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厚
抗战时期的机场建设
■周继厚
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机场建设,既是坚持抗战和实施大反攻的基础工程,更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大后方人民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适应抗日战争及“驼峰航线”的需要,在抗战八年间,云南省出动150多万人,对原有27个机场进行改扩建,又相继新建40个机场。新建机场大部分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修一个机场最快只用20多天。在云南这样一个多山而落后的地方,修建机场大多依靠人力,用绳索拉着大石碾子将跑道压紧,手持竹片、木板拍打平整地面。机场工地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人,还经常面临日机的轰炸和扫射,加上劳累和疾病,数以万计的民工失去了生命。
为了修建机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机场建设工程委员会(简称“军工委”),并与云南省政府联合成立了数十个工程处,一个工程处负责一个机场的建设。为保密起见,工程处均使用数字代号。
军工委第34工程处证章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云南举全省之力,创造了机场数量、质量、建设周期均为全国第一的奇迹。67个机场遍布云南,构建四通八达的航空网络,密度之大,堪称亚洲第一、世界少有,云南因此成为东方战场最主要的对日空战基地。抗战中、后期,常年有3000多架作战飞机停靠云南,其中“飞虎队”就有2000多架。据抗战老兵回忆:“当机场5架战机并行在五条跑道上同时起飞,后面还有五、六十甚至七、八十架飞机排队等待,看到战机浩浩荡荡编队起飞,真是振奋国威军威和民心啊!”
昆明巫家坝机场(又称昆明飞机场)始建于1922年,是继杭州笕桥机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机场。抗战前,巫家坝机场进行了两次扩建,成为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的大型机场。抗战爆发后,巫家坝机场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1941年后,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总部就驻扎在该机场。当时,机场平均每2分15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每日的空运量达数万吨,是当时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
军工委第35工程处证章
军工委昆明飞机场工程处证章
云南驿机场是昆明周边另一个大型机场。修建机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十几万民工,用最简单的手持水平仪和大石碾子进行扩建和修复。老百姓的共识是:“修好了机场,日本飞机就不敢来炸我们了。”
军工委云南驿机场证章
云南驿机场建成后,美军第14航空队、第25战斗机队、第23运输机队及空运总队、第27航空队先后进驻,成为中缅印战区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也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航空转运站,“驼峰航线”的重要通道和补给线。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三年多时间,盟军在驼峰飞行中投入1100多架飞机,往来运送各种战略物资80多万吨。正因为该机场如此重要,日军时常进行大规模轰炸,仅1943年3月26日一天,日军就出动54架飞机偷袭轰炸机场和附近村庄,炸死民工及村民1000余人,炸伤者不计其数,其残酷血腥惨景令人发指。
为了及时抢修被日军飞机轰炸破坏的机场及设施,各机场、航空站专门组建了抢修大队,随时对机场进行修复。
航空站抢修大队证章
1942年,盟军决定在位于昆明东北70多公里的寻甸县羊街修建重型轰炸机基地。同年8月,根据军工委和省政府的要求,云南省征工总管理处调集寻甸、嵩明、曲靖、沾益、陆良、马龙等6县21500名民工参加修建。据当时承包机场修建的昆明更生营建厂的施工资料,修筑机场的程序是:首先铺平地面,然后铺设“狗头石”,在上面浇灌黄泥,经石磙反复碾压,再铺设“公分石”,浇灌黄泥,最后再用大石磙碾实,主跑道还要铺设沥青。
军工委和空军部队派来数百人负责工程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和后勤服务,成立了羊街飞机场工程处。
羊街飞机场工程处证章
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羊街招待所证章,这是为“飞虎队”提供后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佩戴的证章。
经过半年时间抢修,羊街机场于1943年2月基本完工,1500米碎石泥土跑道呈东西朝向。美军第14航空队直属三个B-24、B-25重型轰炸机中队即进驻机场,肩负着双重使命:保护驼峰航线东段安全,攻击日军交通补给线。为实施该战略计划,机场几乎每天都派遣飞机轰炸两广沿海及越南日占区的军事设施。
