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管宏业
丰田与一座城的承诺与坚守
□本刊记者 管宏业
从一棵树到500万棵,从改变的愿望到实现后的远望,光阴16载,若用时间去衡量,丰田种下的不仅是树,更是一种内在的修为,这或许才是公益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从北京驱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赶到丰宁县城。夏日里这里青山叠翠,绿水长流。登高远望,弯弯曲曲的溪流引向更深处的坝上草原。供北京、天津用水的潮河、滦河均发源于此,丰宁被称为京津的“生命之源”。
正因为宜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这里已经成为北京人最爱出行的后花园。当地人心情复杂地说,北京人来后,核心位置的房价已经达到每平米7000元。
但如果将时光倒退20年,这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形。那时的丰宁正处于土地荒漠化的危险境地里苦苦挣扎。2000年初春,丰宁连续刮起了12场沙尘暴。最强的一次,大街上能见度不足30米,大中午的时候,路上汽车不敢走,家家户户必须开灯照明。新华社称,这种恶劣天气发生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罕见。
强大的沙尘触动了所有人的神经,专家逆风而上寻找沙尘源头。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号称京津水源地的丰宁,竟然就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更让人揪心的是,沙化正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北京逼近,从丰宁到北京,直线距离不过140公里,照此发展,用不了40年,北京就有被黄沙掩埋的危险。
在小坝子乡治沙展览馆里,工作人员告诉:“朱总理当时来视察小坝子乡时,房子几乎都被沙淹没了。车开不进,村民硬是从沙堆中挖出了一条路。”
“也正是朱总理的一条指示,让小坝子乡出名了。各路治沙的组织、志愿者都来到小坝子乡治沙。”丰宁县林业局的廉诗启站长介绍。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从2000年至今,“有人来了,做做样子就走了;有人来了,坚持下来再没有离开。”
廉诗启所说“没有离开”的人,正是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是在丰宁植树时间最长、最用心的一家企业”,廉诗启说,不少老百姓都知道。“县城内都种满了,现在种到了丰宁与内蒙古交界处沙漠化更加严重的南沙子口地区。开车过去得要三个小时。”
随记者一起赴丰宁参加植树造林16周年环保活动的丰田公司员工说,当年朱总理关于治沙的指示,引起了时任丰田汽车社长张富士夫的注意,并启动了在中国河北丰宁开展绿化工作的评估。
2001年,丰田汽车和中国科学院、丰宁县林业局共同开启了“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其中,丰田总部出资,丰田和中科院提供技术支持并派出技术支援队,林业局负责具体的落地事务。
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16年,丰田累计直接投入资金超过4000万元,植树500多万棵,绿化总面积超过5万多亩。该地区的荒漠化面积已由2001年的30.8%减少至10.3%,绿化面积已由28.44%增加至51.44%。
从危在旦夕的荒漠地,到如今青山环绕,碧水蓝天,丰宁再现了“京北第一水塔”的历史自豪。
曾经多次挥锹铲土、参加丰宁植树的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到丰宁,看到这些年来的成果时,不由地从心底里对丰田更加尊敬。“无论企业经营还是公益投入,丰田都是以严谨科学的精神,夯实‘年轮’,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成长。”
对丰田来说,公益绝非企业宣传手段,如果资金紧张时,最先砍掉的是活动经费,公益项目资金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减少。
在全球范围内,丰田每年拿出收益的1%用于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国,丰田在华所有事业部的员工都可以选择社会公益带薪休。丰田认为,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自身行动带动整个社会才是社会公益。CSR,需要从每一位员工自身做起。
一位来往丰宁20次以上的丰田中国公关部员工说,丰田16年的坚持,让丰宁甩脱了被沙漠淹没的危险,打造了一道蓝天绿水的生态屏障,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慢跑,也可欣赏鸟语花香。
16年后,当年总理设想的图景已经实现:环境变好了,百姓富裕了,从北京过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了……
从一棵树到500万棵,从改变的愿望到实现后的远望,光阴16载,若用时间去衡量,丰田种下的不仅是树,更是一种内在的修为,这或许才是公益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对于丰宁小坝子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砾一沙,今年年近70岁的护林员张大爷比谁都有发言权。
“山秃了,河干了,草没了,沙来了”,回忆起20年前自己刚开始干护林员工作时的情形,张大爷连声叹息。他说,这里原来是绿水青山,一派塞外江南的景象。他小时候帮生产队找牛,只要站在山坡上一看,哪块柳塘子晃动,就去哪儿找牛。
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砍伐、开垦,加上内蒙古高原南下劲风,短短几十年间,满山的花草树木没了,清澈的小河干了,河床上满是干裂的石头,涌来了铺天盖地的黄沙。
张大爷记得,黄沙流进了院子,黄沙蹬上了民房,黄沙堵住了道路,黄沙掩埋了耕地……年轻一点的村民都弃家而逃,只剩下老弱病残望沙兴叹:这才叫沙子大埋活人!
