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觐诚 韩璐
摘 要:文章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总结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并例举考察实例进一步说明中式与西洋建筑风格交融的方法。
关键词:中西建筑;建筑风格;传统建筑
1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差异可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概况。
天时: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存在发展传承关系,以至于形成了独立,却有共性的派别。包括艺术风格以及其本身的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统一性非常突出,这与历史发展中数次“大一统”相关。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文化根基稳定,历史上数次大规模文化冲突都难以动摇其根本,因此建筑风格变化并不明显。西方传统建筑风格差异比较明显,主题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文明起源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单一,历次冲突易造成文明的覆灭,因此建筑风格也是颠覆性的,所以历史上才会出现古希腊、古罗马、哥特、拜占庭、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建筑风格。
地利: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建筑的材料、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结构、色彩装饰等方面。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主要选择土质、木质。这种材料也决定了其框架式的结构,早在新石器时期便催生出的“榫卯”,以及配合承重的梁架结构。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选择石质,石柱的大量采用形成了围柱式、券柱式结构,这些石柱便起到了承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主要为木质,常涂以油漆等涂料,色彩多采用红、黄、绿、蓝这几种颜色。早期建筑的台基为夯土结构,后期出现汉白玉台基,夺目的白色起到了一定对比衬托作用。西方传统建筑由于大多使用石质,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并不会造成强烈的对比。不过其内部装饰斑斓多样,尤其是宗教建筑的色彩往往鲜艳夺目,以求造成一种宗教氛围。
人和:人类文明与民族性格受地理环境所影响,但并不被环境所决定。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的能动性亦会对建筑的布局、材料的筛选等方面造成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多为单位建筑组合成的建筑群的群体性组合,建筑群内讲究轴对称,横向展开,追求水平效果。具有封闭、内向、严肃的风格,即为中国人追求内在的含蓄所造就的风格。西方传统建筑多注重单个建筑的艺术效果,垂直延伸,追求竖直效果。布局上则采用中心放射。风格是外向、开放、活泼。体现出西方人追求自由和开拓的天性。
2 中西方建筑风格的交融
中西方建筑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长时间独立发展。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具有很大差异的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开始了融合。宗教类建筑在融合中西建筑风格方面往往比较成功。这类建筑主要是教堂和寺庙,如北京的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杭州的思澄堂,台湾的中台禅寺。此外,还有因为历史原因和所处建筑群而融合的建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宝蕴楼。这些建筑均为中西方建筑风格交融的产物。下文以宝蕴楼为例阐述中西方建筑风格交融的成果。
2.1 中西建筑风格交融的宝蕴楼
宝蕴楼建造于民国时期,当时作为文物库房使用。它在咸安宫的旧址上建起,但与咸安宫风格迥异,按照西洋风格设计建造,与故宫中其余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笔者近日对宝蕴楼建筑进行了初步考察,以其建筑特色为主展开叙述。
宝蕴楼布局为中式的封闭周边式。北、东、西三面各建一座砖木结构的楼房,南面是原咸安门。因此,咸安门的风格与东、西和北楼迥异。宝蕴楼共有3层,最底层为地下室。三其北楼为主楼,东、西两楼左右对称。
据许以林《宝蕴楼的建筑特色》中所说,三座楼房使用了大块的城砖砌筑墙身。外墙抹水泥,划分出规整的矩形格再刷红浆。这种做法给人外墙可能是用坚固的石料砌成的错觉。
墙的窗子较窄。窗台、窗下墙及窗口都有线脚。地下室的窗上部呈弧形。所有窗户的线脚都为白色,与红色墙身恰成对照。
这种细窄的玻璃窗户在通风的同时加强了宝蕴楼作为库房的安全性。
据许以林所说:“每个窗户的窗扇都包着厚厚的铁皮,而且他们终年紧闭,使人想到他们主要是起装饰作用。”
如今,这些窗户已经不是终年紧闭的铁皮窗了,窗扇均可打开。地下室的砖?也看不到了,但仍旧保留了弧形。楼房的屋顶是高耸的四坡式屋顶,但没有中国式大屋顶的曲线,也没有深远的出檐,更不铺琉璃瓦,而是铺着绿灰两色的片石,石瓦层层叠起,斑驳相间,似披锦鳞一般。北楼门外的雨棚为四柱式,雨棚上有女儿墙。东西两楼门外雨棚相对比较小,没有柱子,檐下做出了牛腿。北楼与东西二楼在拐角处以二层的外廊相接。
宝蕴楼依照西方传统建筑风格建造。但是,故宫中的重要建筑都在屋檐下悬挂匾额,标出其名称,因此宝蕴楼也不该例外。但是,宝蕴楼主楼没有深远的出檐,无法像宫中其他建筑一样将匾额悬挂在出檐下。若挂在雨棚下面,会因为采光不佳,导致匾额并不显眼。而且雨棚比较低,挂匾额毫无气魄可言。
于是乎,北门的上方设计了一处阁楼,利用阁楼的山墙镶嵌一块石质的匾额。匾额四周做出边框,增强其显眼程度,其位置也是北楼最明显的位置。左右装饰柱上还有卧姿石狮一对,共有两对石狮。这四只石狮起到了引导视线,突出了匾额的作用。石狮头后有少量的卷毛,身上无装饰物,雕刻的比较简单,由于安放的位置特殊,起到了一定的建筑装饰作用。
宝蕴楼集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于一身。其布局和大门才用中式传统风格,其余部分采取西洋传统风格。而对于匾额位置的考量,便是最能体现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交融之处。
3 结语
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融合,也不仅仅是建筑艺术和审美的创新,它们还体现出了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互动与共生。这些建筑无论是教堂、寺庙、还是文物仓库,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风风雨的见证,它们见证了政权更迭与家国兴衰,在展现艺术价值的同时,亦如纪念碑般记录着历史。
参考文献
[1] 赵凯飞.民国时期宝蕴楼的修建、修缮及使用[J].故宫学刊,2015 (01).
[2] 梁欣立.北京古狮[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