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琴
摘要:幼儿的交往需要与生俱来,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形成健康的心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最佳场所。
关键词:因材施教;家园携手;环境教学;游戏为主
教师转变观念满足需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利用环境教学潜移默化、以人为本游戏教学,家园携手教育同步,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有力手段。
一、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
要想真正发挥集体教育作用,多渠道多方位发展幼儿之间友谊,培养幼儿人际合作交往能力,就得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幼儿期交往经验缺失的普遍原因有:
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幼儿之间难以达成共识,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
2.生活范围狭窄,经验单一。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电视、游戏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发展。
3.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一味地批评、责骂,使幼儿产生了不良的交往心理及性格。
作为教师对于幼儿的冲突,我们应正确对待认识:
第一冲突是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一种表现。一个幼儿如果在幼儿园与同伴没有冲突,可能说明孩子根本没有与任何同伴交往,如开学初我班朵朵妈妈每次碰到我都说“朵朵昨天在幼儿园是否和阳阳吵架了?她昨天回家跟我说阳阳欺负她”我说:她们俩个很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小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难免都会为一点小事闹情绪,她们是最要好的朋友,如果吵架那也只能是她们自己两个而不可能跟别人。事实证明,如果你发现班中有哪位家长来告状说她的孩子整天与谁吵架,那请你留心观察,这位孩子在幼儿园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这位孩子,有交往才会有冲突。如果孩子没有与任何同伴交往这比与同伴交往发生冲突更为可怕。
第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现实证明幼儿冲突的产生缘自幼儿社会合作交往技能的缺乏。每次冲突的产生及其解决,有利于幼儿走出自我中心,加强幼儿彼此间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幼儿与同伴间相互交往以及解决社会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加速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第三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让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取得发展。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用大人的方式或大人的智慧去解决。在确定孩子之间不会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作为老师不应害怕幼儿在交往中产生冲突,不仅不要人为的避免冲突的产生,还要以适当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幼儿发生冲突,并让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获得人际合作的能力。
二、转变观念 满足需求
在幼儿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不注意听课,和旁边小朋友说话时,教师往往不管孩子在交流什么,而通过以下方式来整顿幼儿的纪律。
“小小手” “放放好”。
“小嘴巴” “不说话”。
“小眼睛” “看老师”。
平时还常表扬在活动中小手放得好,嘴巴不说话的小朋友。长期以往孩子在每次活动时都坐得很好等着老师的表扬。很多小朋友总是很喜欢上厕所,而且每次上厕所都很喜欢在里面讲话。但有谁注意到那里才是孩子们的“避风港”,他们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无人约束。只要我们的老师留心观察就不难对“厕所里的悄悄话”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要想满足幼儿的合作交往需要,教师就得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创造同伴间、师幼间互相合作交往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环境教学 潜移默化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是幼儿学习社会合作交往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为幼儿创设合作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合作的意识。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帮助幼儿寻找游戏玩伴,帮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开辟“玩具角”,请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提高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自我展示空间,增强幼儿的自信。活动时,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进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我拿到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我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活动后,让幼儿说说“ 自己和小伙伴是怎么玩的”,“今天我把自己的玩具让给谁玩了”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的方法,体验交往合作的乐趣。
环境教学中老师要树立榜样。我们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还可通过张贴一些文明礼仪图片等无形语言教学环境的布置,让幼儿学习常见的文明礼貌用语,让幼儿在环境教学中掌握基本合作交往常识。
四、家园携手 教育同步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当家庭、社会、幼儿园方向一致时,其效果自然会倍增,反之则会相互削弱甚至抵消。社会行为的学习,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尊重个性。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尊重幼儿的个性选择才是最重要。
培养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如果孩子有某些特长,孩子的自信心便可建立起来,并利用这种专长结交朋友。
适度纵容。孩子需要成人指导,但大人也需把一些事情的自主权让给孩子。在交友方面,也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创造机会。很多幼儿在交往方面显得很被动,这就需要父母积极主动的为他制造机会。让孩子帮忙去小店买东西,或到隔壁借点东西。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变得比较主动。
积极参与。许多家长常犯错误的认为孩子会自然地成为朋友。其实,除非孩子能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否则友谊很难增长,做父母的需要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五、游戏教学 以人为本
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昂然,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很具合作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游戏,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合作的技巧。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习不同的角色交往方式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培养同情心、责任心,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人需要交往,交往离不开人际关系。关注幼儿、关爱幼儿健康注重对幼儿社会性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成有信 教育学原理 [M]广州 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