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7-01-18 07:24:51
中国林业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农林办学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米 锋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有利于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内,有利于加强高素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交流的历史悠久,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教师具有培养留学生的丰富经验,具备了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基于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国际合作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外语+专业+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融合型办学模式;同时,制定了学制为4年的包括强化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3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并创立了强调中外师生互动、中外学生互动、中外信息互动的教学方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整体建设的步伐。

高等教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合作办学通常是指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与国外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合作举办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在中国本土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在境外的中外合作办学。邓小平同志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明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国际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在我国出现并发展[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办学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发展策略的必然选择[2]。但是,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国高校的国际合作办学实践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另一方面,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却颇为滞后,远远没有跟上国际合作办学实践的步伐[2],从而导致现行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等与现实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学校,是我国高等林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北京林业大学在森林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园林与城市规划等学科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而且这些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的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频繁。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与国外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以不断开拓学校视野,提高办学水平。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开展了草坪管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教外综函[2003]72号),这标志着学校向更高程度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9年,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根据协议框架,计划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合作开展面向已经获得承认的大学学士学位者的“1+1”学士升硕士培养项目。该培养项目的申请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之后,可以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经济与政府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发展经济学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MIDE)或环境管理与环境发展学硕士(master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MEMD)。基于此,笔者希望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的构建开展研究探讨,进一步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整体建设的步伐。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内

与美国、加拿大等国高校的相关学科相比,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的存在势必要求该学科尽快引进国际上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与国际接轨[3]。而国际合作办学可以将国内急需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引入国内,使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可以通过将国外教育机构的办学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育创新,从而最终提升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有利于加强高素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国际合作办学是实现“人才流动全球化、人才培养标准国际化”的直通车,是引进国外资金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聘请国外教师授课的一种全新的办学形式,有利于我国高校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等[4]。由此可见,国际合作办学是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技能、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国际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国际合作办学不仅可以提升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身的办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满足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有利于加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世纪,要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合格教师,拥有全球化的视野是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受诸多因素限制,尚不具备派出大批量教师到国外研修的客观条件。而国际合作办学则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开辟了有效渠道。

以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一方面,通过“派出”中方教师,使一批国际型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此基础上,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迅速建立起一支以“双语型”“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3];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方教师,聚合了一批不同国籍的专家学者。中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共同研讨,不仅可以使中方教师更多地了解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外语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外教师跨文化理解力的提高以及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交流。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交流的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国际交流。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与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美、加、德、韩、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知名学府建立联系,聘请近20位国外著名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5]。另一方面,每年派出10名左右的教师到国外讲学、进修和攻读学位。同时,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承办大型的国际交流活动。例如,近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商务部发展中国家林业管理官员培训班和上海合作组织林业管理研修班,得到了相关组织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身的发展势头良好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元老级”专业,也是北京林业大学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和精品专业。2007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成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基于该专业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成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专业特色、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重点学科的强大支撑,并通过实施导师制、实验班推进、科研创新计划等教学改革探索,逐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完备了教学体系、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所以不仅自身的发展势头良好,而且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水平。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具有培养留学生的丰富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招收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许多教师具有培养留学生的丰富经验,拥有较强的、能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能力。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中青年教师搭配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不仅是教学的骨干力量,而且是科研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主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并且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特别强调根据本专业学生个人素质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多元的、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优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基于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确立了构建国际合作办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即“以人为本”,重视人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管理者必须要有文化思维和人文情怀。也就是说,在管理中不仅要注重信息、时间、制度等物质要素,而且要关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要素,进而将办学目标与精神构建统一起来。

(二)培养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深厚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农)林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国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热点、能够适应未来国际激烈竞争的“外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应熟悉(农)林生产及经营管理过程,熟知(农)林行业和生态建设的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应具备在农林及相关领域进行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农林及相关领域的各类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科研、教育工作。

(三)办学模式

我国高校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主要有融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3种模式。

所谓融合型模式,就是将本校的教学与国外合作高校的教学进行完全融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①取其精华,将国外合作高校教学中的精华部分引入本校,如引入更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知识更为前沿的国际化教材和更加多元的教学手段等;②取长补短,聘请国外合作高校的高水平教师到本校授课,派遣本校教师去合作机构进修;③为我所用,将国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入本校课堂;并进行双语授课。该模式有利于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所谓嫁接型模式,就是充分保留本校与国外合作高校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评估合作双方开设的课程,互相承认对方学校的学分。而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只要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的学位。

