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历史更深处

2017-01-16 14:06岳俊丽
蒲松龄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兵变

岳俊丽

摘要:《无双传》以唐德宗建中年间的泾源兵变为依托,讲述了王仙客、刘无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薛调缘何选择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泾源兵变为核心事件,缘何选择王仙客、刘无双、李齐运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为主要人物皆值得深入探讨。历史真实是传奇想象的基础,却不碍于故事扑朔迷离的情节发展。薛调之家世生平事迹可考者虽少,但于其思想之影响仍可见。其叔父薛齐骤然死于兵变,其父薛膺哀痛之至必然思之念之。薛调政事仅一条存于《资治通鉴》,亦与兵乱相关。薛调所在僖宗朝接连有裘甫、庞勋起义,兵乱多起,政局动荡。薛调之作《无双传》虽描写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亦当有更深层次的表达。

关键词:无双传;兵变;历史真实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无双传》收录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题下注曰:“薛调撰”。薛调,两《唐书》无传,字不详,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 [1] 2321 知调父名膺,为婺州刺史,祖苹,浙西观察使。查两《唐书》,《旧唐书》卷一八五有《薛苹传》,知苹为河中宝鼎人,唐宪宗时官御史大夫,封河东郡公,复除左散骑常侍 [1] 3285 。《新唐书》卷一六四《薛苹传》下附有其子薛膺的传记,膺大和初为右补阙内供奉,后迁工部员外郎 [1] 3921 。据两《唐书》知调祖薛苹治家颇为严谨,为官颇为清廉。因此可知,薛调乃河中宝鼎人,家风甚为温厚清明。又《资治通鉴》卷二五○载:“唐懿宗咸通元年夏五月壬申,右拾遗内供奉薛调上言,‘以为兵兴以来,赋敛无度,所在群盗半是逃户,固须翦灭,亦可闵伤,望敕州县税外毋得科率,仍敕长吏严加纠察,从之。” [2] 8325 知公元860年薛调为右拾遗内供奉,向朝廷谏言减赋税安民心。《唐语林》卷四记载薛调事迹较为详细,知薛调貌美,时人称为“生菩萨”,四十三岁暴卒 [3] 132 。又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咸通十一年(871)十月十七日自户部员外郎加驾部郎中充,十二年(872)正月二十六日知制诰依前充,十三年(873)二月二十六日卒官,三月十一日赠户部侍郎。” [4] 薛调卒时为公元873年,时43岁,可上推其生年为公元830年。

《无双传》主要讲述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王仙客、刘无双曲折的爱情故事。王仙客自幼随母居舅父家,和表妹刘无双相爱。王母谢世后,百计向舅父母求婚而不得。值泾原守将叛变,长安大乱,舅父刘震于乱中应下婚事。兵乱平,刘震以受朱泚伪命,夫妇均伏法,无双没为宫婢。仙客为救无双多方谋划,最终在古押衙的帮助下得偿所愿,与无双终老襄邓。泾源兵变为《无双传》中至关重要的事件,既使王仙客看似无望的求婚峰回路转,又在看到曙光时陡生歧路。由此,《无双传》依托泾源兵变而使故事跌宕起伏,波澜横生。又故事中的人物,王仙客、刘无双、刘震、古生、李齐运、王遂中等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或是作者凭空杜撰,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理清其中历史与虚构的关系,是深层次理解原文主旨及作者寓意的第一步。本文将从此处落笔,以期通过详细的比对分析揭示流诸文字之中、文字之外的内蕴。

一、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

1.泾源兵变

查《旧唐书·德宗本纪》《旧唐书·朱滔传》《旧唐书·朱泚传》《旧唐书·姚令言传》等知泾源兵变的时间为建中四年(783),该次兵变不过是中央政权与藩镇对峙的衍生事件,却导致长安沦陷、德宗避难奉天。德宗继位后决心对付藩镇,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之子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及山南东道节度使谋反为兵乱的导引事件;幽州留守朱滔及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先为朝廷所用讨伐叛军,后因朝廷处置的不公以及藩镇间的相互倾轧,二人转而与朝廷对抗。在此藩镇叛乱愈演愈烈之际,唐德宗于建中四年十月命令泾源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士卒增援襄城。“十月,诏令言率本镇兵五万赴援。泾师离镇,多携子弟而来,望至京师以获厚赏,及师上路,一无所赐。时诏京兆尹王翃犒军士,唯粝食菜啖而已,军士覆而不顾,皆愤怒。” [5] 2429 (《旧唐书·姚令言传》)泾源士卒先望得朝廷丰厚赏赐而不得,后遇克扣军粮而食不果腹,愤然倒戈。藩镇叛乱未平,泾源兵变又起,朝廷无力抵抗,德宗仓皇出逃。姚令言既不能治兵之乱,便转而投入叛军之列。“姚令言乃率百余骑迎泚于晋昌里第。泚乘马拥从北向,烛炬星罗,观者万计,入居含元殿。” [5] 3663 (《旧唐书·朱泚传》)

