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银河
清代学者蒋兆奎在《河东盐法备览·序》中写道:“运治之在河东,初不过弹丸一乡镇耳。自城设而裕赋通商,遂为河东名区。河东者,古郡号也。以太行之西曰山西,以在黄河之东曰河东。秦分天下三十六郡,河东居其一。汉都关中,文帝谓:‘河东,吾股肱郡。’厥后相因,历代皆有河东之名。”这里所述的“河东”即今天山西运城市,因有盐池而得名,后发展壮大成为自秦代至今有名的历史文化城市。
我国的盐业有5000多年历史,早在神农时代,以宿沙氏族为代表的海盐生产团体就已形成;我国最早的战争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是因争夺中原河东盐池而起;《商书·禹贡》中,有盐作为地区物产向国家政府上贡的记载;《华阳国志·巴志》中,有巴族巴氏向周天子贡盐的记载;早在唐代,就有“天子之赋,盐利居半”的历史记载。随着盐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以盐产地为中心兴建起一批以产盐和盐业运输为主的城市,如山西运城,四川自贡,江苏盐城、扬州,天津长芦等,继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文化的不断繁荣。
在古代,盐业经济决定着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命脉,与其同时繁生出诸多文化现象。在民间文学方面,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在文学方面,如小说、散文、诗歌、词赋等;在艺术方面,如绘画、书法、石雕、木雕、舞蹈等。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中国早期,正是盐业文化催生出民族文化,繁荣出中华文化。在此,我们不妨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描述盐业城市文化内涵进行一次探讨。
所谓城市,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换言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相对称的经济支撑。由盐而兴的城市,自然需要依靠盐业资源及其相对应的经济发展做基础。在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歌中,这类现象比比皆是。
(一)朱思本(1273—1333),元地理学家、诗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本初,号贞一。自幼博览经史。至大四年至延七年(1311—1320),奉命代天子祀五岳四渎,周游今冀、晋、鲁、豫、苏、皖、浙、赣、鄂、湘等地,实地查看郡邑,访问父老,寻求遗址,核实山河,验证古地图,采用“计里画方”法,历十年,著《舆地图》二卷。兼善诗文,有《贞一斋诗文稿》。
长芦镇
长芦际东海,海水日夜盈。
斥卤白皓皓,穷年事煎烹。
舟车遍燕赵,射利俱营营。
官盐苦高价,私鬻祸所婴。
里胥肆奸贩,均输及编氓。
长芦镇,今为河北沧州市,属京津冀重要盐产区。因“海水日夜盈”斥“穷年事煎烹”盐业生产经营“舟车”来往不绝。可惜的是有钱有势的乡官胥役,违法贩卖私盐。
(二)史鉴(1434—1496),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诗人。弘治十年(1499)已未科进士。雍正《敕修两淮盐法志》载其《至通州》一诗:
至通州
绝域经游少,重关启闭严。
官租兼菽粟,民业尽鱼盐。
海气朝成市,潮声夜入檐。
狼山渺何许,空翠远浮尖。
诗中江苏通州,今通州市。诗写初到通州的印象,虽然当地交通闭塞,游人稀少,但由于当地生产“鱼盐”而“朝成市”。
(三)甄敬,太原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人,字子一,明代诗人。嘉靖三十三(1553)进士。早期山东兵备副使,后官至太仆寺少卿。博览群书,工诗文。
公署即雨拟泛海未遂
村市依流曲复斜,土墙茅屋带烟霞。
潮声夜动千门雪,盐蕊晴开万顷花。
斥地经春无草木,商船入夏足鱼虾。
观风暂驻皇华节,泛海难从博望槎。
诗看似写通州城市公署之外的“村市”,但从“井地经春无草木,商船入夏足鱼虾”可以看出,是当地的“潮声夜动千门雪,盐蕊晴开万顷花”在支撑着通州的城市经济发展。明代江苏通州盐业经济发达,对城市发展贡献突出,由此可见。
(四)周厚辕,江西湖口人。清代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授翰林院修编,乾隆十六年(1795)游蜀途径犍为。
犍为县
亦有子云亭,高峰列翠屏。
盐官争古井,花色到公庭。
一水分江汉,双峨斗尹邢。
归心逢旧侣,竟夕溷居停。
四川犍为,县名,汉代为犍为郡,设有盐官。北周置武阳县,隋改犍为县,今仍为犍为县。诗的前四句,不仅写出了犍为县外围“高峰列翠屏,双峨斗尹邢”的宜人景色,而且诗中写了“盐官争古井”“与民争利”的现象。
(五)查实颖,清代诗人。江南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犍为诗
绿水悠悠逝,连滩怒不平。
悬崖开古厂,击楫下孤城。
傍井盐切漉,分田蔗渐成。
江天流暮霭,好趁白鸥轻。
诗写犍为江行见闻。绿水悠悠绵长遥远,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湍急处。独处群山的城市犍为县城,江畔盐泉淋滤分田,像整成小块的坡地,好似江上水鸟轻快飞翔。诗情画意跃然笔端。
无论是由海盐哺育的城市,无论是由湖盐哺育的城市,盐业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可喜可贺的,但同时更是残酷无情的,是血腥的。
