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绯
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Ⅱ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阴 绯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Ⅱ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患者加用泮托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观察组采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8%,高于对照组的56.76%(P<0.05)。两组治疗后PGⅠ及PGR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PGⅠ及PG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GS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G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IL-8、IL-11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IL-8、IL-11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黏膜萎缩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替普瑞酮;黏膜萎缩;泮托拉唑胶囊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1]。患者可出现胃部疼痛、胃脘胀满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研究发现[3],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佳疗效,但其相关机制仍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采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76岁,病程5~18年。74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8.3±7.8)岁,病程(10.2±1.6)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率45.95%(17/37);萎缩程度: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11例;伴异型增生的16.22%(6/37),伴肠上皮化生21.62%(8/37)。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8.7±8.2)岁,病程(10.6±1.7)年;H.pylori阳性43.24%(16/37);萎缩程度:轻度9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伴异型增生的7例,伴肠上皮化生9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实验。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或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10910084)10mg/次,3次/d。H.pylori阳性的患者加用泮托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 20091057),剂量为1粒/次,3次/d。两组均疗程2个月。
三、诊断标准
胃镜诊断:①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②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病例由固定医生检查并描述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病理诊断:根据悉尼系统的要求取5块标本行常规活检,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有关诊断标准进行病理诊断。
四、观察指标
①胃蛋白酶原:检测两组PGⅠ、PGⅡ水平。PGR=PGⅠ/PGⅡ。②炎症反应:检测IL-8、IL-11和TNF-α变化。③检测两组胃泌素(GS)水平。
五、疗效评分[5]
显效:黏膜萎缩症状明显改善,H.pylori检测为阴性,病理诊断中固有腺体数减少在1/3以内,肠化表面上皮或/和腺体占黏膜全长的1/3以下。有效:黏膜萎缩症状有所缓解,H. pylori检测为阴性或弱阳性,固有腺体数减少在1/3~2/3之间,肠化表面上皮或/和腺体占黏膜全长的1/3~2/3。无效:症状未明显好转或恶化,固有腺体数减少在2/3以上,肠化表面上皮或/和腺体占黏膜全长的2/3以上。
六、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两组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高于对照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二、两组GS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G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G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GS水平比较(x±s,pmol/L)
三、两组PGⅠ、PGⅡ及PGR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PGⅠ及PGR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PGⅠ及PG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四、两组IL-8、IL-11和TNF-α水平
观察组治疗后IL-8、IL-1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3 两组PGⅠ、PGⅡ及PGR比较(x±s,分)
表4 两组IL-8、IL-11和TNF-α水平比较(x±s,ng/L)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合理饮食及自身免疫系统改变等相关[6]。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慢性炎症及活动性,其中临床重点要关注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7]。研究提示,胃癌发病多阶段模式已被普遍接受,即从正常黏膜到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到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伴有的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关系,上皮内瘤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由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也可以保持不变或逆转,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不可逆,可发展为胃癌,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随访尤为重要[8]。胃液是由胃黏膜内不同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其主要的组成成分有壁细胞分泌的盐酸;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以及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等。替普瑞酮为萜烯类的一种,具有广谱抗溃疡的作用[9]。临床研究发现[10],替普瑞酮能够促进胃黏膜中主要的再生防御因子、高分子糖蛋白、磷脂的合成及分泌,从而起到提高胃粘液中的重碳酸盐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替普瑞酮的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G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这表明替普瑞酮能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这可能是因为替普瑞酮可以改善胃黏膜增生区细胞增生能力的降低,从而起来维持黏膜增生细胞区的平衡,改善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PG是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是胃蛋白酶的前体[11]。临床研究显示,血清PGⅠ和PGⅡ能够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12]。胡丽波等[13]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在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G-17水平的变化与胃黏膜病变有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及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GⅠ及PGR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PGⅠ及PG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替普瑞酮能改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替普瑞酮能够增加胃黏膜血流,从而提高胃黏膜的再生能力,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临床研究发现[14],慢性胃炎进展为胃癌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有研究认为慢性胃炎患者由于受到炎症的长期影响,不仅导致机体内正常组织出现异常分化、引起肿瘤细胞的产生,同时炎症还参与到肿瘤的增殖与转移过程中[15-16]。任守忠等[17]分析胃泌素、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与大鼠慢性胃炎相关性,认为慢性胃炎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生长抑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揭示慢性胃炎的本质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8、IL-1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黏膜萎缩的症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
[1]VanoliA,LaRosa S,LuinettiO,etal.Histologic changesin type A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ndicating increased risk of neuroendocrine tumor development∶the predictive role of dysp lastic and severely hyperplastic 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 lesions[J].Human pathology,2013,44(9)∶1827-1837.
[2]张金丽,王彦刚,周盼盼,等.化浊解毒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5)∶400-403.
[3]庄新英.替普瑞酮与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00-901.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45-50,118-120.
[5]郑逢民,郑乐乐,郑中坚.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6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4)∶311-314.
[6]李佃贵,杜艳茹,郭敏,等.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及肿瘤标记物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4)∶496-499.
[7]Watari J,Chen N,Amenta PS,etal.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chronic gastritis,clinical syndromes,precancerous lesions,and pathogenesiso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J].World JGastroenterol,2014,20(18)∶5461-5473.
[8]Chen J,Wang W,Zhang T,et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hospholipase C epsilon 1 is associated w 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ncer[J].PloS one,2012,7(10)∶e4756.
[9]裘力锋,赵岚,方燕飞,等.应用定标活组织检查评价替普瑞酮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 (4)∶231-234.
[10]尹泉,王启仪.替普瑞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4)∶2660-2662.
[11]张志镒,王贵齐,吴正奇,等.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4(1)∶1511-1514.
[12]吴寿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42-5143.
[13]胡丽波,谢津璧,万坚,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在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3)∶281-283.
[14]冯焕然,段巨洪,武文杰,等.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4)∶284-286.
[15]尚颖,赵立元,陆景坤.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关系[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1)∶123-128.
[16]谢国强,邵耀明,马坚,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机制及血清学诊断指标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783-1785.
[17]任守忠,何书华,郭建生,等.胃泌素、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与大鼠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17(2)∶165-168.
2016-01-18)
(本文编辑:任玥欣)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5.022
615000四川省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12-B-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