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漫话》一书是其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书中很多观点被后来的教育家所接受,并在欧洲产生了较大影响。洛克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即使今天我们看来,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当今中国的教育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洛克;教育思想;《教育漫话》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09-02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严格的清教徒,这些对洛克本人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有比较大影响。教育上,洛克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反对当时的天赋观念说。囿于时代,洛克的教育观部分带有很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然而,洛克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集中体现在《教育漫话》一书中的教育思想,除掉其特定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性,至今对我国学前教育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一、教育思想
洛克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他声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就像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十分柔软,一点人力就可以把它导入他途。[1]可见,儿童少时的可塑性最大,幼儿时期的印象对其发展也有十分长远的影响。洛克的教育思想概括如下:
(一)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
《教育漫话》开篇当中“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是有用或是无用,十之八九都是受他们的教育决定。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2]指明人的发展受到教育的决定。《教育漫话》当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英国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的绅士,因而现在再看洛克的教育目的,应辩证吸收,把当时洛克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教育培养的人才教育观整合为实现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整体教育观。
(二)教育内容
洛克非常重视体育在人发展当中的作用,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才是实现个人幸福、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亦必须先有强健的体魄。”[3]书中洛克对当时人们娇惯孩子的表现以及正确的教育做法进行了说明,这在当时和现代都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远见。
洛克用了相当的篇幅谈论德育问题,他认为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才是首位,是最不可缺的;一个人要想被人看重,或被人喜爱,要想自己也感到喜悦,德行是绝对不可少的。[4]充分说明了德行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在知识教育方面,洛克认为其目的不但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在于发展人的理解、思维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洛克坚持智育并不是第一位,德行和智慧要比学问重得多,只有学问,没有德行和智慧的教育是徒劳的。
(三)教育方法和原则
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讨论了教育的方法和原则。体育上讲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培养独立自主;德育上重视早施教、及早管教、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倡以理说教;智育上提出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循循善诱使得幼儿主动学习,运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并注意兴趣的保持等。这些教学方法中的教学原则,即早教与及时、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原则正如现如今教育所倡导的,足以证明洛克教育思想的超前。
(四)儿童观
1、儿童白板说
洛克认为幼儿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成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或涂抹。这一看法有其错误之处,但从另一层面看,这个观点说明儿童具有无限可能性并肯定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反思我们的教育,已经从教育的应然走向了实然。此外,“白板说”反映出人生来是自由和平等独立的,人人都有平等受教的权利,而当今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师资的不公平性无不反映了对待儿童的不平等性。
2、儿童具有独立性
儿童要学的事情,断不应变成一种负担,也不应当成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一种任务。成人应明确:儿童不是小大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应受到温厚的对待,他们需要游戏,需要玩具。正是有别于成人,所以“凡是适于他们年岁的愚蠢和幼稚的举动,都应该被许可,我们尽可不必加以理会。做事疏忽和爱好快乐是儿童时期的特性”。[5]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这样一种观点绝对是对“小大人”、“无独立地位的无知小孩”的革新。因而,教育应用理性来说教而非强迫儿童做任何事,儿童有其自身的“内驱力”,学习不应该靠强迫、强压,我们要尊重儿童的独立地位。
3、儿童具有理性
洛克言儿童具有理性,成人应该用说理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成人要尊重儿童,正所谓“当作理性的动物看待儿童”[6],也就是说教育者的举止要温和,即使惩罚儿童,态度也要认真、严谨,要使幼儿觉得你的做法是合乎理性的,是对他们是有益的,必要的;说理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措辞要合理清晰,道理通俗易懂,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因为这只能让儿童迷惑不解,甚至心存误解,不能从根本明白成人对其教育的目的。
4、儿童具有发展潜能
“每个人的心理都和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7]指出儿童要发展巨大的发展潜能就必须考虑其个体差异性。洛克对人的潜能的估计是乐观的,但他的乐观又不是盲目的,因为他看到了实践在人的潜能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儿童的实践,最初并且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者的职责在于发现儿童身上的潜能,更在于开发出儿童的潜能,使蕴含在儿童生命里的可能转化为现实。有一种方法对发掘儿童的潜能或许是有效的,那就是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洛克认为好奇心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他们可用以除去生来的无知。”[8]
二、《教育漫话》的启示
如今,各地幼儿园都在学习、领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并在施教过程中努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实践和教育的理想诉求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我们并未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儿童,我们传统思想当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并未消除,正确科学的儿童观还不能完全树立。《教育漫话》一书对我们的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一)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洛克指出:“决不能把读书当作一种任务,亦不可使幼儿将读书看成一种工作。我们生来就是热爱自由的,所以我们对于某些事情之所以感到憎恶,原因只是因为别人把这些事情强加给了我们,”[8]洛克认为:我们可以使儿童把学习看做一种游戏,看做一种消遣,倘若我们把学习变成一件光荣、荣誉、快乐和让人放松的事,或是把它当成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那么儿童一定会自己要求受教的。
(二)注重儿童内在发展
儿童的成长是需要多方面条件和养分的。在其发展中,有很多显性的东西,也有很多隐性的东西。教育当中,虽然知识、成绩、学问等方面的东西是很容易看见的,但却有些隐性的东西更加重要,千万不要忽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等与儿童自尊发展有关、不太容易看出的东西。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多背几首唐诗,多记几个英语单词,而在于儿童的内在品质。学前教育可以设置众多的课程和内容,但一切内容和形式都是必须为形成儿童健全精神人格所服务。我们应该形成新的教育认识: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是否有效,判断的标准不于在内容、方法或形式本身,而在于这些东西能否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内在发展。
(三)重视幼儿体育锻炼
某些程度上而言,我们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偏离体育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有很大关系。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吃最好、穿最好的,夏天生怕热着,冬天生怕冻着,幼儿园亦为了追求其“教学发展”,几乎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安排在室内。“孩子在园学了什么,会写什么字了,会背什么诗歌了,有没有吃好”,这些几乎成了家长考核一个幼儿园好不好的标准,这样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9],这无疑是对学前教育中漠视幼儿体育的一个警醒作用。
洛克的《教育漫话》一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但却饱含哲理,细细品读,发现其中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乃至待人处事方法、原则都具有超时代性,当然,处在那个时代有他不可避免的阶级性和历史弊端,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取其精华并将之应用于我们的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汉麟,周采.外国教育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3][4][5][6][7][8][9]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