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东莞去哪儿?

2017-01-19 02:23林春挺
中国中小企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东莞李克强

文/林春挺

未来的东莞去哪儿?

文/林春挺

广东东莞的产业升级问题,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试点调研后,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至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30年间,东莞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100年、亚洲“四小龙”用40多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任务,短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县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扬名的新兴城市。

但曾经创造出“东莞模式”、“东莞制造”、“东莞速度”等令人瞩目的标志性词汇的东莞,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烦恼。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东莞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

未来,东莞将去向哪里?

东莞30年等于发达国家百年

30多年前,从卫星地图上看,广州和深圳之间有一大片空白之地,这就是东莞。它位于珠江口东岸,地处港深穗经济走廊中段。这样的地理条件为它后来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最大的工业化城市之一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1978年之前,作为一个农业县,东莞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只有不到400家工业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当地一个完全劳动力的日收入最低只有几分钱。不少东莞人为了求生铤而走险“偷渡”香港,以至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青年走光,田地丢荒,干部难当,老人惊慌。

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东莞的命运悄然发生了改变。当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作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尽管当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东莞利用毗邻港澳、直接面向市场的地缘优势,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开始了第一次振兴地方经济的创新运动。

1978年8月30日,东莞二轻局与张子弥的香港信孚手袋制品有限公司在广州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规定原太平竹器厂改为太平手袋厂,港方从香港进口15台设备及原材料;太平手袋厂则拿出200平方米的旧厂房,从太平服装厂借调10多名工人加工手袋,产品全部外销。

就这样,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县太平手袋厂于1978年9月15日正式投产。在1978年剩余的3个多月时间里,这家手袋工厂创造了60多万港元外汇。

通过利用自身丰富且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东莞很快吸引了大量港澳台投资。到1984年,东莞对外加工、“三来一补”的企业达到1000多家,仅加工费的收入就高达4580万美元,创汇1.4亿美元,摇身变成了当时全国县级市之冠。

从1984年开始,东莞迎来了一系列的政策红包:当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地级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系列的政策便利彻底改变了东莞的面貌。1984至1994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10年翻了三番还多,年均增长27%,从而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至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外科手术式植入”、“外资主导”、“外向型”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催生了“东莞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现象令人瞠目。

在东莞,要找到一个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并不容易。“东莞模式”的影响下,东莞形成了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

提升技术含量受制约

经过多年的高速奔跑之后,东莞这辆跑车早已在十年前就开始慢了下来。与多年前年均20%以上的增速相比,2015年,东莞经济同比仅增长了8%。

2007~2011年,东莞生产总值排位持续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东莞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也快于全国其他地方。东莞经济总量先后被武汉、大连等国内6个城市超越,排名从原来的第16位跌至第22位。

2011~2014年,东莞经济总量连续4年保持在第22位。直至2015年,东莞才赶超了唐山,上升至国内第21位,终于打破了过去4年“原地踏步”的魔咒。

在2016年东莞“两会”期间,时任东莞市长的袁宝成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市在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根据相应报告,东莞“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东莞经济发展仍是较多依靠传统路径,“四新”经济还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东莞模式”是典型的外源经济,主要靠外资引进,靠“三来一补”发家。通过低廉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迅速拉动了当地GDP的增长,但是粗放增长模式和“打工经济”烙印十分明显。外资企业在东莞是传统的加工制造厂,其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均在母公司,由此造成东莞的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东莞的创新能力。

传统制造“惯性”过大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东莞就意识到了上述问题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2007年5月,当年曾为东莞打开了工业化之路的东莞县太平手袋厂旧址被夷为平地。在这家“粤字001号”企业被拆一年后,2008年,东莞开始着手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但依赖过去增长模式的惯性较大,至今仍在制约着东莞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变。

李克强非常关心东莞的发展。2016年10月,李克强在东莞考察时,当地负责人说,目前产业分化明显,传统衣帽服装加工等下降15%,但电子信息等产业增速超过20%。李克强说,这一走势很好说明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

当天,李克强在东莞考察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时表示,该公司从步步高时期的传统产业,跃升到如今生产高端智能手机,实现了华丽转身、破茧成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范例。

“总理的话一针见血。”曾担任东莞市特约研究员的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说。在他看来,东莞制造业之所以转型艰难、缺乏高端制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东莞缺乏现代服务业。他认为,服务业一直是东莞的短板,一旦上不去,东莞的制造业很难转型升级成功。

在林江看来,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东莞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

猜你喜欢
东莞李克强
李克强强调: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
英文摘要
东莞,东莞
李克强特别关心这两件事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