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黄耀鹏
理智与情感
□本刊记者 黄耀鹏
全球化时代,我们以为跨国企业多么强大,但危机袭来,它们就像暴雨中的鸭子一样挤作一团。
6月24日,继雷曼危机后世界经济最动荡的一天。这一天里,避险资产受到所有投资者极力追捧:黄金和美元。连带着瑞郎、日元鸡犬升天。石油和大宗期货缺乏对手盘而走跌。市场出现踩踏惨状,所有人都对事态的发展茫然无措。
英国就有这个做蜜不甜做醋酸的本事。脱欧带来的负面后果远超英国自身的经济能量。英镑狂泻,导致一个GDP第五的经济体,一夜间变成第六。这恰恰表明以静态币值计算的资产只具备有限的意义。财富确实在流逝,但将持续多年,而非瞬间灰飞烟灭。
接下来还能干什么?
各大央妈(欧洲央行、美联储、人行)都声称自己拥有足够的应对手段和预案。不得不说,这纯属走夜路唱山歌。要知道,我们刚刚经历了历史性时刻。全世界所有政体、所有商业企业全都行驶在未知水域,最有经验的水手也心下惴惴。
在这一刻,我们经历了全球化的退潮。
在2008年以前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我们都以为全球产业将加速整合,跨国企业将变得更加硕大无朋,主权国家之外的跨国利益集团正在拥有准国家力量……
2008年之后我们相信,危机之后的重建,早晚会跨越之前绊倒的障碍。重建的时间花费之久,任何经济乐观派都已经沉寂了。但我们仍然相信全球化的逆转力量不会来自人类自身——可能是诸如环境、气候,甚至太阳黑子。但是我们又错了。
反噬力量同样强大。24日一个白天,全球经济发生的混乱,不过是开胃菜,精彩还在后面。震荡的余波将会减弱,但影响的涟漪将逐步扩散。
民粹主义也好,孤立主义也好,英国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回了边界控制权(或者自以为要回了控制权)。他们将付出一些代价,斩断了一些商业联系,将一些供应链的成本抬升了。这不是世界末日,在未来的7年时间内,我们尽可以慢慢应对,找出替代途径,剥离影响。但愿这不是欧盟大厦将倾的预兆——后者则要恐怖得多。
如果允许公投,可能有1/3国家的公民将选择“退盟”。可以想见,所有“发红包”的国家公民都心怀怨恨,认为自己被东面和南面的穷邻居打了“秋风”。大家都闹起来,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法德轴心,将被动摇。而这是欧洲摆脱战争循环的基础,法德将不惜高昂代价捍卫它(就好像目前的代价不够高似的)。
他们现在将尽可能地平抑英国出走的影响——他们将在布鲁塞尔坐着等待“看守政府”的卡梅伦首相,后者将成为“孤立主义复辟”的罪人,尽管他拥有欧陆视角,但办砸了差事。
短时间内,所有的跨国车企都会安静下来,等一下,看看接下来的谈判,英国人还能要到什么。当然,容克、默克尔、奥朗德不会给卡梅伦好脸色,英国人也不会得到比挽留时更优惠的条件。
在公投之前,所有在英国的跨国车企都声称,不会放弃英国的投资,但它们会看到利润像香肠一样被逐步切掉。目前80%左右的英国产汽车用于出口,英国自身的新车注册量将会下降——即便不下降,英国自己的市场容量也很有限。
它们将年轻的、拖家带口的移民拒之门外以后,纳税和乐于消费的年轻人将变少。这真让人悲哀,但执着于自己蛋糕变小的底层人民不会在乎。精英怎么想?富豪怎么想?对不起,现在民粹当道。
政治和商界精英,碰到民粹主义,就像秀才遇见兵。我们将看到欧美右翼和孤立主义“落霞与孤鹜齐飞”吗?那可真不是跨国企业之福。全球化时代,我们以为跨国企业多么强大,但危机袭来,它们就像暴雨中的鸭子一样挤作一团。
现在回过头来看,留欧脱欧看待问题、阐述理由、争取选民的方式有区别。有人认为是奥斯汀《理智与情感》的翻版。
伦敦金融城的精英们75%主张留欧。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精心计算的损益。而脱欧派更能打出感情牌。升斗小民心里憎恨移民抢走了职位(尽管这职位他们不愿意去做),更别提恐怖分子的渗透,交给欧盟的钱如同肉包子打狗……
500年来,英国的外交目标从未改变过。英国人一直乐于充当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任何欧洲大陆强国的崛起,都不符合其利益。挑拨离间的把戏玩不下去了怎么办?摔耙子走人么?
世界已经与昨日不同。所有人都要等待更新与重建,谁知道要花费多少代价。
进出口零关税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譬如2018年)终结,代之以出口整车10%的关税,进口零部件5%关税。鉴于英国生产的汽车有60%出口欧盟,如果车企目前的利润在10%以下,似乎可以卷铺盖走路了,扔下数万员工和他们的家小。但是且慢,英镑暴跌,将使企业的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
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人声称脱欧将使英国汽车产业损失80亿欧元以上。但真正的坏结果找上门来,当事企业其实都难以计算中长期损益(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大变化),因为影响因素实在太复杂了。
在公投前,所有车企都异口同声地警告英国不要脱欧。没有人喜欢不确定金融因素。2/3的一线车企利润都挣扎在10%上下,英镑一天的跌幅就已经吃进全年的利润。
它们能不能利用贬值的本币牟取额外收益?当然可以,但车企不是投行,它们的跨国物流供应链,已经习惯畅通无阻的海关。库存与采购、海运与外贸,英国重建围墙,将外国车企在英国100个生产基地变成孤岛。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是好消息。
下一步会不会爆发英国和德国、英国和欧盟的贸易争端?我们还敢于预测吗?不管是用大数据,还是用不靠谱的民调,都不能预测车企在英国的未来。
虽然英国小而天下大,但是英国退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打击面如此之大,正是拜了全球化所赐。这真是个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