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积生
如何切实为民间投资提速鼓劲
文/董积生
市场空间的获得,比较稳定的长期预期以及产权保证是民间投资的根本。
“融资难、融资贵”长期以来成为制约民间投资的重大束缚。为激发民间投资动力,促进民间投资,近年来政策层面着力从化解融资困境的角度,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2016年,中央还将“降成本”列为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基于一系列措施的采取,民间投资融资困境得到了很大缓解。
从融资成本看,无论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民间借贷,近年来利率都呈明显下行走势。民间投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民间投资式微,但“融资贵”已并非根本性问题;从融资可获得性看,由于货币环境较为宽松,流动性充裕,资金获得渠道更为多元,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也得到极大缓解;而从盈利状况看,投资的终极目的和持续动力是盈利,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务约束严格的民间投资来说尤其如此。尽管面临经济下行,民间投资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盈利,且盈利水平远好于国民经济整体投资状况。既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也能够实现还算不错的盈利,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还呈现持续萎缩下滑的态势?
拓宽融资门槛、降低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投资,但市场空间的获得、比较稳定的长期预期以及产权的保证则是促进民间投资的根本。从我国当前状况来看,这方面的条件显然还不能充分激发民间投资,而这也是民间投资低迷的根本原因所在。
市场空间有限甚至收窄从根本上制约了民间投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对投资需求减弱,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去产能”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投资增速产生制约;二是民间投资市场空间受限,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领域,对民间投资还存在各种限制;三是政府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双创”,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客观上创业创新风险较大,也导致民间投资受限。
破解民间投资增速低迷格局,一是为民间投资创造公平适宜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民间投资新36条”,真正为民间投资和国有资本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制度政策层面充分尊重民间投资主体利益诉求,保障民间投资在PPP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产权安全性、相应话语权和投资回报,谨防国有资本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二是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市场,促进民间投资。创业创新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表现;三是引导、稳定民间投资预期。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预期经济,预期引导着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民间投资对市场预期更为敏感,并根据预期安排投资行为。因此,要从经济增长前景、产业结构调整、宏观政策动态等多方面给民间资本导向性、清晰化的预期,消除民间投资因预期不明确带来的种种疑虑。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战略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