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论析

2017-01-17 20:53陈兵张帆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问题

陈兵++张帆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缺失,人就会精神“缺钙”,更不能承担时代的历史重任。本文通过阐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引导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有效教育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教育

俗话说,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坚屋固,柱折屋塌。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缺失,人就会精神“缺钙”,更不能承担时代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应当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创造时代业绩。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引导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有效教育途径。

一、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什么人。大学生理想信念反映着对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期望。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以什么样的期望去塑造自身。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大学生正是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指引大学生奋斗方向。理想信念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定向器的作用,可以使人生的方向明确。作家雨果说:“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要使生命富有意义,人生必须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观的形成、知识的积累、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等等,这些课题如何解决和选择,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理想信念的科学树立。因此,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3、激励大学生向目标前进。理想信念能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成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前进的道路上往往是坎坷和波折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往往因为缺少经验四处碰壁,失败常常会令大学生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奋斗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让大学生经受住困难对毅力和信心的考验,正确处理逆境和顺境的关系,以乐观心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各种挑战,最后让梦想如愿以偿。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往往没有大学生自身预期的那么高,甚至有的人把部分大学生评论为是一批“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的人。” 这样的评论充分表现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理想信念模糊

据一所大学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明确理想和信念”的同学仅有22.11%;“只有大体的理想和信念”的同学有54.74%;“人生应该有理想和信念”的同学有53.16%。表现出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人生态度悲观,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迷茫。遇到挫折和困难因缺乏坚定的信念,很容易被击垮,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问题。如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有的学生只有依赖家长老师帮忙,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有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破罐子破摔成为“啃老族”,甚至产生对社会的心理恐惧,面对压力选择轻生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缺失理想信念的大学生的现实表现。

2、功利性强化

一些大学生只把理想建立在物质需求和满足的基础之上,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功利性较强的理想信念的确立,让一些大学生只追求与自己相关的既得利益或是追求高度富裕的物质生活方式。如在入党和参选学生干部方面动机不纯。有的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是为了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而是为了让其成为将来就业的踏板或提干的资本;有的大学生当选班干部,不是为班级和同学服务,而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各项荣誉;当入了党、荣誉获得后,马上就表现得判若两人,工作不积极主动,在其位不谋其职,这些行为在学生中产生极其不良影响,导致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精神动力不足

有些大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意义感缺乏,一旦实现了短期的目标便没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缺乏远大社会理想,只为眼前目标打算,如一些学生把通过英语、计算机等各种技能培训考试和找份合适的工作岗位作为人生的目标,一旦实现目标便松懈下来,没有继续前行的动力,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缺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外在影响

(1)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使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种文化并存的现象。多元文化背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不断更新,帮助大学生个性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不可避免地“侵袭”和“毒化”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与偏差,部分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功利化与多样化、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淡化、价值观知行分离等问题。

(2)社会共同价值体验缺失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社会共同价值观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为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这种社会共同价值观具有导向和凝聚的功能,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得以确立和实现的标尺。大学生缺乏实践性,对社会共同价值体验缺失,势必造成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脱离自己所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无关,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的错误想法。树立这种错误理想的大学生一定会在现实中碰壁,他的追求和向往最终也难以如愿以偿。

(3)学校家庭教育不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首先,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大都仍然是通过两课和党团活动等单一渠道,教师和活动组织者在课上照本宣科、活动流于形式等现象屡见不鲜。课上老师空洞的理论说教,使得学生上课没有热情;活动中缺少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实践策划环节,使得学生参加活动没有激情。其次,家庭影响的复杂性。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家庭条件优越、被宠溺过度的学生自私表现更为突出。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这些独生子女具有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团结协作观念、心理素质较差等一系列共性问题,因此,他们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时往往会缺乏奉献精神,客观上影响和动摇了理想信念的基础。

2、个人追求的内在影响

(1)将目标等同于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大学生简单地将目标等同于理想,使自己失去了前进的持久动力,一旦目标实现,便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不仅会错失许多大好良机,辜负了年少时光,更会使自己渐渐变得迷茫,无所建树。

(2)关注现实疏离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及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大学生逐渐将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从奉献社会转到关注个人发展和财富积累上来,更多地关注个人幸福生活指数及物质上的需求,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失去了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关注,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离,更加偏重于个人理想。

(3)精神生活贫困终极关怀迷茫。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开拓发展人的精神世界,提升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有超越时代、把握未来、终极关怀的特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就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会实现共产主义。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是理想信念明显存在低位性。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坚持带来了冲击,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确立,一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贫苦,理想信念中缺乏终极关怀。

四、引导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有效教育途径

1、不断完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

首先要确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设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时,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时,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规律与自身成长成才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其次,结合党执政的历史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党执政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纳入内容体系之中,注重运用成功经验透彻说理、鼓舞人心,使大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希望,理想信念也就会更加坚定。再次,结合党执政的现实成就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感。最后,针对大学生的个体需求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针对不同觉悟层次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设置教育内容时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不断优化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方式方法运用得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会大大提升,事半功倍。一是要遵循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将教育实践检验有效的新工作方法试行推广;二是理论教学采取自主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注重运用网络媒介传播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四是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重点的教育活动。

3、积极营造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人的理想信念形成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首先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社会非主流文化的存在,网络作为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完善网络媒体的法制化,禁止一些不良网站、电视节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侵蚀。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教育,开办主流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其次要营造好校园的育人文化氛围。通过加强校风、学风、教风、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校园特色文化、校园活动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等建设,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文化氛围,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的文化侵入校园,让其成为大学生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最后要营造好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关键作用,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对子女产生着深刻影响。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子女步入大学校门后,主动与学校联系,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搭建和谐有效的教育平台。

4、循循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自觉性

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大学生内化为自觉行动。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应该凸显过程设计,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学生在参与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启示、自我修正,循循引导学生在一次次活动参与过程中探寻轨迹、匡正自我、感悟内化,从而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运普,魏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43.

[2]张玉漫.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的优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88.

[3]张荣,张春.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应对[J].职业时空,2010(6).

[4]潘子彦,王磊,郁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4).

[5]王伦光.论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共同价值观[J].理论探讨.2012(6).

课题来源:辽宁省科教工委党建课题《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GXDJ2015-B028)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问题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