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赵 雪/刘继宝
油田的“断舍离”
○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赵 雪/刘继宝
人有生老病死,井有生产、关停、废弃。 摄影/单朝玉
低油价对上游企业经营产生巨大影响,不少油田选择关井限产,精打细算关停这本账。
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甘肃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80后孟安志和他的同事3个月前来到这里。随着油井关停,孟安志被采油厂临时召集,成为集输大队的一员,负责庆阳关停井的撤离和环境恢复工作。
时至5月,撤离工作已近尾声。这一天,孟安志把“花花”也从井场上撤离下来带回生活基地。“花花”是井场工人收养的流浪狗,从小在井场长大。
“它知道穿红色工服的人是自己人。”孟安志说。这项本领让“花花”成为看护井场的得力助手。如今,它要随着油井的关闭而“解甲归田”。
孟安志所在的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原本有五个采油区567口油水井在生产。受低油价影响,目前仅剩2个区34口注水实验井在生产。
孟安志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全国众多采油厂里,还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已经或正在做着与油井“告别”的工作。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曾长期在30美元/桶~40美元/桶之间徘徊。这让上游企业的经营变得异常困难。尽管各企业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各种降本措施,但似乎始终难以跑赢持续低位震荡的油价。
“我们现在越是生产亏损越多。”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梁承春无奈地表示。无奈之下,国内部分油田企业不再选择“硬撑”,而是主动选择了关停限产。这在新中国石油行业还是首次。
上世纪末,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跌至9美元/桶,石油企业同样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当时,为了降低亏损,企业也采取了限产关井的措施。但有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决定是以指令性动作完成的。
“当时,我们接到指令3月16日开始限产,依据库容和销售情况确定下来的指标被分配到各个采油厂。每个采油厂都有关停井数的指标,然后由采油厂具体落实关井措施。一直到4月16日再次接到指令取消限额。”1998年那次关井限产的经历,让胜利油田的纪师傅至今记忆犹新。
但是,关油井并不是像关水龙头一样简单。
让纪师傅印象更深刻的,是那次关井留下的“后遗症”。
“为了保证石油供应,采油厂又不得不把关闭的低效井重新开起来,但重开井并没有达到以前的产量,导致当时产量损失了20多万吨。而为了恢复产量,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作业费、开井费。尽管当时关井也贯穿了效益原则,但都是粗线条的,缺乏精准的核算和数据。”纪师傅回忆。
历史总有着相似之处。在新一轮低油价对油田企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下,关井是否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就在记者为采写这篇报道对某采油厂提出采访要求时,该采油厂以“相关领导对是否关井有不同看法,存在争议”为由,婉拒了采访邀请。
关还是不关,企业似乎存在着不同看法。
“我们对零星、无效井也进行关停。但我个人认为,要产生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口井。”大港油田分公司首席专家陶自强说。
可以看到,一些油田在应对低油价的措施上,选择了对长停井进行大量修复。在华北油田,有48口休眠井在低油价下复产;大港油田井下作业第三修井分公司采取转采、堵层、复产等工艺措施,复活长停井13口;新疆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长停井T86126完成压裂施工作业后40天见油……
“油井关停限产,是在低油价下的一种艰难选择。”河南油田负责开发工作的副总经理樊中海坦陈。
尽管艰难,很多油田还是选择了主动关停。
“负效益油井就像油田的出血点。在低油价情况下,只有关停这些负效益油井,‘摁住出血点’,才能保证油田效益。”
今年2月,胜利油田率先发布整体关停亏损严重的小营、乔庄、义和庄、套尔河油田四个小油田的消息。这也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50年来首次关停油田。
与整体关闭油田相比,还有更多的油田选择了大批关井。
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金西管理区巡检2班班长冉延军负责的52口井中,已经有6口在今年内被关停。这位从事巡检工作近30年的石油人,对油井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油井就是他的“老伙计”。而截至目前,江苏油田关停无效井134口,占全油田总油井数的5.15%。
据不完全统计,中原油田一季度以来新增关停无效油井86口,关停无效注水井132口;在西北油田采油三厂394口油井中,一季度关停负效益井61口;东北油气分公司590口生产油井已关停近90%……
“负效益油井就像油田的出血点。”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指出。“在低油价情况下,只有关停这些负效益油井,‘摁住出血点’,才能保证油田效益。”他建议。
1998年那次“一刀切”式的关停模式,显露出“细算账”意识的缺乏。既然选择关井,是否可以避免历史的教训?
