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01-18 09:04王晶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身长保健体重

王晶莹,陈 宁,余 音,廖 斌,梁 军

(1.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2.昆明市五华区丰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6)



90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晶莹1,陈 宁2,余 音2,廖 斌1,梁 军1

(1.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2.昆明市五华区丰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社区上报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直报系统的数据,选取901例分娩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前保健次数、孕期体重以及90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等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41.80±394.30g,平均身长为50.09±1.18cm。单因素分析,不同体重新生儿的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分娩孕周、母亲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482、322.546、36.771;F=47.98,均P<0.05)。不同身长新生儿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分娩孕周、母亲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1,2.895;χ2值分别为140.597、526.251、19.076;F=14.69,均P<0.05)。多因素分析,父亲文化程度、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38、0.037、0.063,均P<0.05),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身长(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44、0.061、0.114,均P<0.05)。结论 昆明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生儿体重受父亲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新生儿身长受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

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影响因素

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是重要的妊娠结局指标,评估新生儿出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外研究已涉及社会经济、历史、心理、组织及机构等许多方面[1],而国内专门针对父亲社会学特征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关系的研究不多。为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因素,本研究统计昆明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1例儿童营养监测的相关资料,旨在探讨母亲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产前保健次数等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和身长的影响,为孕期保健和护理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昆明市丰宁、虹山东路、虹山南路、虹山中路、黄土坡、昆建路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国儿童与健康监测档案的新生儿。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普查法,下载以上6个社区上报的所有全国儿童与健康监测数据直报系统数据共1 132例。

1.2.2样本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1132例数据中,筛选健康监测档案中新生儿母亲和父亲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产前保健次数、新生儿体重和身长等关键变量信息完整、健康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共有901例新生儿纳入研究。

排除标准:关键变量信息缺失或有先天缺陷的新生儿不作为研究对象。

1.2.3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标准

根据标准,新生儿体重为2 500~3 999g为正常出生体重儿;<2 500g为低体重儿;≥4 000g为巨大儿。正常足月儿身长在47cm以上[2]。经统计,本研究901例单胎新生儿中,男婴493例,占54.7%;女婴408例,占45.3%,性别比1.21:1。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 600~4 580g,平均(3 241.80±394.30)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1%(19例),巨大儿发生率为3.2%(29例)。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为42~56cm,平均(50.09±1.18)cm。在省(市)医院分娩655例,县区医院分娩229例,乡镇卫生院分娩16例,村卫生室分娩1例。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K-W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父母亲人口学特征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母亲年龄20~44岁,平均(28.83±4.41)岁。父亲文化程度略高于母亲,因父亲高学历段人数比母亲多,而母亲低学历段的人数多。昆明户籍父母占大多数(73%),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在50 000元以上(占80.3%)。人口学特征分类详见表1。

2.2产前保健

母亲产检次数差异较大,孕期产检次数2~20次,中位数10次,P25=9次,P75=13次。首检孕周差异也较大,中位数12周,P25=10周,P75=15周,全距为4~28周。分娩孕周呈偏态分布,中位数40周,P25=39周,P75=43周,全距为33~49周。详见表2。

2.3父母社会学特征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单因素分析

在新生儿出生体重单因素分析中,母亲不同职业所生新生儿的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82,P<0.001)、父亲不同职业所生新生儿的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546,P<0.001);新生儿出生身长单因素分析中,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亲职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1,P=0.029;F=2.895,P=0.034; 2=140.597,P<0.001;χ2=526.251,P<0.001)。文化程度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技校组、大专及以上4组,随着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新生儿出生身长均增加。按户籍、父母年收入进行分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父母人口学特征及家庭基本情况

Table 1 Par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basic situation

表2 母亲产前保健情况

Table 2 Maternal prenatal care situation

产前保健分类例数(n)构成比(%)产检次数0~6次56062.17~10次32636.2>10次151.7首检孕周0~9周15817.510~20周71078.8>20周333.7分娩孕周<37周121.337~42周63970.9>42周25027.8

表3 父母人口学特征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单因素分析±S)

2.4产前保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单因素分析

孕期产前保健次数按0~6次,7~10次和10次以上分为3组,产检次数不同的母亲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诊孕周按0~9周,10~20周,20周以上分为3组,首检孕周不同的母亲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孕周按<37周,37~42周,>42周分为3组,不同分娩孕周的母亲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随着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增加,见表4。

2.5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单因素分析

母亲孕期平均增重13.52±2.14kg,增重范围6.00~24.00kg。根据美国科学研究院医学协会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11.5~16kg划分。孕期增重<11.5kg的母亲有126例,占14.0%;11.5~16kg有648例,占71.9%;≥16kg的有127例,14.1%。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母亲孕期增重的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重逐渐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47.98,P<0.001)。随着母亲孕期体重的增加,新生儿的出生身长逐渐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4.69,P<0.001),见表5。

表4 产前保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单因素分析±S)

孕期增重例数(n)新生儿出生体重(kg)新生儿出生身长(cm)<11.5kg1262.99±0.4349.71±1.3311.5~16kg6483.25±0.3650.09±1.12≥16kg1273.45±0.4050.50±1.19F47.9814.69P<0.001<0.001

2.6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多因素分析

以出生体重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时P<0.2的变量(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为自变量,将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做哑变量处理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法筛选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父亲文化程度、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均P<0.05),总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41.657,P<0.001)。以出生身长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时P<0.2的变量(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产检次数、首检孕周、分娩孕周、孕期增重)为自变量,将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做哑变量处理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法筛选新生儿出生身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可影响新生儿出生身长(均P<0.05),总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3.209,P<0.001)。详见表6、表7。

表6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Table 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onatal birth weight

