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蔡锷两次,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谈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来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3.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14.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15.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16.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评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截取沈从文的小说《会明》进行考查,小说文质兼美,具有丰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依据这样的材料编制试题,不仅考查了我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考查了我们对民族经典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整个考题突出考查了同学们的语文能力,综合考查了同学们阅读文本、理解分析、解答问题的思维能力;题目配制合理,由易到难,梯度清晰,区分度明显,较好地反映出同学们的理解、分析综合及探究等层级的能力。
第13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该题要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重点分析第④段及其上下文。从上文看,会明是一名聆听过蔡锷都督训话“把旗插到堡子上”的士兵,而且光荣的三十三连如今“只剩会明一人”,因此他在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那面三角旗,牢记着三十三连的荣耀和士兵的职责;他担心拖到六月才发生战争,人受伤后伤口会糜烂发臭,因此希望战争快点到来;第④段中,会明凭经验知道,一发生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到来了。据此,可以概括作答。
第14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我们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精神状态”的设问。第一处,是会明向村里的人炫耀自己过往的荣耀,这种炫耀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因战事不来的空虚。第二问,是会明向人夸赞自己的鸡好,此时他的身份已由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伙夫变成了一只争气母鸡和一群活泼小鸡的主人,他甚至有些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这新的角色中,那细小的生命的成长让他的内心充盈起来。
第15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结构上看,小说中有三处写到了“插军旗”,分别在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可见这个细节贯穿全文,把小说串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内容上看,前两处会明在“插军旗”时充满了自豪感;而最后一处会明对“插军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他从小生命的蓬勃成长中看到了希望,仍然简单却变得缤纷多彩的生活又让他成为一个“非战主义”者,这就形成了前后鲜明的反差。
第16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词句的意蕴,要注意把握其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等。在具体解答时,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会明是对谁微笑的、因为什么微笑的,特别要结合会明为六月的和平、弟兄的健康和秋日里生命的成熟而满意幸福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会明的身上看到血雨腥风之中人性安然存在的温暖。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