶就成型了,这一独特就牵动了无数久居樊笼里世人的味蕾,让人心向往之。

雨林古茶坊 摄影/雷虎

猜你喜欢
勐海勐海县拉祜族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勐海县总工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企业
少数民族音乐
勐海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试验研究
打造“勐海茶”品牌 做强普洱茶产业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
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