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7-01-17 11:40郭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危儿中枢性脑干

郭丹丹

郑州市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 郑州 450052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郭丹丹

郑州市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 郑州 450052

目的 研究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04—2015-08收治的196例高危儿,根据有无中枢性协调障碍分为观察组A(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n=136)和对照组A(无中枢性协调障碍,n=60),并对13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根据听性脑干反应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n=71)和对照组(听性脑干反应正常,n=65),对比2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观察组A和对照组A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结果 196例高危儿中,136例确诊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69.39%(136/196),71例听性脑干反应异常,65例听性脑干反应正常;观察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5,P<0.05);观察组A 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和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儿;听性脑干反应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指由于感觉运动性中枢整合及协调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运动和姿势异常的一种现象[1]。相关资料显示[2],姿势反射异常的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未来进展为典型脑瘫的比例约为7%,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听性脑干反应是指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96例高危儿,探讨听性脑干反应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诊断为高危儿;(2)家长能配合回访;(3)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资料不完整者;(2)预估存活期低于3个月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04—2015-08收治的196例高危儿,根据有无中枢性协调障碍分为观察组A(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136例,男68例,女68例,平均年龄(2.86±0.12)月;对照组A(无中枢性协调障碍)60例,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2.87±0.14)月。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根据听性脑干反应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71例,男35例,女36例,平均年龄(2.87±0.13)月;对照组(听性脑干反应正常)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2.86±0.15)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仪在隔音效果良好的室内对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电极阻抗应低于5 KΩ,扫描时间为10 ms,叠加次数1 024次,滤波带宽30~1500 Hz,每耳重复2~3次。若患儿不能自然入睡,使用水合氯醛(国药集团三益药业(芜湖)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2125)诱导患儿入睡,置参考电极于乳突,置记录电极于额部发际,置地极于眉间,采用短波刺激,初始刺激强度设为70 dB,并对波形进行观察,若呈现出较清晰、易分辨的波形,可逐渐递减强度,梯度为10 dB,直至Ⅴ波消失;若70dB的初始刺激强度仅见Ⅴ波或未引出波形,可逐渐递增强度,梯度为10 dB,直至出现典型Ⅰ、Ⅲ、Ⅴ波或Ⅴ波,最大刺激强度应<100 dB。

1.3.2 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诊断标准:①各波峰间期、潜伏期延长为正常2个标准差及以上;②Ⅴ波幅/Ⅰ波幅<0.5;③Ⅴ波潜伏期两侧差值>0.4 ms;④Ⅲ~Ⅴ/Ⅰ~Ⅲ波间期高于1。

1.3.3 中枢性协调障碍诊断标准:采用Ⅴojta标准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包括垂直反射、水平反射、立位悬垂反射、俯卧位悬垂反射、侧卧位悬垂反射、拉起反射7种反射测试,存在1种及以上反射异常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

2 结果

2.1 2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43.6%(31/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5,P<0.05)。2.2观察组A和对照组A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A 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和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A与对照组A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比较±s,ms)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的加重,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3]。有学者指出[4],早产、宫内感染、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凝血功能异常、胎儿期脑血管病变、低出生体重等凡可造成脑部损伤的因素均可导致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发生,该病发生后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早期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方法,旨在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为43.66%,对照组3.0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5,P<0.05)。说明听性脑干反应异常是发生中枢性协调障碍的高危因素,可作为早期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参考指标,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提供了新方法。无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的高危儿亦有可能发生中枢性协调障碍,可能与其他发病机制有关。部分学者指出[5],围产期窒息可导致中枢性协调障碍,其原因可能是缺氧后线粒体ATP能量不足,造成神经元死亡,且缺氧易发生乳酸中毒,使细胞内外发生离子交换,使脑细胞水肿、坏死,有待进一步研究。

听性脑干反应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Ⅰ波来自窝神经近耳窝端,Ⅲ波来自耳蜗核,Ⅴ波来自下丘及外侧丘系,Ⅰ~Ⅲ波间期反映脑干听觉神经近外周部分,Ⅲ~Ⅴ波间期反映近中枢部分,Ⅰ~Ⅴ波间期反映脑桥和中脑下相应部位,以Ⅰ、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和Ⅰ~Ⅴ波间期来判断脑干听觉通路及听神经的传导情况,若Ⅰ、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和Ⅰ~Ⅴ波间期表现为延长,则提示对应部位受损[6-7]。观察组A 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和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脑干神经传导系统和听神经多段受损,累及窝神经、耳蜗核等外周部分。徐淑玲[8]等在“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研究中显示,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Ⅲ和Ⅴ波潜伏期表现为延长,Ⅲ~Ⅴ和Ⅰ~Ⅴ波间期亦表现为延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佐证了上述分析。

综上所述,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Ⅲ和Ⅴ波潜伏期、Ⅲ~Ⅴ和Ⅰ~Ⅴ波间期表现为延长,听性脑干反应可作为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一个参考指标。另外,高危新生儿若在听力筛查中出现听性脑干反应异常,应对其神经系统进行检测,筛查患儿是否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一旦发现,应及早干预。

[1] 张丹,谢玉.0~6个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病例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8):976-978.

[2] 赵晓冬,顾成华,徐明,等.联合应用电磁疗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治疗中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21):3 269-3 270.

[3] 赵斌,薛晶晶,高晶,等.家庭康复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06-107.

[4] 李莲.浅谈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128-129.

[5] 周佳霖,刘大波,黄振云,等.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与CE-ChⅠrp听觉稳态反应的对比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7):551-555.

[6] 王国强,霍红.多种听力组合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的临床作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84-85.

[7] 赵赋,武丽,王博,等.听性脑干反应和纯音听阈在听神经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7):672-675.

[8] 徐淑玲,胡玉莲,王家勤,等.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0):790-791.

(收稿2016-06-16)

R722.1

B

1673-5110(2016)24-0084-02

猜你喜欢
危儿中枢性脑干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基层医院NICU出院高危儿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探讨
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
儿童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