宋代诗人柳永在《煮海歌》诗中如此描写海盐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溜成卤。
卤农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货充糇粮。
称入宫中充微值,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煮海之民何苦辛,驱妻逐子课工程。
虽作人形俱菜色。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期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群有余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此首诗是柳永任浙江省定海县晓峰盐场监督官时所作。用海水煮盐,俗称“煮海”。柳永在这首诗中,先说不事耕织的盐民,以“煮海”为业,引出下面煮盐的艰辛一段;接着再引出盐民在官租私租逼迫下过着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太平盛世下黑暗的社会现实。最后是议论,并把改变盐民的愿望寄予回归到远古夏商周时期。
明代诗人盐官朱裳《捞盐》诗曾经如此描写湖盐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
捞盐之诗,何为而作也?劳盐丁也。所以劳盐丁者何也?捞盐最苦,故劳之,使忘其劳也。易曰:“说以先民,民忘其劳。”
二州十县,盐丁万余。
夏五六月,临池吁且。
临池吁且,炎暑薰灼。
且勤且惧,手足俱剥。
手足俱剥,亦既劳止。
载饥载渴,亦既病止。
亦既病止,公事靡監。
彼此相念,岂敢辞苦。
岂敢辞苦,不日不月。
岂不怀归,宪法明切。
宪法明切,不敢离伍。
陟彼条山,瞻望父母。
瞻望父母,谁共饔飧,
忧心如醺,何云归哉。
忧心如醺,何云归哉。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中所说的二州十县:二州指蒲州,解州;十县指监晋、猗氏、万泉、荣河、河津、安邑、夏县、闻喜、平陆、芮城。据《河东盐务法备览》卷五载:“盐丁制度,始于明初于蒲、解等州编审盐户八千五百八十五户,定盐丁二万二百二十名。每二十名立料头一人。“盐丁制度是明朝时期的特殊产物。朱裳出任河东巡御期间,亲眼目睹了盐丁过着牛马不如的苦难生活。作者写此诗的目的,正如诗前序言中所说,是“说以先民”,让“民忘其劳”,给盐丁精神上以慰藉。
每个时代盐业城市发展,都有着时代的烙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战争和朝代更迭对盐业城市的兴哀影响最为深远。
(一)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曾祖时迁居巩县。开元中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一度在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郎中。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赴郴州途中。其诗以广泛反映时代社会,号“诗史”,后尊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
盐 井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
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
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据清乾隆二十六年《元和县志》记载,盐井在成州长安道县(今甘肃西和县)东三十里。诗中首先刻画出了盐官此盐井附近监管盐务时的场景,尔后又描写了盐井生产、食盐交易时的盛况和弊端,最后一行是作者内心无可奈何的感叹。诗人作《西山》诗共三首,此为其中之一。
西山
彝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
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
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
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
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
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
这首诗是作者亲眼目睹了四川社会现状,发出的伤感之作。从“烟尘侵火井”可以看出,四川当时兴旺发达的井盐业,也未能逃脱战争的侵袭。
出 郭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诗写长安故都城外,战争之后一片慌乱的景像。“高天逐望低”,指随着“远烟盐井上”眼睛从远低到斜阳,看到的只有兵慌马乱和战鼓的创伤随着进入梦乡。
(二)盛景年,元诗人。浙江新昌人。字修龄。登至正十一年(1351)进士第。
哀歌行
楚人轻佻厌承平,抵掌吹唇弄钩戟。
私盐船上插红旗,下江攻城如翦急。
前年江州李侯死,余候今岁舒州没。
献策俱登龙虎榜,专城不避豺狼窟。
文章已照汗竹青,姓名只与秋虹白。
当时儒服世所轻,一代纲常两侯立。
李侯能死乱离初,划地斫开忠义途;
题诗屋壁雷电走,下视白刃能捐躯。
可怜幼子如玉雪,挥之不去亦已殂。
余侯固守六载馀,扞庇江淮功莫逾。
邻藩不借准阳票,间道久绝长安书。
一朝城坏侯已死,妻子宾客同时俱。
两贤相对如壁立,江水欲流流不得。
翟塘破碎白日昏,盘涡无底潜蛟泣。
江南江北春冥冥,忠魂对语百鬼惊。
汀兰既芳复欲歇,江豚吹浪何时平?
