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成杰,袁昌齐,肖正春,张卫明*
(1.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2;2.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4)
古丝绸之路上的外贸历史见证者
——邛竹与蜀布
束成杰1,袁昌齐2,肖正春1,张卫明1*
(1.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2;2.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4)
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两种植物邛竹与蜀布(苎麻)的历史、传播与应用。
邛竹;蜀布(苎麻);丝绸之路
最早见于历史记载,古南方丝绸之路作为商品贸易交流的经济植物应是邛竹与蜀布。《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今阿富汗)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由上可知,邛竹杖与蜀布于汉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就作为外贸商品传到印度与阿富汗等外域市场,见证了两千多年前的古蜀与南亚、西域国家贸易交流的繁荣景象。邛竹杖与蜀布证实了周秦时期,在我国西南就存在民间商贸通道,说明巴蜀到印度再至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即蜀身毒道,现在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始于成都的西南丝绸之路的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道路艰难,商人往返期间往往需要借助邛竹杖扶持,以穿越溪间崎岖山路,这显示了邛竹杖最初的实用价值,也是邛竹杖能远销印度并转口贸易的原因。
据考《山海经》提到的筇竹,又名“扶竹”,因其可以为杖,固有扶老之名。郭璞注谓之扶老竹。书中赞美诸葛亮出征时“麾羽扇以经营,柱筇杖而布置”。戴恺之《竹谱》中记有:“邛竹高节实中,状若人刻,为杖之极。”吴僧赞宁《笋谱》记有:“邛竹笋,出蜀中临邛,顾曰邛竹,其笋丛生。”《四川通志物产篇》中记有:“邛竹产宜宾、叙永、雅安、邛崃等地区,按此形状杆环极为隆起,近实心,笋春生。”与邛竹的形态记载符合,分布上也基本一致。
邛竹为禾本科植物筇竹(QiongzhueatumidinodaHsueh et Yi)的主杆。邛竹,又名罗汉竹、宝塔竹、算盘竹、大结竹,古称高节竹。为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杆高2.5~6 m,直径1~3 cm,节间圆筒形,长15~25 cm,杆壁甚厚,基部数节间几乎为实心,往上逐为中空。小枝2~4叶,叶片狭披针形,边缘有小锯齿。小穗有3~8花。果实坚果状,新鲜时墨绿色,厚皮质,光滑无毛。笋期4月,花期4月,果期5月。本种自然分布于四川宜宾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即云贵高原东北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亚高山地带,生于海拔1 600~2 600 m的坡地、林下[1]。
邛竹是我国珍贵的特有竹种。它的杆节隆起,壮如扣盘状的关节,形态奇特,竹色淡蓝,古朴典雅,多用于清漆手杖、本色手杖、雕刻手杖、描花手杖等,工艺和观赏价值高,为著名的工艺用竹。杆为制作手杖和烟杆等上等材料,有较高的美术和经济价值。邛竹手杖远在汉唐时就远销至印度、中亚乃至欧洲和非洲。当时已是我国传统的输出商品。目前邛竹杖在四川峨眉山、邛崃山、青城山等旅游名山都有出售,当地制作邛竹杖的工艺是用微火将采来的成年邛竹烤出水分后,将其弯成勾状,并用冷水冷却定型而成。其颜色分为竹子本色或漆成其他颜色。本种为著名的笋用竹种,笋肉厚,质脆;干笋黄褐色,略有光泽,味鲜美,可供鲜食,或制成笋干外销,是我国最早的外销竹种。幼杆用于造纸,本种还是优良的观赏竹种。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竹林逐渐衰退,现已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2]。
苎,古代用“苧”,现简体用“苎”, 苎麻之名始见于《尔雅》。《诗经·阵风》记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战国时,齐相晏婴和郑相子产,互赠了白经赤纬的丝质彩绸和色白如雪的苎衣,说明苎麻衣在战国时已是名贵礼品。魏晋时,陶弘景《名医别录》载:“苎麻,今绩苎麻是也。”宋《本草图经》载:“苎根……闽蜀江浙有之……南方绩以为布。”《史记》张骞提出蜀布二字,《汉书通鉴》等史书均加以沿用,古所谓“布”,指麻织品。经考证,蜀布为上古四川特产的苎麻布,古代临邛用苎麻织成蜀布。用苎麻绩织成布,在蜀为蜀布,在国内其他地方称为夏布,
西方国家誉称“中国草”(China grass),是从四川盆地西南部开始,由蜀推行到巴,由巴推行到湘、赣、皖、浙。东汉初,江浙苎麻布开始行销到中原,称为“粤布”[3-4]。
苎麻[Boehmerianiver(L.)Gaud.]为荨麻科植物,半灌木,高1~2 m,茎皮纤维长,柔韧色白,茎、花絮和叶柄密生长柔毛。叶互生,宽卵形,背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团伞花絮,集成圆锥状,花果期7~8月[5]。
茎皮纤维可织夏布、飞机的翼布、橡胶工业的衬布、电线包被、白热灯纱、渔网,可纺织人造丝、人造棉,可与羊毛、棉花混纺,可织高级衣料,是高级纸张、火药原料,也可织地毯、麻袋。苎麻叶有凉血、止血、散淤、解毒的作用,用于多种出血。外敷止创伤出血,还用于跌扑损伤、淤滞疼痛、湿疹、蛇虫咬伤等。苎麻根入药有凉血、止血、安胎、解毒的功效,用于吐血、便血、创伤出血等,还用于安胎、治疗臃肿、蛇咬伤等。
[1] 薛纪如. 我国西南地区竹类二新蜀: 香竹属与邛竹属[J]. 云南植物研究, 1980,2(1):91-96.
[2] 康斌. 邛竹杖考[M].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2):81-84.
[3] 马广成. 中国土特产大全[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6:855-856.
[4] 中国商品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商品大辞典土产日杂畜产品分册[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17-18.
[5] 任乃强.中西陆上古商道——蜀布之路[J].文史杂志,1987(1): 37-39.
声 明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超星域出版平台”等,所刊文章会进入互联网。如作者不同意加入数据库,请来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信箱为:yszw2009@vip.163.com,此为目前投稿唯一正确途径,请勿从任何网站投稿。本刊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代理投稿。
特此声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编辑部
2017年2月
Qiongzhu and Shubu: Witnesses of Foreign Trade History in Ancient Silk Road
Shu Chengjie1, Yuan Changqi2, Xiao Zhengchun1, Zhang Weiming1*
(1. Nan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Nanjing 210042, China;2.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sprea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lants Qiongzhu and Shubu in the Silk Road were introduced.
Qiongzhu; Shubu; Silk Road
10.3969/j.issn.1006-9690.2017.01.003
2016-05-1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共性技术研究(2012BAD36B01)。
束成杰,女,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植物资源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 张卫明,男,研究员,博导,从事经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E-mail:botanyzh@163.com
Q949.9
A
1006-9690(2017)01- 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