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黎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试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莫 黎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我国当前建筑市场中,落后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对于项目工程的监管力度并不够,导致了对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企业必须在风险分析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完善自己企业应对风险的举措。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针对项目管理时容易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解决建筑企业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观察对策;分析
我国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在风险管理上存在问题,对建筑项目中容易出现的风险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这是由于传统、落后的管理企业理念所导致的,所以我国大多数建筑行业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对风险的管理方面有缺陷。不仅如此,由于意识不到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所以有些企业纵然进行了一系列的风险预测,但是由于成本较高,企业只能在工程时间和质量上合理把握风险,尽量避免风险带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但并不能完全做到规避风险,不能制定明确的减少损失的方法。这样也就难以发挥风险管理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的一个环节,合同管理在风险分析上占着重大的比重。据统计,在建筑企业中出现较多的风险中很多就是合同方面出现了问题。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无疑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些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问题不仅仅会导致企业资金方面出现麻烦,更重要的是,它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延长了工期,不能按时完工或者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必然意味着企业盈利的减少。甚至很多企业会因为一个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而导致公司名誉受损,或者导致企业资金链断缺直接引起企业破产。
近年来,各方面的研究人员不断在反思我国建筑行业和企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毫无疑问,在建筑行业承接的工程项目中风险预测和预防体系的不完善,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很多风险暴露出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的严格运行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在我国落后的管理理念和传统思维定式的局限下,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和预防机制还很不健全,不仅在很多企业中没有专门的风险分析部门,甚至连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都没有,大多数企业在承担风险和规避风险方面是十分缺失的。
为了合理地管理风险、规避风险、减小损失,首先必须在意识形态方面加以必要的重视。加强管理风险的意识,不仅仅能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风险,更是对规避风险、减小直接损失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必须具有预先判断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同时,加大对风险管理方面的投资,既要在企业中设置风险分析和规避的专门机构组织,更要为企业配备足够的专业风险分析人员,并重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使得这些专业人员能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用。
合同作为公司和公司之间签订的合作准则,对企业进行建筑项目的承接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大合同管理方面的力度对于防范建筑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合同管理能够有效地划分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应该承担的责任,详细的合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出现问题时的索赔金额,所以必须合理管理好合同。面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做到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合同,必须为企业中引入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同时不断对企业内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和改进,尽可能做到完善。
对风险完美的预测和预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一前提条件上。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做前提,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优良作用。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依据,才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做到真正的一个标尺衡量。针对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我们在制定这一制度时必须要注意的是:(1)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包括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作为整个工程运转正常的保证,企业必须确保在工程建造期间有足够周转的资金。同时对这些资金严格管理、合理规划,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并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2)还必须包括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不断培养他们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强大的人力资源能在应对风险时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合理的奖惩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益。(3)最为重要的是材料管理制度,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良好的原材料供应是企业承接的项目具有较好的质量的保障。为了减少因为材料问题而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把握原材料质量。
综上所述,面对风险管理中的各个问题,企业应当积极应对,不断改进。
[1]张海贵主编.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金盾出版社,2001.9.
[2]高伟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6.12.
[3]沈少杰.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6.24.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