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进村入户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7-01-17 03:32陶忠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进村入户村级

王 兵,陶忠良,朱 莹

(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关于信息进村入户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王 兵,陶忠良,朱 莹

(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信息进村入户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涉农信息资源分散等原因,开展信息进村入户的难度较大。必须紧扣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做好村级站点建设,集聚服务资源,优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打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农业信息化; 信息进村入户; 信息服务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业农村经济搭上信息化的快车,2014年农业部推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以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以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信息服务需求为核心,以提升村级信息服务能力为着力点,通过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统筹“农业公益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两类资源,构建“政府、服务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拓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四类服务,修通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3年来,浙江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已在平湖市、遂昌县等1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现已建成2 166个村级信息服务站,提供各类为农服务910.6万人次,涉及金额2.02亿元,促成电子商务成交金额2.69亿元。通过信息进村入户,提升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能力,拓展了为农信息服务渠道,健全了县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15年5月,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遂昌召开,会议高度肯定了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成绩和创新经验。2017年6月,农业部通过竞争择优方式再次确定浙江为全国10个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市)之一,标志着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从试点建设转入工程实施阶段。

1 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作用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民生产生活,农业和农村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也早已与信息化密不可分,农民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信息进村入户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和优化集成作用,推动信息化的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全面深度应用,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可以发挥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作用。通过农业信息化驱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农业物联网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电子商务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发展,还能解决优质工业品的下线进村和优质农产品的上线进城,形成城乡双向互动的流通格局,最终实现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精准对接。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可以催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渠道、新业态、新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农民,有利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拓展就业创业空间,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信息进村入户为相关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搭建了“高速路”,能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可以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信息进村入户能够聚合各类服务资源,不仅能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技知识、市场行情等公益服务,而且能办理水电气、电视宽带、助农取款、惠农补贴等各项便民业务,让信息服务与农民生活相融合,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让农民与城里人一样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

2 信息进村入户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农村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不同,农业产业发展种类多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各有差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及信息进村入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即使在浙江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仍有一些村镇与电脑和互联网无缘,农村居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集市和邻里传播,缺乏现代化沟通途径,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户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存在着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前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高效便捷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难以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2.2 涉农信息和服务资源分散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沉淀了海量的农业信息和数据资源,但是由于规范化程度差,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标准和体系尚未完善,再加上各涉农业务部门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导致资源重复分散、利用率低,难以做到共建共享。涉农业务部门为农服务种类繁多,内容涵盖政务服务、农技服务、便民服务和电商服务等,涉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但是整合力度不够,各项为农服务业务相互独立,导致农民获取各项服务的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2.3 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不健全

从事农业信息化服务需要大批既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又具备农业生产基础知识,还要懂得农村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很多地方由于农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制定长期的统筹规划,农村信息化服务人才缺乏,管理体系不健全,再加上没有及时对现有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和知识更新培训,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也亟须提高。

2.4 信息化建设主体协同力度不足

信息进村入户须各方建设主体协同配合才能持续有效推进。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欠明晰,协同作用不明显,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主导作用不强、统筹乏力,投入力度不够,缺乏规范建设;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的信息咨询与服务效率不高,人才输送和支撑能力不强;此外,由于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成本高以及农民对于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水平低,相关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也不高。

3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对策建议

信息进村入户是一项多层次、多阶段、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顶层设计,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要适应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信息服务的新需求,切实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增收致富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1 提升改造,站点建设上要严格“六有”标准

村级信息服务站是信息服务延伸到村的触角,只有站点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服务水平才能跟得上。应充分利用村便民服务中心、村邮站、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等现有设施条件,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开展认定或改造提升成为村级信息服务站。站点遴选要充分考虑交通区位、服务范围、人口人气等因素,除标准型站点外,可在自然村或村民聚集区建设一定数量的简易型站,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专业型站,并统筹安排县级和乡镇级中心站点的建设,各类站点功能互补、相互配套,做到覆盖范围基本无盲点。每个站点要配备信息员,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要求,优先从大学生村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及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做好信息员上岗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信息员服务质量和水平。

3.2 适应需求,服务内容上要一站式“打包”

根据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作为承接涉农信息与服务资源的平台,整合农业、气象、供销等涉农部门的公益服务资源,接入银行、电信、邮政、保险及相关企业的经营性服务资源,推动服务事项一站式“打包”,促进涉农公益服务全面落地,各项便民服务有效接入,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动,农业培训体验服务广泛开展,做到“四类”服务全覆盖,将村级站打造成为“七点合一”(农业信息传播点、农业资料采集点、农村生活便利点、农产品上行起始点、涉农网站管护点、农业信息化知识咨询点、村委与农户联系点)的多功能站。通过村级站点服务内容的充实完善,有效促进各项涉农服务事项在农村落地生根,做到“村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进一家门,办百样事”,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3.3 集聚资源,服务机制上要实行多方共建

政府为主导,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企业组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方社会服务资源进驻,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组团式、标准化信息服务。政府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商负责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运营企业综合利用通道组织开展各类公益和商业服务,将各种经营性业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拓展农村电商市场,开展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品下乡,发挥平台优势,帮助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销售农产品,促进农产品进城。通过入驻各方所提供的业务提成以及自身市场服务的报酬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能使运营企业有能力向群众提供免费公益服务和低价有偿服务,其他社会力量也通过平台叩开了农村市场的大门,实现“不靠政府给钱,不向农民收费,不增企业负担”的三方共赢,确保各项服务和业务的长效运营。

3.4 优化完善,服务体系上要“上下联动”

选择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地区,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县级服务中心,强化县级信息服务要素调配功能,推动信息服务多渠道、全方位、扁平化,逐步将服务范围从农业拓展到农村,服务对象从农民拓展到市民。依托信息进村入户,融合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接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专家团队资源,为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业务体系提供服务农民的信息通道、沟通手段和管理平台。在现有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基础上,着重提升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发挥村级站的集群效应,推进村级站点的网格化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打造以省级为核心、市县级为纽带、乡村级为节点,纵向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横向连接涉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3.5 防控结合,服务保障上要“多管齐下”

要切实加强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业务指导团,负责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运营、业务准入的监管和指导,制定运营企业准入制度、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明确公益服务职责、商业服务内容及标准、法律责任。村两委要和村级站的运营机构签订入驻协议,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县级农业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或认定村级信息服务站,做好信息员登记、备案和管理考评工作,制定信息员服务规范,强化监督检查。运营企业对信息员进行具体的业务考核,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杜绝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物资商品的购销、广告推销,以及开展金融、保险、担保产品等经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农村群众的消费安全,增强政府公信力。

[1] 董越勇.“四化”同步下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6):1435-1443.

[2] 王兵,董越勇,朱莹.浅议利用农民信箱推进信息进村入户[J].浙江农业科学,2015, 56 (9):1517-1519,1527.

[3] 王儒敬.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与应对策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28):337-343.

[4] 孔繁涛.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 贺立源.农业信息化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6] 农业部信息中心课题组.农业信息化研究报告2016 [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吴益伟)

2017-08-21

发达地区省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2014BAD10B02)

王 兵(1988—),男,安徽岳西人,助理农艺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E-mail:longtuteng0524@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王兵,陶忠良,朱莹. 关于信息进村入户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2063-206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157

F49

A

0528-9017(2017)11-2063-03

猜你喜欢
进村入户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冬夜听雨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