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秀娟
民企集中投乙烯行业格局即将生变
□ 张秀娟
2014年原油暴跌,低油价常态化,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再次回归诸多炼油企业的视野。一方面,低油价带来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使乙烯和化工板块效益显著回升,成为低油价下的受益者。以聚乙烯产品为例,1800~2500元/吨甚至更高的盈利能力,远远领先其他诸多能化产品。另一方面,地炼获得了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权,炼油能力和产量大幅提升,延伸产业链,进入下游化工领域,投入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就成为其继续做强做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目前国内乙烯需求高达1500万吨/年的巨大缺口,国有石化企业已经掌握了建设大乙烯的核心技术,为民企大举进入乙烯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乙烯行业正在崛起一股民企新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1年,国内计划新投乙烯项目超过40个,新增产能至少2400万吨/年,其中山东地方企业计划新投乙烯产能超过600万吨/年,浙江石化、古雷石化及中化泉州等多个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也处于在建状态。与前几年相比,后期新投装置中,更多民营企业进入乙烯行业,在弥补国内巨大的乙烯缺口的同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央企的乙烯市场份额继被煤化工侵占之后,将再受到民营企业的袭击。民营企业集中进入乙烯行业,将给生产技术变革及下游相关市场带来不小影响。
民企原料开放式调研,煤油之争变多元混战。对乙烯项目而言,原料的便捷稳定性及可操作性将是制约整个项目顺畅运行的关键。 目前我国乙烯生产技术以油制和煤(甲醇)制乙烯为主,近两年少数西北地区企业采用乙炔加氢制乙烯。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美国乙烷公司计划投资50亿美元布局中国乙烷相关配套,乙烷或轻烃制乙烯低成本高产出且低污染的特点会成为诸多计划新投企业的调研焦点。例如烟台万华,其乙烯原料主要为一期项目送来的C2及外购的丙烷或正丁烷。天津渤化、山东部分地炼企业都曾做过乙烷制乙烯调研,但考虑到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及运输壁垒等因素,目前还没有以乙烷为原料制乙烯的相关项目出现。但毫无疑问,民营企业进军乙烯行业,其原料选择开放式调研,将加快国内乙烯原料多元化格局进程。
民企大乙烯项目投产,将削弱两大央企在乙烯市场的话语权。受制于乙烯储运条件的苛刻,我国乙烯超过95%是作为中间产品存在,极少数涉及外销,故乙烯下游配套项目通常较为完善。以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为例,一般会选择聚乙烯、乙二醇/环氧乙烷、苯乙烯、EVA、PVC等相关产品进行组合,具体组合方式将视企业目标市场而定。因此,乙烯行业的竞争,更多体现为下游相关产品的竞争,而大乙烯项目的集中投放,势必引发下游相关产能集中扩张,相关竞争加剧。目前乙烯下游相关产品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相关合资企业定价话语权较高,国内市场主要参考两大央企的价格定价。民企的大举进入,必将挤占两大央企在下游相关市场的份额,进而削弱其在市场的话语权。
民企向化工产业链延伸正在不断推进,国内乙烯及化工市场的格局将因此而改变。而原料如何选择,下游产品如何配套,都将是计划新投企业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在原料选择上,业内专家认为,对小产能装置可考虑轻烃、乙烷制乙烯或乙炔制乙烯项目,但对100万吨/年甚至更大规模的乙烯项目而言,原料的稳定性更为重要,煤、油及烷烃等多种原料组合利用或是上策,例如福建古雷石化项目,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调整,其乙烯项目原料定位石脑油裂解+甲醇制组合模式。但不管哪一种模式,都应结合自身优势,根据项目产能大小、原料运输成本及原料供给稳定性做综合选择。而对下游产品配套定位,因下游相关产品种类繁杂,建议全局把握相关产品发展动向,确定目标市场,同时通过差异化产品定位,或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
(作者单位:卓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