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瑞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品质、态度和意志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是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精心选择的,在课堂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阅读;心理健康;实践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切入点,精准找到结合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学生的心理教育契机,采用多种教育实践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一、积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用教师优质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语文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应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优秀的教师其优雅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启蒙作用。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其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秀的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排除学习障碍,消除消极情绪,培育健康阳光的心理环境,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
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客观的面对自己所处的地位,肩负的重任,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品的同时,更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民主和激励的方式指导和施教,将教学的知识点贯穿于整个课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对文章的感悟理解,以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鼓舞人心的表扬,耐心真诚的倾听,认真接受学生的表达和建议,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想说就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感觉有成就感,学有所乐、学有所思,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细细体味,以书中的英雄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意志,养成沉着冷静、自信乐观、勇敢坚定等优秀的心理品质。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合理的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能力,达到在阅读中悟理,在评价中审美,正确看待自己,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见解,这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开展学生互相评价,同学的评价是满足学生“归属需求”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心理素质;
(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及优秀人物的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的农民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可采取读中感悟的方法,设计说话练习,抓住描写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向英雄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等心理品质,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胸怀更加宽广,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事例,恰当评价,避免空洞的说教。如《半截蜡烛中》一文主要体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组织学生对人物的行为评论,体会人物的爱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阅读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语文是文化之根,是人们交往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历史传承的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大量典范精美的作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体验。具体的有直取,有些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显,可以直接利用,如《一定要争气》一文,童第周成功后的语言,直接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挖掘,有此教材所包含的心理信息比较隐蔽,须深入分析,细心寻找,挖掘积极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复杂的人物性格,典型的细节描写,回味无穷的结尾等;拓展,有些教材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太明显 ,既不能直取,挖掘又不太合适,可以从中拓展,找出言与彼指之间的结合点。如《落花生》一文,字面上写的是花生,实际折射的是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生信念。
五、注重行为实践,巩固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行为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阅读中体会的精神品质,只有通过在生活中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通过实践可以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同时加强了自控能力,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调节去实践,发现自身的缺点,感受和谐的关系在与人交往的有利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课后的延伸,让学生把阅读中所得付诸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互动性强,开放多样的课堂优势,将语文学科的人文工具性,载体性发挥到淋漓,巧妙地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和孩子有效互动,也是实施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试想:整天板着脸一副盛气凌人样子的教师,怎能有效的实施心理教育?那些稚嫩的小心灵怎么能将遇到的挫折敞开心扉的倾诉给老师?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有效交流,掌握其心理动态,结合课堂教学,适宜的将教学任务和人格培养集合起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建设中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罗宣武.略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304-304.
[3]徐浩.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1,(12):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