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答题步骤和解题技巧略谈

2017-01-18 15:33郭方杰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艾比湖题干语句

郭方杰

在阅读中,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急于找到答案的浮躁心理,要静气凝神,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基本意思,获得整体理解,而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浏览,尤其不能直接读题干。一般地讲,把握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全文主旨。可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寻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2.理清思路脉络。这是衡量我们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一篇文章的标准。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①粗读全文,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谈及什么问题,说了哪些事情。②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概括出来。③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3.注意研究关键语句。“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②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③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④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显示脉络层次的语句。⑤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4.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5.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6.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根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摘抄法。如果筛选到的信息为直接表现文章主要观点、思想内容、段落中心的核心句,答案可以直接摘抄。摘抄时为了语言的通畅可适当调整顺序。

②连缀法。如果筛选到的信息比较分散,大多是关键词语或小短句,具体内容互不包含,可以采用连缀法把它们连成长句。

③压缩法。筛选到的信息结构比较复杂,句式比较冗长,或题干有字数限制,可采用压缩法。

④转换法。如果筛选到的信息或抽象或具体或含蓄深奥或运用了修辞手法时,要对其进行转换。如果是具体事例,要转换成概括性的抽象信息;如果是深奥含蓄的信息,要转换成浅显直白的信息;如果原句采用了修辞格,可以还原成本意。

⑤合并法。如果筛选到的信息内容重复或角度相似可以进行合并。这种方法常常要和上面的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以上几种方法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交叉运用。筛选信息时要力求全面、准确。答案要力求符合题干要求,要点全面,语句通畅。这样就可以少丢分,也就是多得分。

[真题链接] (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如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辨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再根据比喻修辞的特点,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确定这样比喻的作用。这个比喻,将“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的感觉比喻为“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的感觉,十分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不光是有疼痛的感觉,还有因为是自己的骨头而痛心悔恨的心理;而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同样不仅有脚底的疼痛,更有因为这湖的干涸是人类自己行为所造成的而产生的悔恨心理。

参考答案: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来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表现出痛感的切身、剧烈;用“骨头”突出湖的干涸;骨头是身体的一部分,隐含湖与人不可分割的意思。这一比喻贴切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修辞的题目。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贴切形象,表现力强”的八字评语进行分析。答案应包括几个要点: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二是联系比喻的一般性作用来分析文本的具体作用,三是根据这个比喻的具体情况联系文本语境进行分析。

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3分)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本所写景物,紧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本文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环境遭到破坏的伤痛心情,唤起读者对保护环境的共鸣之心,而描写以前的景物,能让读者将其同眼前所见加以对比,给读者以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作者的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

参考答案:以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中艾比湖的残败,表达痛惜之情。

点评:这是一道欣赏作品中“物”的形象的问题。答题时,要先分析题干所说的“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归纳其总体特点,然后再以之同文本所描写的作者现在所见的情形加以对比,据此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揣摩其用意。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解析:这是一道欣赏作品表现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仔细比较文本中各个数据的差距,比较各个年份之间相隔的时间长短,从而发现问题,然后再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作品主题和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

参考答案:在抒情散文中列举数据和年份,能具体确切地表现出湖泊消失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地域之集中,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痛苦无奈的情感,也能给读者触目惊心的感觉。

点评:回答此题,可联系写作说明文时用的“列数字”的作用,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注意其中所列数字之间的差距,所写年代之间的长短,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些数字和年代所表达的意思,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作者的用意了。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年份之间却间隔较短,这就能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之深和速度之快,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共鸣,从而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之深。

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

参考答案:题目中的“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殇”为非正常死亡,隐含了作者悲伤、担忧、谴责等复杂情感。

点评:首先,此题题目中的“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其次,题目“湖殇”的意义应该不局限于艾比湖,而应把它扩大到所有的江河湖泊。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11.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以及词语的选用等角度出发,仔细分析题目指定的段落,再逐条列举;列举时,应该先指出方法,再列举例句,最后指出作用。

参考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词语;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词语;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

点评: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如“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比喻(如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拟人(如将艾比湖比作人)、设问(如“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等。

猜你喜欢
艾比湖题干语句
数字算式
重点:语句衔接
艾比湖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缺水量研究
2000—2014年艾比湖NDVI变化及其与降水、温度响应关系(内文第82~88页)图版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新疆艾比湖周边居民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意识调查分析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雅思阅读判断题透析
地质素描
——新疆艾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