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旭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833300〕
机采棉对纺纱的影响
■ 张晓旭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833300〕
机采棉是指用采棉机械将棉花一次性采摘,不分等级和成熟顺序批次,也不分霜前和霜后花,机器采摘具有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受人工采棉用工日益紧张的情况影响,机采棉得以迅速推广。
近二十年来,从机器采摘棉花的质量情况看,它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产量高、机采棉易于管理,异性纤维含量少,运输方便;而它的主要缺点是含杂量高、混等混级、成熟度差异大,加工出来的原棉各类疵点含量大、长度整齐度差、短纤维含量高、棉纤维强力较低,籽棉加工流程延长。总之,机采棉经过加工后,原棉的各项物理指标由于籽棉的加工流程延长的影响而下降,这也是未来棉花加工企业加工机采棉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对比,机采棉在加工成原棉后,在长度、细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成熟度、断裂比强度、未成熟纤维含量、含杂率、棉结、索丝、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僵片、细小杂质、成熟度比、异性纤维含量及原棉等级等方面的质量都低于人工采棉所加工出来的原棉质量。
由于机采棉的杂质含量较高,因此,在加工前就要多增加籽棉清理的机械设备进行除杂,这样就使未成熟的籽棉在清理的过程中受到清花刺钉的多次打击,产生很多破不孕籽及软籽表皮,减少了粗大杂质,增加了细小杂质。这些杂质在轧花过程中又受到更加强烈的打击,使原棉中的疵点粒数变小增多,比手工采摘棉花的疵点高出几倍,许多疵点都以带纤维籽屑出现在原棉中,它们重量轻、疵点小,在纺纱过程中不易清除,随纤维转移到下一个工序。在纺纱前的开清棉工序中,因为这些疵点的绝大部分体积小、重量轻或夹杂在纤维中难以开松,在清梳过程中很难被清除,所以就加重了清梳和除杂的负担。一般来说,开清棉工序中,未被清除的疵点在梳棉过程中有大约30%左右无法完全清除,而机采棉形成的小疵点更加难以清除。通常情况下,约有50%左右的带纤维籽屑和细小杂质无法清除。尽管不断改进梳棉工艺,这些不能被梳理除去的细小有害疵点对成纱质量带来危害,这也是近几年来棉纺厂对机采棉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有效办法就是改进机采棉的加工工艺,缩短机采棉的加工流程,提高原棉的加工质量,防止疵点增多变小,以此达到减轻清梳棉工序以及开松、除杂和梳棉的压力。
(一)机采棉对半成品的影响
机采棉在纺纱过程中,容易造成半成品疵点数量增加,特别是梳棉和清梳棉工序的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纤维率都比人工采棉的含量高出很多,机采棉不仅梳棉条的疵点数量多,而且生产成本也大。在精梳工序,机采棉精梳条的棉结要比人工采棉高,机采棉前纺织各工序的重量不匀率都比人工采摘棉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机采棉在纺纱过程中的疵点数量高、短纤维含量高、落物率多、半成品质量差,引起成纱疵点多。
(二)机采棉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机采棉的成纱疵点数量较多,特别是棉结,短粗节较多,而且在纺纱过程中很难被清除,即使增加纺织生产成本,成纱棉结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生产实践说明,机采棉成纱棉结要比人工采棉高出30%左右。这类棉结对工序织造的影响,绝大多数都以棉球的形式出现,机采棉成纱的毛羽也高出人工采棉,特别是长羽就更明显。一般情况下,这类毛羽对高质量的针织物有害,也就是说高质量的针织物用纱,最好不用机采棉纺纱,采用时也要严格控制疵点数量。
机采棉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它解决了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所以对一些主要的棉花生产大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机器采摘的棉花加工后原棉质量同人工采棉质量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长度较短、成熟度一致性差、长度整齐度差、短纤维含量较高、细小疵点数量多、带纤维籽屑多、原棉色泽一致性差,但异性纤维含量少。在纺纱过程中由于细小疵点数量多、带纤维籽屑多,开松、除杂、短纤维梳理工艺受到明显限制,因此,要提高机采棉质量,棉花加工企业应改进棉花加工工艺。棉花加工质量是关键,不仅对机采棉半成品和成纱质量的影响很大,而且对纺纱质量成本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