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发
摘 要:“90后”大学生群体内部差异性渐趋增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但在合作成为时代价值主旋律的条件下,“独立、参与、合作等教学元素”也倍受推崇。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更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正契合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合作学习价值理念进行深入探析,并就尝试构建了思政课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体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42-0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正面临大改革、大转型、大发展的新阶段,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社会文化逐步多元化。大学生群体内部差异性渐趋增强,大学受教群体已是“90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知识面广。“90后”群体中独生子女比例愈渐增高,一方面,他们自主意识、平等意识较强,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他们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可塑性较强;他们较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甚至养成自私、孤僻、冷漠等性格特点。随着手机等自媒体和微信、QQ等交友软件、游戏软件等出现,他们的生活情景、思想表达已经虚拟化,还有一些小孩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缺少关爱,从而导致在现实情境中不合群、交友困难、对人不信任、冷漠等,在生活中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不能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而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这也给以结果为导向的传统教育教学评价提出更高挑战。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相互依赖性增强,合作相对竞争显得更为重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会与人相处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与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学会做事”,强调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交际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更是主旨鲜明地强调了人类活动中参与和合作精神。[1]合作既然成为时代要求,合作学习也相应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转化为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注重对学生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更为重要。教育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中本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止是独善其身,还要有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更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这也正是大学思政课承担的历史使命。
二、合作学习价值理念探析
合作学习理念来自西方,主流的看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步被推崇,并逐步大量引入教学。竞争与合作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若单纯强调以个人为基础的竞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合作学习理念是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但在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解释和模式,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甘(S·kagan)博士领导的合作学习中心提出的“合作结构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Cooperative Learoing Center)的约翰逊兄弟(D.W.Johnson&R.T.Johnson)设计的“共同学习法”和“小组教学法”、美国斯莱文(Rober Slavin)教授领导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小组创设的“小组分层计分法”和“小组活动比赛法”、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心理系的沙伦(Shara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创造了“团体调查法”等。西方研究成果表明,学生之间的协作活动能够促进其成长。很多社会性知识,比如语言、规范标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知识,只能在与他人的互动或合作活动中才能获得。正如美国著名成功学专家卡耐基所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与人相处合作的品德和能力。”[2]
从八十年代至今合作学习理论日臻成熟,其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教学流派,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3]杰克布斯认为:“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的共同努力的原理和方法”。[4]国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极为显著,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就超过100种了,而且得出的结论也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管各个研究者或实践者使用“合作学习”还是“合作教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体系,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论。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5]
我国对合作学习真正系统的研究则是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期间不仅翻译、介绍国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出现一系列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合作学习开始走入我国的课堂教学。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抛砖引玉,推动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出现了“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的“合作教学初探”。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良方法和策略而被推崇和盛行,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如盛群力的专著《合作学习设计》,王坦的著作《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裴娣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近年来,合作学习式教学在各个学科各门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国务院于2001年5月颁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包括生生合作,也包括师生合作;包括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也包括组与组之间合作,多向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相互依赖,而是唤醒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是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任务的完成或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协同作用,同时每个成员对任务完成的主体性作用又是相对独立的,并客观存在一定的竞争与激励。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小组能形成并运用小组成员间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合作不光是一种学习态度,也衍生发展出一种生活态度。
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凸显两点要求:一是明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所谓教师主导,是指教师主持引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的内容,辅助学生学习,同时教师也是多向合作交流中的一向,或引而不发,或抛砖引玉,或提出问题不代替学生作答。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和学习的热情。所谓学生主体,就是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主动探寻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学生个性,完善人格,在参与中有目的的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学生主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让学生在精神上成为真正自由的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与之相反的,传统的满堂灌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因而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二是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是民主的,因而能营造融洽的相处氛围,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自由的。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提倡爱的教育,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只有爱得起来,才能教得更好;其次要理解、信任和宽容学生,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信任学生一定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宽容学生的幼稚和一些并非原则性的错误;最后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要点赞和激励,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总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光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还要真诚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才能使他们人格和能力得到充分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的。其实,合作学习最直接的体验便是互动,互动的最直接效果是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把握情况。Putmam(1997)曾归纳出合作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合作小组之间关系;提高自尊;形成更高水平的推理策略和提高批判性推理能力;形成从他人角度审视情境的能力;产生更强的内在动力;形成对学科、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形成对教师、校长和学校员工的积极态度:导致更少的扰乱教学的行为和更多的专心学习行为;形成更加娴熟的合作技能和与他人合作所必需的态度;增强个人在学校取得成功的信心;养成利他主义精神和对他人的支持行为;养成前社会行为;提高解决冲突的技能;提高出勤率。[2]我国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黄政杰教授这样看待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即是学生一起工作达成其共同的目标,此目标不但有利于己,也有利于其他人……合作学习之中,所有成员是相互得利的,你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我的失败也是你的失败,这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状态,是属于积极互赖的情境。”[6]