旁边的张大妈也说:“自从我嫁到小坝子乡那天起,小坝子是黄沙满地,一到春天刮风的时候,站在对面都看不到人。”
随着荒漠化趋势更加严重,已经发展到人与沙争地、人与沙争命的情况。张大爷放下了锄头,加入了当地防沙护林的队伍,这一干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
踏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张大爷至今健步如飞,在山路上跑起来,就连年轻人都赶不过他。
老张至今保持每天五点多起床吃了饭就上山的习惯,“看看林子,地头上都走一遍”。虽然没有人天天监督,但老张说,必须站好每一班岗。
虽然工作内容不变,但环境有了天壤之别。谈起治沙之前贫瘠的土地,与今天家乡周围的绿水青山,张大爷感慨万千,“自从项目开始植树造林后,我们这块儿的山绿了,河套的水也变清了。”
更大的变化是,生活变好了。张大爷老两口现在住的是政府资助的新农村建设房。独门小院,四间大瓦房,院里还停着一辆代步电动车。“我们老两口现在靠着每年政府补贴的退耕还林再加上护林款,每月的收入足够了。”张大爷乐呵呵地说。
与张大爷一起,参加护林工作的年轻人已经有20多个。他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陪同记者走访的丰宁县林业局廉诗启站长介绍,“环境改善了,村里的玉米等农作物也大丰收。”
廉诗启介绍,丰田在实施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加强了扩大栽培草药、果树和发展家畜养殖等有利于当地农民经济自立的举措。通过种植适合当地的经济林种、果树和中草药等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在丰宁植树现场,再次见到原丰田负责中国事务的总代表服部悦雄,多少有些意外。
尽管步履有些蹒跚,但74岁的老爷子走起路来依然稳健。问及他不辞辛苦过来的原因,他笑着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业内人士看来,服部是丰田中国的“活化石”,推动“天一重组”并最终与一汽合作,在本世纪初丰田在华一系列战略决策后都有他的身影。
服部悦雄向记者透露了丰宁植树的缘由。2000年,丰田汽车社长张富士夫看到一篇报道,介绍离北京仅有180公里的丰宁县土地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他委托丰田中国部展开调查,评估丰田是否有可能在这里开展绿化工作。
在服部悦雄的倡导和支持下,丰田总部高层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在中国丰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报告批复下来,而且从2001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丰田中国一位员工开玩笑地说,这是他进入丰田以来,总部执行最快、最坚决的一个决策。
值得关注的是,在丰宁项目启动的2001年,丰田在华并没有生产整车,直至3年后,国产第一辆威驰才在天津下线。
也就是说,作为一家经营性企业,丰田迈进中国的第一步,不是建立销售公司,也不是卖车,而是先种树。
这在外人眼里难以理解,但在服部看来却十分正常。服部老爷子对《汽车人》传媒说:本着重视中国、优先回报社会的想法,所以丰田才在中国积极启动了公益活动。
他告诉记者,在日本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你买了一辆车,那你一定要去种棵树。
廉诗启介绍,对大多数村民来说,相比植树造林项目初期,家庭收入增长不少。“日子比以前可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