江边大船摇四槽,不载私盐载儿女。
却厌纷争无了期,夜祭船头过江去。
江州在江南,舒州在江北,这首诗追记江州、舒州两位守城官员事迹与人格品德,折射元末盐贩起义巨大规模与声势,及对江苏盐业地区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乱像。
(三)陈基(1314—1370)元诗人。临海人。字敬初,号夷白子。受业于黄侍讲溍,至正中,从至京师,授经筵检讨。性忠耿,应张士诚招,奉母入吴,教授诸生。南州用兵,起行枢密院都事,转浙江行省郎中,参张士信军,进参大射府军事。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明立,太祖召入,预修《元史》,赐金而还。卒于常熟寓舍。有《夷白斋稿》。
陈基不仅是同时期元代诗人,而且亲自参与了元末农民起义队伍。乾隆《通州志》、雍正《敕修两淮盐法志》《吴王张士诚载记》卷五,分别录其诗多首。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
泰州
吴陵古名邦,利尽扬州域。
旧城虽丘墟,新城如铁石。
昔为鱼盐聚,今为用武国。
地经百战馀,士耻一夫敌。
征人还旧乡,下马问亲戚。
踟蹰慨蒿藜,徘徊认阡陌。
桓桓霍将军,出入光百辟。
位生言益卑,功高志弥抑。
誓欲报仇雠,不肯怀第宅。
人羡到家荣,惊喜争太息。
白日照旌旗,闾里有颜色。
皓首太玄经,虽勤亦何益?
通州
渡江潮始平,人港涛已落。
泊舟狼山下,远望通州郭。
前行二舍馀,四野何漠漠。
近郭三五家,惨憺带藜藿。
到州日亭午,馀暑秋更虐。
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期。
地虽江海裔,俗有鱼盐乐。
如何墟里间,生事复萧索?
原隰废不治,城邑靳可托。
良由兵兴久,羽檄日交错。
水陆飞粟刍,舟车互联络。
生者负戈矛,死者弃沟壑。
虽有老弱存,不克躬钱镈。
我军实王师,耕战宜并作。
惟仁能养民,惟善能去恶。
上官非不明,下吏或罔觉。
每观理乱原,愧乏匡济略。
抚事一兴慨,悲风动寥廓。
如皋县
晓行过如皋,草露凄已白。
井邑无人烟,原野有秋色。
缁褐两三人,牢落徒四壁。
似讶官军至,拱立衢路侧。
伊昔准海陬,土俗勤稼稿。
泻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
及兹值兵燹,道路纷荆棘。
十室九逃亡,一顾三叹息。
王师重拯乱,主将加隐恻。
戒吏翦蒿莱,分曹理盐莢。
眷眷恤疮痍,迟迟历阡陌。
上天合助顺,九土期载辟。
白首忝戎行,临风增感激。
癸卯二月二十日舟中望虞山有感
一望虞山一怅然,楚公曾此将楼船。
间关百战捐躯地,慷慨孤忠骂寇年。
填海欲衔精卫石,驱狼愿假祖龙鞭。
至今父老犹垂泪,花落春城泣杜鹃。
第一首《泰州》,写元至正十五年(1355),作者随张士诚弟士德所部发高邮,攻取通州,行经泰州时所见所感。第二首《通州》,写元末盐农民大起义后通州残破景象,反映战争对经济的破坏,记录风土人情,后段作勉励语,苍凉中见积极。第三首《如皋县》,描述白露时节作者旅行途径如皋县城的所见及其产盐历史仓储的感慨。尤其是张士诚盐民起义对盐业劳动带来的创伤。如皋,今为江苏如皋市,其滨海地带旧为准南重要盐区。第四首《癸卯二月二十日舟中望虞山有感》,为纪念元末盐民起义名将张士德作。因名鹃曰杜鹃,善啼,声若“不如归去”,啼至血出乃止,故曰杜鹃啼血。