合作学习的价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正契合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知识学习,而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协作解决问题,在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互动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能打破学生自我中心的概念化过程的平衡。引入合作教学模式,力求使单向灌输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模式,增强学生辨别分析的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培养意志、情感等人格品质和思想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
合作学习虽然名称表达各有不同,概念理解各异,但大都认为有以下特点: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组织单元,小组规模因应专业学科和目标任务的不同而可大可小,同时,合作学习的评价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按照小组来进行奖励;要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离不开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以学生合作伙伴的角色组织课堂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评价,须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完成教学活动;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小组内成员要异质互补,这使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并通过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构建,而不是死记硬背,“为了忘却的记忆”;合作学习注重优化学生的个体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合作学习也让学生懂得,每个成员都能完成所分配给自己的任务,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提高整个小组的总成绩,才能提高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集体陶冶个人,个人也为集体成绩而自豪,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就在其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最终达到课程的价值追求。”[7]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合作学习体系的建构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合作交流学习是人开阔视野,获得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主要运用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大致分为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分享、点评互动。合作学习有其自身规律,还得遵循一定的合作性体系才能完成。但在实际合作学习中,因学生文理分科带来知识结构的差异;大班授课,分散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对如何认识合作学习;如何合理定位教师角色;如何调控和调动课堂;如何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如何授予和创新学生合作学习经验策略;如何设计完善评价体系,等等系列问题,都需要做详细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达成教学目标。
(一)精心构建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内容的构建,要以教材为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中浓缩挑选出专题若干,专题均以问题形式出现。如为什么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我国当今“韬光养晦”的国家对外战略方针是否需要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选取,因为并不是课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首先,太难和太易的知识性内容,皆不适合,要学生相对熟悉,比较好把握的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最宜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其次,学生对贴近实际和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容易触及学生的兴趣点,兴趣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再次,选取内容以问题形式出现,这样以问题驱动为核心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更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有助于主题的深化。最后,合作问题的选取虽取自课程,但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有助于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进行的基本单位,小组规模的确定、小组成员构成以及角色搭配等都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合作学习三个环节中,课前准备阶段是在组内进行,课堂分享和点评互动阶段在课堂上完成。首先是组建合作小组要保持适度规模和结构。每个教学班以3-6人为一组,按照自愿自由组合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应掌握全局,根据学生的文理科知识背景、性格特点、能力差异等方面搭配,每小组通过民主推举确定1人为负责人,确保小组结构的优化组合。其次,合作学习适当安排时间。特别是课堂分享和点评互动环节,作为教师应该给足时间。再次,每个小组以及组内成员合理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任务和目标。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或者根据课程进度,自由选择时事热点话题,小组成员再根据这个专题分配和统筹好各自要分享的部分。当然,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也应该不同,明确合理的任务分工是要确保每个组内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任务,达到人人提高的目的。最后是座位安排,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便于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因此,只有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参与度。
(三)完善合作学习程序,优化合作规则
每个小组根据课程进度共同确定一个主题,组内成员各自做好任务分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学习研讨,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发言内容要求做成PPT。小组负责人做主发言,主发言时间不超过6分钟(参考时间),首先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和深化,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参考时间),控制好时间。
在确定好一个发言组的同时,确定好另一组为点评组。待发言组相继发言完毕后,点评组选一名组员代表点论组对发言组做简短点论,点评内容主要包括优点、不足、克服不足的建议以及进一步补充和深化主题等,之后对发言组提问,然后发言组对点评和点评组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提问是开放式的,其他组同学也可提问,发言组发言纳入平时作业成绩评定,点评和提问纳入课堂考核。再然后,任课老师做点评和进一步补充、扩展。最后将学生点评组评分和教师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作为发言组的成绩评定。
教师应该深入其中,发挥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引导一个学生参与机会均等的氛围,特别是在点评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是检验合作学习效果如何的重要指标。
(四)构建全面、多层、科学的评价体系
及时有效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总结、反思、反馈并修正完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构建一个全面、多层、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制定客观、详细并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和奖励制度,对于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评价应以适应学生为基点,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合作学习评价以平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评价的基本导向,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前者为主。教师的评价对整个课堂有方向引导、学习规范的意义,一定要全面系统,多正面鼓励,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存在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控好学生评价,既要鼓励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和平衡学生对学生评价的策略和方法。二是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前者为主;每个点评小组将组员评价意见收集归纳,然后推荐代表对发言组进行评价。而个人评价主要是指其他组同学的评价。三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前者为主;过程评价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是对学习过程及其动态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的进程,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于及时调节和修正教学。结果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某一阶段性终结的合作成效。四是将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奖励的依据,小组总体成绩作为组员成绩评定的重要参考。
四、结论
合作学习是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及其受教群体的特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教学安排(课时、班级规模等)等实际情况,坚持过程参与的实践导向,把教学过程搞活。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方法,改变缺乏互动、“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强调主体互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改变高密度、大容量和快节奏的单一知识教育,而更多承载素质教育等,进一步凸显思政教学育人功能。这是一种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结合合作学习教学与研究实践,本文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既符合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需要,也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掌握知识,更给力于学生通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判断问题能力等)的增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当然,合作学习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诸多问题,通过大学思政课教师不断将理论运用于教学与研究实践,并在教学与研究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逐步完善和解决。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思政部)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82.
[2]刘明龙.大学课堂合作学习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3]徐晓川,卢红.从传统学习到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
[4]G.M.Jacobs& M.A.Power.The Techniques,Basic Principles,and Teachers Sourcebook Frequely Asked Corwin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Practical Press,pix,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