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关停井的评判标准、个数都是油田自己算出来的。如何关停才能关出效益,是每个油田最关心的问题。
过去“以产量论英雄”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低油价的新形势。通过这次关停,企业正在探索“以效益排交椅”的生产发展模式。
“我们首先必须回答3万多口油井哪些是有经济效益的,哪些不具备经济效益,哪些经过措施还能具有经济效益等问题。”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
为此,胜利油田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三线四区”经济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把每一口井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比较。也就是把每口井产1吨合格油收益同生产这1吨油所需要的运行成本、操作成本和完全成本进行对比,依此将每口井进行分类。那些增加作业也不能产生效益的井,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被关停对象了。
截至今年3月,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依据该模型相继关闭115口运行无效益井,采油厂平均每天减少液量11180吨,减少油量106吨,年影响产量2万吨左右,但每天可以节约运行成本13万元。
鉴于这一模型所取得的效果,中石化集团将这一模式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各油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计划关停井做出经济评价,不单单是目前的效益情况,还要评价关井后的维护成本和以后的恢复成本。”中原油田开发管理部主任李存贵说。
经过对综合成本费用的考虑,当测算出来的预计节约成本大于关停损失收入的1.1倍时,李存贵所在的中原油田才考虑将这一口井关停。也就是说关停一口井的综合提效必须达到10%以上,否则不能实施关停。
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梁承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的折旧折耗费用每吨油摊销达到1万元左右,油价不达到100美元/桶,油井是开不起来的。”
“每口油井的效益跟波动的油价绑在一起,根据经济评价模型,我们会为每一口井产生一个动态的效益评价。这同时也解决了何时停井、何时重开井的问题。”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首席专家高润峰说。
“在这轮低油价之前,像我们这种搞技术的,不太关注效益。采油的不关心油价,这是不正常的。”一位研究人员反思。
为了尽可能地精打细算,负责开发生产、地质研究和财务计划的人坐到了一起,探讨如何让关井措施与油价联系得更为紧密。
为此,大部分油田都对油价区间节点做了仔细盘算。比如:当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下时,中原油田关停了5个区块,关停、间开油井382口,水井210口;河南油田需关停无效油井501口。当油价在40美元/桶时,中原油田关停17个区块,关停、间开油井985口,水井530口;河南油田关停无效油井749口。
“每一项措施是不是应该上,安排什么样的产量规模,完全按照油价的变化来进行决策,进行动态调整。”前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专家告诉记者。
这些举措在中国石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油田副总地质师、油气开发管理部主任唐建东的眼里,意味着“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潜移默化的转变”。
过去“以产量论英雄”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低油价的新形势。通过这次关停,企业正在探索“以效益排交椅”的生产发展模式。
“现在,江苏油田开发生产指导原则已从原油产量为中心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化、经过对生产井的经济效益评价来确定油井或关或开。”唐建东说。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1998年“为产量而关停”的做法,除了在关停方面动脑筋外,一些油田充分发挥了间开井和捞油井的优势。
在大港油田,低油价下深度挖掘效益的重要工作就是间开井措施。
“对于没有边际贡献的无效益油井,我们主要通过引导各单位充分利用错峰电价政策(夜间电费仅为白天的1/2)大力实施间开等方法,使无边际效益的油井变为有效益油井。”陶自强说。
除了对间开仍无边际效益的油井实施关停之外,大港油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捞油等低成本手段,把井筒的原油拿出来。“这种方式使油井的原油吨油操作成本远比抽油机采出来1吨油的成本要低得多。”陶自强解释。
5 月,孟安志和他的同事们才刚刚做了一场告别。这一天,从井场回来的他特意嘱咐食堂为工友们加餐作为送行宴。“根据厂里的要求,他们明天就要离开了,曾经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些舍不得。”孟安志说。在企业员工心里,更多的可能是不舍。而在企业领导的心里,更多的是担忧。