1943年冬至1944年夏,成都平原到处沸沸扬扬、人潮涌动,数十万民众尽心竭力、披星戴月,全凭肩挑背扛,在半年内修建了4个大型机场、扩建了3个机场,这就是便于盟军飞机从川西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特种工程”。
军工委负责机场的工程设计,四川省政府组建特种工程委员会指挥施工,并在成都设置特种工程总处,在各机场设工程分处,具体负责各机场的建设。在成都附近修建或扩建的4个大型轰炸机机场中,新津机场和邛崃机场为扩建,广汉机场和彭山机场属新建,同时选择在华阳太平寺,双流的马家寺、双桂寺、彭家场和成都的凤凰山新建或扩建5个驱逐机机场。其中新津机场规模最大,可以起降当时最先进的B-29重型轰炸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轰炸机机场。
1944年1月中下旬,特种工程全部开工。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是用民工们的血汗筑成的。四川省先后动员29个县的50多万民工,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以原始的工具抢建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机场群。1944年5月,特种工程如期完工并通过验收。
四川省特种工程第二民工管理处纪念章,铜质鎏金珐琅,双层设计制作。正面右边为日本长条形地图,左面是盟军机群飞临日本上空,实施战略轰炸,炸弹落地爆炸,形成太阳图案,象征日本灭亡;背面铸有相应铭文和四位数字编号。此为颁发给参加特种工程建设的优秀管理人员的奖章
1943年下半年,盟军B-29型轰炸机进驻新津机场。1944年春,盟军P38、P61型驱逐机驻防新津机场,立即投入对日作战,轰炸日军设在洛阳、长沙及其它日占区的炮兵阵地、军火基地和军事设施。1944年6月15日,盟军第58联队4个飞行大队的75架B-29轰炸机,分别从新津、广汉、邛崃、彭山四个机场起飞,分三批直飞日本九州岛,成功轰炸了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帝国制铁炼焦所,完成了历史上往返距离最长的轰炸任务,并于次年8月20日再次对该钢铁厂实施轰炸,使其完全瘫痪。
凤凰山位于成都北郊约6公里,南北走向,形状奇特,由首尾相顾的两个山头组成,远观似迎春展翅、翘首远望的凤凰,故而得名。1931年,四川省政府在凤凰山东南部洼地修建民航机场。1937年冬扩建为军用机场。1944年初再次扩建为大型机场,称为凤凰山机场。
凤翔机场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东约5公里处,是抗战后期实施特种工程建设,在陕西修建的可供盟军战机中转起降的系列航空基地之一,于抗战胜利前夕竣工。
凤翔机场完工纪念章,背面刻有“凤翔机场完工纪念”铭文和“1945”年代及纪念章编号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促成美国参战,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盟军在中国东面离前线最近的江西遂川建立秘密航空基地,以切断日军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补给线。
早在1941年4月,国民政府空军指挥部成立了修建遂川机场工程处,随后调派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警卫部队到达遂川。选择遂川城东门外5公里的沙子岭作为机场场址,这里有三面环山的天然屏障,日机难以从这三个方向作低空扫射投弹。其东北面是遂川江出口,正好可以让飞机起降。如果在山头设立空防高炮要塞,用密集的炮火封锁,比较容易阻挡日机来袭。地形上的绝对优势,成为后来入选盟军绝密空港的重要因素。
同年5月中旬,机场修建正式开工。机场长1.5公里、宽0.5公里,占地2600亩。3万余名江西、福建民工参与修建,民工最多时达12万余人。1942年10月,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来又经过两次扩修:第一次是在1942年12月,第二次在1944年2月。
遂川机场建成后,首次任务就是袭击台湾日军新竹机场。1943年11月25日,中美混合团及14航空队的数十架轰炸机和护航战机,由遂川机场起飞,超低空飞越台湾海峡,展现“外科手术”式的空中突袭,击毁新竹机场的42架日本战机,干净利落,成果丰硕,完成任务后顺利返航。由于这是“珍珠港事件”后盟军首次袭击台湾,日军极为震惊,遂川机场很快暴露,日军展开疯狂轰炸,先后出动飞机455架,轰炸103次,投弹1.5万枚,遭到中美空军的联手反击,击落日机16架。但遂川机场也遭到重创,无法再起作用而被迫放弃。
战争结束后,遂川机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人们遗忘在了记忆的长河里。但由于“飞虎队”以及轰炸新竹机场的成功军事行动,被人们津津乐道,遂川秘密机场在美国知晓程度甚至高于中国。
笔者还发现一枚民国时期建筑吉安飞机场的纪念章,有关该机场的资料目前无处可查,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因为1941年春开始建筑的遂川机场就在吉安附近(现在的遂川县属吉安市管辖),或许当初遂川飞机场就名叫吉安飞机场?
