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紧急疏散问题的数学模型

2017-01-17 18:10罗问哲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楼数学模型

罗问哲

摘 要:本文针对某高中一教学楼在紧急情况下学生的疏散问题,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合理的假设下建立了疏散模型,并计算出安全疏散的最短时间,以此达到最短时间最快进行疏散。

关键词:教学楼;紧急疏散;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O1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58-02

一、问题重述

学校人口十分密集而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见应急状况。当应急情况发生时,中学生很少能够保持镇定。所以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出疏散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人员损失提高疏散效率。

某高中教学楼一共有三层,每层楼含三个教室,一个厕所,两个办公室,通过实际测量,每层楼高4.6米,两边各有楼道一个,平面图如图1所示。本文针对教学楼的以上特点,提出几种疏散模型,发现逃生时间与速度及其他变量的关系,从而指导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地带。

二、模型假设

(1)整栋教学楼共有495名师生,其中所有教室都是满的,假设每个教室里人数为55人(含一位老师),每个办公室里无人。

(2)假设每个人的行走能力相同即疏散速度相同,且有序疏散。

(3)人与人之间间距相等,厚度相同。

(4)师生从指定出口(或消防安全出口)到操场指定位置,所用时间为常数。

(5)每位师生均处于清醒状态,且疏散过程中没有摔倒、停留、沿途返回的情况。

三、符号设定

四、问题分析

由假设(3)可知,每个人之间的间距与厚度是相同的,为p+q,假设每一个台阶上有一人向下逃离,且半层楼共用13级台阶,如图2所示。

根据楼梯台阶测量数据,看计算楼梯水平长

S楼2-h2=62-2.32=5.54米

所以可得

p+q=2×S楼2-h213=2×5.5413≈0.83米.

五、疏散时间模型的建立

(一)合理分流式疏散

由该校的楼层平面图可知,两个教室均处于靠右出口的位置。右边两个教室都可以从右出口逃生。但学生如果只从一个门出教室必定会造成拥堵,且浪费时间,所以应从每个教室的前后门分流出教室。

假设分别从左边第一教室的左右门出门人数为k1,k2,如图3所示。若想要同时完成疏散,则出门时间相同。则从左门与右门疏散的人数k1,k2,满足下列关系式

k1+k2=55(k1-1)(p-q)=(k2-1)(p-q)+d-d门p+q=0.83d=9d门=1.5(1)

化简上述关系式,可得

k1-k2=9k1+2=55(2)

上述关系式表明从左门至少应安排9人疏散,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解得

k1=32,k2=23

同理可计算出第二、三教室中从左门与右门疏散的人数与第一教室相同。

(二)各楼层疏散模型

通过实测可以知道,一楼各教室门口直接与操场相连。所以每门疏散人员数可相等,所以一楼疏散完全所用时间为

t1=1V人K2-1(p+q)+T(3)

对于二楼的疏散,由实际疏散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可分为等待与不等待两种情况。

等待状态模型从右边第三教室左门的第一人到达右门时,右门的同学还未疏散完毕,即k2>9人时,

t2′=1V人K2-1(p+q)+T(4)

不等待状态模型:当k2>9人,

t2″=1V人(2K-1)(p+q)+2S楼V人+T(5)

所以可以得到若d-d门>p+q,就有t2″>t2′,现在可知d-d门=7.5米,而根据文献可得p+q[0.5,2.5]。所以由此可得只要满足了k2>9人,则等待条件成立,所以疏散时间最短

t2min=t2′(6)

三楼人员的疏散模型为

T3=t2min+T3min(7)

等待状态模型当第三层楼的同学跑到二楼时,发现二楼的同学还未疏散完毕,等待模型为

T3=t2′+t3′=t2′+1V人+(2K+K1)(p+q).(8)

将(4)式代入(8)式可得

T3=1V人(4K+2K1-1)(p+q)+2S楼V人+T(9)

等待条件为

2S楼<(2K-1+K1)(p+q).(10)

不等待状态模型即三楼同学可以顺利通畅地跑到安全位置。

所以不等待状态模型为:

T3=t2′+t3″=t2′+1V人(2K+K1-1)(p+q)+2S楼V人(11)

将(4)式代入(11)式可得

T3=1V人(4K+2K1-2)(p+q)+4S楼V人+T(12)

不等待状态模型的成立条件为:

2S楼(2K-1+K1)(p+q)(13)

以上分流方式为较为合理的分流方式,但还可以进行优化。

(三)疏散模型的优化

由于p+q与V人为变量。对(p+q)∈[1.0,2.5]上取出5个数值进行计算,得到各自对应的速度v。其结果如下表:

从而得到p+q与V人为一次函数关系,所以无法通过调整数值大小进行优化,所以为2分56秒。

为了更加节省时间,假设楼道上同时方便3人行走,为了方便奔走,人与人之间应留出更多的空间,由文献【1】的启发,应该按照下图“品”字方式进行疏散,如图4所示。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每三个人划分为一个单位,将这样的模型称作“品”字模型,必要条件为:

2p+q

实际上,2p+q<2(p+q)=2×0.83=1.66

二、三楼由于楼道宽度不够,所以只能2人并排行走,但走到了楼梯口由于楼梯口变宽,所以到楼梯口后可由2人并排行走改为“品”字行走模式,由三楼跑到二楼所用时间△t=2S楼V人,二楼到一楼时间同样为△t。

分别取3个V的值,可计算出疏散时间

T3=1V人+(4K+2K1-2)(p+q)+4S楼3V人+T

由此得出T3=155+5+5=165秒,所以优化后时间缩短为2分45秒。

由合理分流模型计算出的时间与“品”字模型计算出的时间比较。在相同的厚度、间距与行走速度下。可得出“品”字模型与分流模型结合可得到最佳疏散方案。

六、合理建议

1、由于学校人口密集,所以每个学校都应该制定出合理的疏散计划,以便防患于未然,能更加安全地面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2、每班的老师应主动组织学生进行疏散,从而使疏散更加有效。

3、每位靠近出口的同学应就近疏散,以减少疏散时间。

4、每位同学到楼梯口时,应主动自觉按照“品字模型进行疏散。

5、每位同学应服从老师的安排、管理,不能慌乱,要有序疏散。

(作者单位: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吕雷,程远平,王婕,对学校教学楼疏散人数及疏散速度的调查研究[J].安全,2006(1).

[2]刘绚,孙育英,等.某高校教学楼人员疏散优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2):1121-1124.

[3]教学楼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数学模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9(11):18-20.

[4]李彩娟,张新.有效疏散指挥下教学楼人员紧急疏散数学模型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1(2):118-120.

[5]陈丹,曾文霞,等.大学教学楼人员疏散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35):149-151.

[6]方正.建筑物人员疏散逃生速度的数学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2):66-70.

[7]盛武.高校教学楼楼梯出口应急疏散模型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332-335.

猜你喜欢
教学楼数学模型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基于电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简述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
考虑水包油乳状液的复合驱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