“我们之所以不会大面积关停井,有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关井后原有的职工去哪里?”一位油田负责人提出他对关井持谨慎态度的缘由。就在前不久,东北一家油田因为人员调整安排没有符合一部分员工心意而引发了示威游行,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我们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满意。有时候,新的举措要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企业能做的是尽量将这部分利益的损失降到最小。”上述油田负责人说。近些年,人员优化一直是油田企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油井关停后无疑会加剧这一局面的复杂性。
降薪、二次分配工作岗位、离职都可能是员工要面临的问题。记者在一些油田贴吧上看到,不少涉及关停井的职工对自己的未来出路表示担忧。
“像我们有一部分气田的企业,可以输出一些人力。而老油田面临的问题更严峻,人员基数大,人员调整需要考虑的更加全面。”一位采油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人的问题是油田关停的重要考虑因素。摄影/沈志军
如何做到井歇人不歇,如何让“闲置”的人力流动起来是每个涉及关停井的油田要解决的问题。
“人员安排是关停井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员安排不好,关停井也不能顺利关停。” 一位油田负责人说。
通过双向选择将人员“引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和他们想去的地方,是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进行人员流动的一项办法。在这次关停井中,他们需要解决1000多名闲置下来的劳务工和正式职工的就业。
“在各个采油厂、管理区内部实现人员的流动”,梁承春说,“由于华北油气分公司这些年采气厂发展迅速,我们根据自愿原则,通过双向选择,‘闲置’下来的人员可以在各管理区、采油厂或者在华北油气分公司内部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对方单位与个人达成意愿即可进行调动。”
在这次分流中,和孟安志同期进厂的校友小华选择了位于内蒙古的采气厂。“毕竟我们还年轻,现在天然气越来越重要。虽然离开熟悉的井场有些不舍,但我想在采气厂锻炼一下,就当作一次历练。”
小华说。
与小华一样“背井离厂”的员工不同,还有一部分员工因实际需要而要坚守着关停的井场。
油井虽然停了,但对油井的管理工作一刻也没有停。 摄影/崔洪武
“井场要继续治理,院子里要种上甜玉米、蔬菜,改善大家的生活。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呢!”虽然仝勃所在的井站被暂时关闭,但小站就像家一样,在他的心里早已烙下深深的感情。 “井停人不能闲,闲下来就废了。”仝勃认为。
工作量的减少并没有让照看关停井的一线员工们闲下来。
在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宝浪采油管理区,趁着关停井的期间,张峰和管理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沉下心来,根据日常资料录取分析和管理现状,开展关停井挖潜和回收创效的工作,并对回收物料进行修复利用。他们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今年4月,直接创效33万元。
“通过人员流动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擅长点,对关停井措施和企业经营都具有重要意义。”梁承春说,“油水井关停后富余的职工是油田多年辛勤培养的宝贵资源。‘双向’选择可以有利于企业发现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比如从采油厂流向采气厂和监督中心等,从油气主业流向培训中心等后勤保障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经过双向选择的分流,华北油气分公司原来两个业务外包的作业区247人(三区115人,四区132人)已收回自行管理,部分劳务工退回劳务派遣公司(267人),部分劳务工转至分公司其他二级单位(采气厂、监督中心等)243人。
在中原油田,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市场成为闲置人员“二次”就业的新天地。
随着关停井工作的开展,截止到目前,中原油田已走出去683人,“跨界”到内蒙古和普光气田的有358人。
“要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着力培育油气藏开发研究、采油采气管理、油气水井作业测试、天然气集输净化管运和公用工程等五个专业化方面发展的优势能力,做稳现有市场,把握新市场。通过不断拓展外部市场,吸收单井、区块关停产生的富余人员走出去,创建中原特色技术品牌,努力创收增效。”李存贵说。
长期以来,油田被人力技术不平衡、“油少人多”的矛盾所困扰。如何优化劳动用工、发挥好老油田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樊中海看来,关停后带来的全厂全油田的专业化重组,整合了有效资源,充分发挥人力潜力,有利于解决油田各管理区之间人力、技术不均衡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