建筑吉安飞机场纪念章
抗战爆发后,为了完善前苏联同中国的空中航线,以及迪化(即乌鲁木齐)到兰州及中国内地的航空运输线的畅通,国民政府在兰州设立第四路司令部(也称兰州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协调西北国际航空线的空中飞行,保证空中安全。地勤补给系统也在兰州设立了负责飞机修理的空军第七总站,除兰州机场外,另辖东古城机场(今榆中境内)、西固城机场(今西固境内)、中川机场及临洮机场。甘肃省政府组织动员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日夜赶修兰州、武威、张掖、酒泉4个飞机场,为完善国际航空线,保证国际航道的畅通做出了努力。新疆及内地其它相关省份,也根据空中航行的需要,整修、扩建机场,加强地勤保障,改善空运指挥联络系统,使西北国际航线在抗战时期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西北航空处后勤部工程大队证章
桂林西面15公里,距临桂县城2公里处有块方圆7公里的名为秧塘的坝子。1933年广西省政府在此修建秧塘机场,于1935年建成。抗战爆发后,出于空军战略的需要,由军委会航空委员会拨款,空军第十总站负责施工,桂林十一县投入近四万民工,分别于1939年、1940年、1941年连续三次扩修成为大型军用机场。机场跑道长达2000米,由民工用碎石铺成硬面。
1942年6月11日,陈纳德率“飞虎队”第三中队4架P40E型、8架P408型战鹰式战斗机首次驻防秧塘机场,以此为前沿基地,立即投入对日空战。次日,日机21架侵入桂林上空,突袭秧塘机场,刚刚到达的“飞虎队”有所防备。日本人把鲨鱼视为神灵,又敬又畏。此时眼见“飞虎队”一架架龇牙咧嘝的鲨鱼战机,在心理上已造成了威慑和阴影。在短兵相接的空战中,日机当场被击落3架、击伤11架,狼狈逃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秧塘机场成为盟军湘桂前线的重要空军基地。最高峰时,秧塘机场有200多架战机停靠。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先后参加了湘南空战、奇袭九江、轰炸广东、远袭台湾等。仅向广东方向出击就达54次,出动飞机千余架次,捷报频传。1944年8月,日军逼近广西,陈纳德命令驻扎秧塘机场的“飞虎队”战略转移。同年9月20日下令将秧塘机场引爆自焚。
在抗战时期,宋美龄以她特殊的身份和影响,担任军委会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要职,负责空军事务的协调工作,因而特别关怀从美国来华助战的“飞虎队”,也十分关心修建机场的民工的荣誉。她在到达秧塘机场之前,曾下令临桂县政府以航空委员会名义,特制“抢修机场奖章”,颁发给历年参加抢修秧塘机场的桂林郊县民工,既是对广大民工英雄业绩的肯定,也是对民工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抢修机场奖章
新乡机场始建于1934年秋,占地1200亩,1936年竣工。抗战爆发后,该机场被日军轰炸而关闭。
航空委员会新乡飞行场证章
1938年2月17日,日军土肥原部占领新乡。为了加强其空战实力,扩大侵华战争,日军于当年麦收后开始扩建新乡机场,将机场扩大为3000多亩,并强行将机场周围村庄金家营、唐庄、八里营、西高村、南高村的土地用铁丝网圈住,长期无偿占用。日军强迫周围村庄的老百姓为其扩建机场及附属设施。被拉去施工的苦力,上工前日军要点名。干活中稍有怠慢,就遭拳打脚踢,甚至用刺刀挑死。干一天活,只给一小碗高粱米或麸皮充饥。后来,日军又在金家营修建燃油库,周围也是用铁丝网圈住。还在南高村修建军火库,把村西头老百姓都赶到村东头住。用村西头的房子作库房,并在附近修建水泥地堡,作为日军警卫看守弹药库用。在八里营北地修建炮楼……扩建新乡机场已成为日军祸豫的罪证之一。
作者单位:贵航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