所谓松散型模式,就是通过聘请国外合作高校教师到本校讲学以及派遣本校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合作高校学习等途径,加强对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借鉴,实现我国高校的教学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模式[6]。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主要采取的是融合型办学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中外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全的融合。一是引进国外合作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二是开展合作双方的教师互访或互换讲学,即聘请外方教师来中方讲课,或派遣中方教师去外方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交流或进行师资培训;以及开展学生交换学习。三是实施学分互认和学历衔接,即学生可以选择在国内或国外学习,毕业后获得中外双方文凭[7-8]。这种办学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合作办学双方的优势,满足学生渴望接受国外高水平教育的需求,而且能够避免长期在国外学习的巨大经济压力;同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克服国内外教育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接受兼容国内外两种文化的混合教育,进而达到国际认可的教学质量,最终使所培养的学生成为能够融合中西方文化、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农林经济管理知识、精通外语的国际型人才[9]。

(四)教学计划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制为4年,在国际合作办学体系中,其教学计划分3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强化英语阶段,时间为1年,主要针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适应第二、三阶段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首先,通过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主强化英语学习,主动使用英语参加讨论、撰写报告和发表演讲等,以进一步提高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其次,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的常用词汇、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最后,提高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处理、表达和传递以英语为媒介的信息。

第二阶段为基础课程学习阶段,时间为1年,由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授课。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知识获取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会计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

第三阶段为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时间为2年,主要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教学,由国外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教师共同负责授课。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良好的专业技能;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聘请合作高校的外方教师授课以及由中方教师用英语授课;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项目管理”“林业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资源经济学”“林业经济学”“林业政策学”“林业统计学”“农业经济学”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

(五)教学方式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引进外方高校科学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强调中外师生互动、中外学生互动、中外信息互动。

1.强调中外师生互动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班的部分教学由引进的外籍教师承担,英语是师生交流的共用语言,而且课程大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同时,不同于中方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外方教师主要采用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他们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借助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之外,还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协作式、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这就要求中方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要改变被动式听课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与外教进行互动,从而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了解最前沿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知识、感受和吸收国际文化的同时,在合作与争辩的互动中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提升广泛搜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中外学生互动

国际合作办学能够为中外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这种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或不同学科专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国际合作办学中主要通过学生互访学习的形式强化中外学生的互动。例如,通过中国与加拿大的“3+2”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和“2+2”国际实验班、与马来西亚普特拉大学的“3+2”本硕连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合作的暑期学术交流项目等,派遣中方学生去外方院校进行学习交流。

此外,我国通过亚太森林网络奖学金项目(APF Net Scholarship Program)、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北京市政府奖学金项目、中美人文交流奖学金项目等,也接纳外方学生到我国进行学习交流。但是,目前上述有些项目并未覆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然而,笔者认为,从学科优势及专业特长等角度考虑,有必要并且应尽早地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纳入到更多的国际合作办学交流项目中,从而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能够依托国际合作办学体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促进中外学生的互动交流。

3.强调中外信息互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国际合作办学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相关平台,共享合作院校的课程资源、师资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从而在时间和空间等不同的纬度扩大互动的范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探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时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及获取相应的反馈,而且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实现群体教学、个别教学和自学的有机统一[10]。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构建国际合作办学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多渠道并举的方式,真正实现“移动学习”,即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积极推动高效的中外信息互动教学模式的实现[11]。例如,将QQ、MSN、WeChat等交流平台作为教学过程中交流互动的工具,采用集群网技术,使用建群的方式进行各个班级的群组建立,通过群和集群网方式发布信息和共享资料、提供协作交流的虚拟社区以及呈现学习内容和记录学习过程;同时,将QQ、MSN、WeChat等交流平台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通过链接网站或文献为教学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可以获取教师发布的相关教学信息,向教师提交作业并提出疑问,参与教师或同学发起的相关讨论,或者自己发起对某问题的讨论并进行协作学习等,从而真正构建起跨越国界的具有主动性、反思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的学习和交流模式[12]。

[1] 陈昌贵,谢练高.走向国际化: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10-15.

[2] 胡亮才.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创新[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3] 窦艳秋.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意义[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71(3):66-68.

[4] 陈润奇.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15-20.

[5]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EB/OL].(2015-06-01)[2015-07-08].http://www.bjfu.edu.cn/xxgk/xyjj/184043.htm.

[6] 刘洁,周宏,魏险峰.论中国高校应对入世挑战的市场营销战略[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1-17,25.

[7] 沈月红.融合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80(2):67-71.

[8] 陶霞.河北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5):3-4.

[9] 王真真.山东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发展趋势[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35-39.

[10]冯红琴.中外合作办学中立体化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J].华章,2010(35):75.

[11]刘丽君.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手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3-5.

[12]罗小平,崔强.浅谈网络教育中的信息互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8(11):81-82.

(责任编辑 柳小玲)

猜你喜欢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办学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15期)2022-11-08 10:58:04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中国军转民(2017年8期)2017-01-25 1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