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探究

2017-01-17 21:14王逦琳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王逦琳

摘要: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迅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不再传统,新趋势日趋显现。本文从传统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概况、现状等问题研究出发,从“互联网+”角度分析了它对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不断显现的新趋势,并从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不断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行政管理

1 “互联网+”的提出和涵义

“互联网+”概念的第一次出现,由腾讯总裁马化腾在《人民日报》2014年4月21日的文章中提出。他认为,“互联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趋势,“+”指任何形式的传统行业。紧接着2015年两会,加快推动“互联网+”的建议被马化腾正式提出。

在这份建议中,马化腾详细对“互联网+”进行阐释:“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随后,《“互联网+”研究报告》通过我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阿里研究所出现在世人眼前。报告认为,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动力在于云计算、大数据与新分工网络。”

2015 年7 月,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描述:“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2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高校的行政管理,目的是为教育目标服务。而现实情况是,行政权力的扩大使得学术权威缩减,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初衷,没有真正为教育目标服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过量。“ 厅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会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可形象描述。在现实的行政决策中,民主性特征缺乏,学术专家本应是主人,反而权限受限意见很难被采纳,印制了一线专家的创造性发挥。

二是从全面业务效率看出,程序多,手续复杂,行政管理效率低,影响了教育投资、水平等多方面低。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设置不合理,人员多,从而使得编制效益逐渐降低,人才培养无系统计划,不周密,人才流失严重,使用效益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均衡,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适应不了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管理者权力过重,让工作思路受限,有悖于服务对象,最终制作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运行。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的新趋势

平等、开发、互动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性,赋予互联网思维是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最主要形式。

3.1 大数据化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最主要决策工具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推进深入,行政管理开始进入“量化”管理。大数据对管理决策起至关重要的依据,为管理提供更加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做依托,根据大数据有效分析、组合与应用,重新配置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更好地处理好各阶层员工的利益关系。在互联网企业中,运用大数据进行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为企业的高效运转夯实了基础。

3.2 管理者不再单纯命令式管理

传统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最权威和最终决策能力的应该是领导者。领导者一个人掌控大局,掌控企业的命运,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时代,领导者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一手遮天的行政管理文化,意图思维定位的颠覆,领导者都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思维导向,职业规划等进行交互,领导者的角色颠覆,不再是单纯的命令者,而是朋友式“合作者”。

3.3 员工成为真正的主人

一般行政单位,员工参与性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强,员工个性化体现不明显。而“互联网+”时代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个性化,它是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都是一个宣传平台,通过任何一个社交网宣传单位,员工的日常社交影响着单位的形象和文化,提升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3.4 跨界思维提高业务水平

用互联网的模式思考行政管理,属于跨界思维。跨界思维让单一的知识结构变得力不从心,将难以适应管理的发展需要。要求员工和单位共同转型,从多方面评价和预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不仅仅熟悉行政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学,互联网思维,行业的产品等多方面全面掌握,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4 适应“互联网+”改进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建议

4.1 运用大数据优势,建立量化管理模式

高校行政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理性和感性。理性显现在,如绩效考核、薪酬统计的量化分析,还有员工的招聘计划、人才培养发展计划等。但是,“互联网+”时代,感性的企业文化,如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也会产生了相当多的大数据。这些感性与理性间的大数据,将它们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最终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量化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4.2 “以人为本”,提升员工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互动交互性较强,这正是传统行业所缺乏的。在它的潜移默化下,高校也在慢慢转变,对员工人性关怀越来越多,员工价值得到提升,归属感日益浓郁。管理者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层级关系逐渐淡薄,员工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存在感显现。管理者对任何员工都是开放式的,扁平化管理,取消层级,都是可能的尝试。

4.3 建立“互联网+”式激励机制,提升员工荣誉感和使命感

传统行政管理激励模式形式单一,基本是服从约束命令员工方式,在薪酬福利上体现。而“互联网+”的激励,多在于使得员工具有创造性,自驱力和自我约束,享有更多的主动权,从被约束变成主动,从而提高凝聚力。高校的行政管理激励中,“互联网+”的趋势也开始显现,信任,荣誉感,使命感,长期的激励机制都是改变的方向。近年来传统企业提出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的模式,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顺应了“互联网+”趋势。

参考文献:

[1]陆首群. 互联网的神奇和挑战[J] .办公自动化,2015,(3).

[2]刘书艳.谁能站到“互联网+ ”风口上[EB /OL] 中华工商时报,2015,3

[3]乔 杉.20 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N].人民日报,2014-4-21.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