(四)宋讷 (1311-1390)元末明初诗文家。滑县(今河南滑县)人。字仲敏,号西隐。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进士。任盐山尹,以战乱辞官归。明洪武二年(1369)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洪武二十三年卒于家,工诗文,有《西隐集》。雍正《新修长芦盐法志》录其《舟过长芦》诗。
舟过长芦
列肆亭台土已崩,旧时和气冷如冰。
城池人物分今昔,市井繁华间废兴。
断碧野花迎客棹,坏桥津柳晒渔罾。
谁知兵后商人少,岁课犹随国用增。
此诗写到长芦“列肆亭台土已崩”“市井繁华间废兴”“坏桥津柳晒渔罾”的时候,可想而知,诗人对当时盐业产业和城市的现象是多么绝望。
自唐代开始,历经元代,到明代,战争对于盐业产业和城市的催残,一刻没有停止过。
(五)郭延冕,明诗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曾任常州府知府,巡按御史。隆庆《海州志》录其《海州诗》二首。
其一
人境凄凄海气寒,民皆饥色不堪观。
停车试问生民计,日午寻求草实餐。
其二
高秋按历海东涯,四顾荒凉重自嗟。
鸿雁不知哀向往,西风芦获一川花。
诗写巡视海州所见民生凋敝景象。百姓因乏食而面容灰暗,中午百姓为维持生存的办法是食草籽之类的果实。本来是天高气爽的秋日,人们无奈像鸿雁一样哀鸣着飞翔觅食。
(六)贾大光,明诗人。隆庆元年(1567)任山东利津县知县,首创撰修《利津县志》。
均田至官灶城有感
古城谁筑在荒陬,遗址犹存动客愁。
草色连天迷望眼,潮头喷雪簸渔舟。
乍经茅屋人民少,惯见沙洲狐兔游。
空有盐花堆似玉,年年辛苦几时休?
官灶城,在利津县城北七十里,战国古迹,管伸相齐图霸经营渠展煮盐的中心,古济水漯水在此交汇入海,为港口海防重地,齐建城池禁垣,屯兵防守,秦皇毁之,后汉重修;其地冬不见雪、土不封冻,有盐宗庙供奉夙沙、胶鬲、管伸,有古井七十,惟台上一井甘洌,今皆不存。诗写官灶城旧日盛况不存,“空有盐花堆似玉”,只剩有荒滩和饿的慌穷民,仍然在平均田赋负担。
(七)杨于巨,明嘉靖至万历时诗人。淮安府山阳(今为江苏淮安市)人。字名世。郡学廪生。有《枝玄堂集》。雍正《敕修两准盐法志》录其《海州》诗。
海州
壮哉表东海,宿晚宣尼辙。
周官问郯子,孔望观廖泬。
溪云常滃郁,殆是灵气结。
熬沙谨出素,帆墙络不绝。
侵权及估算,下灶力已竭。
斥卤不成腴,况复魃与孽。
昔称文献薮,今见逃亡埒。
昨岁妖氛炽,四山皆寇穴。
铲剔兼抚循,宁坐催科拙。
幸免沟泽量,忧余方惙惙。
海州,盐区名,今为连云港市。前“壮哉”八句,写昔日繁荣景象。诗往后重点写海州昔时繁盛,今日困窘,及救弊方略。
己卯清明即事
天涯节序几清明,风木馀思倍惨情。
燕子初来春昼永,柳条欲动晓烟轻。
哭声何事盈郊野?枯骨难凭问姓名。
多少苍生零落尽,荒田此后倩谁耕?
此诗描写了万历七年(1579)盐城春荒饿死穷民,造成人口减少的真实现象。
参考资料:
1.钟长永:《中国盐业经济》,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2.赵波主:《中国湖海诗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张银河:《中国盐业诗歌》,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年版。
4.柴继光、吴约:《南风歌》,山西人民春秋电子音音像出版社 2008版。
5.张银河:《中国盐文化史》,大象出版社 2009年版。
6.张荣生:《中国历代盐文学作品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