表7 新生儿出生身长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Table 7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of neonatal birth length

3讨论

3.1新生儿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新生儿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21:1,高于2014年末中国大陆出生人口性别比1.16:1,可能因为存在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的信息显示:男婴的平均出生体重和身长高于女婴,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1%,巨大儿发生率为3.2%。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都会影响其成年后的生命质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使其体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正常范围。

3.2父母人口学特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母亲的年龄与新生儿体重有相关性,年龄>35岁或<20岁的母亲更容易生出低体重新生儿[3]。国内杜莉等(2010年)学者从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3个方面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母亲分娩年龄>30岁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30岁者。本研究,母亲年龄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职业是反映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综合性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父母亲的职业对出生体重和身长均有影响。其中,职业为技术人员的父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体重和身长平均值最高。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4]。本研究证实新生儿身长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但体重不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中不同户籍的家庭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因其居住地都为昆明城区,卫生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及时性差异不大。

经济收入与新生儿出生身长相关,Ferguson等(2002年)研究显示,年家庭收入低于25 000元组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是高于25 000元组妇女的3.1倍。本研究中家庭经济收入对新生儿出生身长及身长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家庭年收入均在10 000元以上,即不会因为经济状况影响到孕妇的营养摄入。

目前关于父亲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新生儿出生身长及身长关系的研究较少。然而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父亲的文化程度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这将是父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影响因素探讨的有益尝试,提示应该重视父亲在保证新生儿正常出生体重和身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3.3产前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产前保健是贯彻预防为主,保障母亲和胎儿健康,,减少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降低围产期病死率的必要措施。研究表明,母亲产前保健次数少,增加新生儿低出生身长的危险性[2]。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母亲产检次数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因素之一。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分娩孕周和产检次数的增加及首检孕周越早,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呈正比增加。不同分娩孕周的母亲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孕周和出生体重及身长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即孕周决定出生体重及身长,随着孕周的延长,胎儿的体重越重,身长越长。因此,做好产前保健可及时让母亲了解孕期情况并接受保健指导及产前监护,对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素质有重要意义。

3.4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孕期增重是评价孕期营养状况的一个简单指标,与胎儿的出生体重有关,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孕期营养素摄入、孕期血容量扩张、羊水增加和胎儿生长等诸多因素有关。在Maddah等[5]的研究中也发现,孕期增重低于IOM推荐范围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的比例要高于增重正常的孕妇。现已基本证实,孕期体重不足有生出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同样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Noh等(2007年)做的一项队列研究中就发现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很容易早产。本次研究发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相关性(P<0.01),随着孕期增重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上升。因此,有必要保持孕期合理增重,既不能增重不足,也不能增重过快。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科学的出生体重是3300g左右,能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有利于产后身体恢复及婴儿健康成长[6]。

从总体上来看,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首检孕周单因素分析对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可能通过其他因素作用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孕期营养、母亲健康状况、遗传、环境等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重要因素,但本研究限于数据来源中无相关数据,未纳入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本研究结果基于所选取的指标,昆明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生儿出生体重受父亲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新生儿出生身长受母亲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综上所述,母亲应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营养,按期产检,控制体重增长在适宜的范围,避免早产的各种因素。妇幼保健机构则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产前保健宣传,规范围生期保健,重视高危妊娠的监护,关注父母双方可能的危险因素,全面考虑父母双方人口学特征、营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因素,保证新生儿优生优育。

[1]杜秋菊,李李,韩艳萍,等.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0): 1197-1200.

[2]崔焱.儿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赵志英,戎志斌,谢二辰,等.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年龄关系的相关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5):317-318.

[4]关宝星,邱冬梅.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妇BMI、社会支持程度及文化程度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409-411.

[5]Maddah M,Nikooyeh B.Weight retention from early pregnancy to three years postpartum: a study in Iranian women[J].Midwifery,2009,25(6):731-737.

[6]曹玉杰,安红敏.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2):118-119.

[专业责任编辑:史晓薇 尚 磊]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onatal birth weight and length of 901 newborns

WANG Jing-ying1, CHEN Ning2, YU Yin2, LIAO Bin1, LIANG Jun1

(1.Kunming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enter,YunnanKunming650228,China;2.Fengni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WuhuaDistrictinKunmingCity,YunnanKunming650106,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onatal birth weight and length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health care during pregnancy. Methods The monitoring data of children's nutrition and health from six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Kunming and different factors including age, level of education, number of prenatal care,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of 901 mothers as well as birth weight and length of 901 neonate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verage neonatal birth weight was 3 241.80±394.30g and the average birth length was 50.09±1.18cm. 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other’s occupation, father’s occupation, gestational week,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of newborns of different birth weight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χ2value was 104.482, 322.546 and 36.771, respectively,F=47.98, allP<0.05).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mother’s occupation, father’s occupation, gestational week,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of newborns of different birth length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Fvalue was 3.021 and 2.895, respectively,χ2value was 140.597, 526.251 and 19.076, respectively,F=14.69, allP<0.05).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gestational week,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ffected neonatal birth weight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as 0.038, 0.037 and 0.063, respectively, allP<0.05). Frequency of prenatal examination, gestational week and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ffected neonatal birth length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as 0.044, 0.061 and 0.114, respectively, allP<0.05). Conclusion In 6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Kunming, neonatal birth weight is affected by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frequency of prenatal examination, gestational week and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Neonatal birth length is affected by frequency of prenatal examination, gestational week at birth and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newborn; birth weight; birth length; influencing factors

2016-10-17

王晶莹(1985-),女,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的研究。

陈 宁,副主任医师。

10.3969/j.issn.1673-5293.2016.12.004

R174+.1

A

1673-5293(2016)12-1440-05

猜你喜欢
身长保健体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