《无双传》中“泾原兵士反,姚令言领兵入含元殿,天子出苑北门,百官奔赴行在”“朱太尉已作天子”,泾源兵变,姚令言迎朱泚,朱泚称制。事件与史实相合,作者先后借刘震与守门人道出事实,并未对兵乱具体过程与结果展开描述。兵荒马乱之际,叛军如何搜罗全城、王仙客如何护送财物、刘震如何被捕作者均是一笔带过,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关涉全局。为突出王仙客与无双契阔离合之曲折,作者对此不作浓墨重彩的描写实是立足于小说整体布局,可见构思之巧。

2.兵乱平定后伪官的处决

《无双传》中通过仆人塞鸿之口道出刘震一家境况:“尚书受伪命官,与夫人皆处极刑,无双已入掖庭矣。” [6] 124 刘震在兵乱之际不得脱,被迫接受叛军的任命,变节之人不得善果;兵乱平定后被处于极刑,无双没入掖庭。唐代对于伪官的处罚多载于史册。此次泾源兵变中处决的伪官两《唐书》中亦多有记载。《旧唐书· 德宗本纪》兴元元年(784):“六月丙辰,斩伪相李忠臣,籍没其家。李晟奏受贼伪署同恶抵法之家,所没财物、牛马、奴婢,请以赏军士”“受伪署官乔琳、蒋镇、张光晟、李通、蒋鉴伏诛。” [5] 233 《旧唐书·源休传》:“泚死,休走凤翔,为其部曲所杀,传首来献。休三子并斩于东市,籍没其家。” [5] 2431 《旧唐书·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5] 2432 据以上史料可知,受任伪官者不但诛其人,而且籍没其家。《无双传》中刘震一家的命运正是当时历史条件与环境之下不得不有之结局。

二、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1.王仙客

王仙客两《唐书》无传,但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仙客,太常博士,父名道质,二子頊、瑒。” [1] 1795 据和庆峰《唐代太原王氏研究》一文考证,王仙客之祖为王师丘,王师丘为北魏时期王广业之孙,属晋阳王氏二房世系,唐代晋阳王氏为太原王氏的正宗显房 [7] 。检索文渊阁《四库全书》,与王仙客相关的史料仅一条,《类说》云:“先天中王仙客为侍御史,忽除膳部员外,殊有惋怅。” [8] 先天为唐玄宗时年号,在开元盛世之前。可知,王仙客乃玄宗朝人,本为显族,但其生平事迹不详。《无双传》中的王仙客在德宗朝,幼年失怙,依靠舅氏,家在襄、邓之间,官富平县令。与玄宗朝的王仙客并无直接联系,可见薛调并非完全依托历史事实,假王仙客之名而杜撰出一段故事。

2.刘无双

无双乃一女子,两《唐书》自是无传。提及无双的史料亦是寥寥,范摅《云溪友议》卷上《襄阳杰》条所述崔郊秀才事中有言“连帅爱之,以类无双。”“无双”下有注云:“无双即薛太保之妾,至今图画观之。” [9] 可见无双实有其人。此处薛太保当是薛平,两《唐书》有传,本是薛崇之子,薛仁贵曾孙,约生于公元756年,公元836年卒,任河中绛隰节度观察使期间封太子太保。薛平虽为藩镇,却并未割据自守,而是一心拥护中央朝廷;并在多次叛乱中屡建奇功,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稳定做出重大贡献。“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 [5] 2397 ,深受百姓爱戴。中晚唐之际,节度使大都专断一方,鱼肉人民,薛平能得到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实为罕见。薛平与无双事,不见于史籍。据范摅的记载无双为薛平之妾,薛平既颇有为,受人敬重,其事迹必定为世人津津乐道。范摅仅有《云溪友议》存世,仅知其在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布衣终生。范摅与薛调同为僖宗朝人,范摅以布衣之身尚能知薛平之事,薛调在朝为官,当更熟知。此处仅考无双其人,薛调缘何借无双之名虚构出此一段故事,下文将详析之。

3.李齐运

李齐运在《无双传》中并非至关重要的人物,“遂中荐见仙客于京兆尹李齐运,齐运以仙客前御,为富平县尹,知长乐驿” [6] 124 ,原文中仅此一句涉及。然王仙客能确认无双尚存,与无双再次相见实得益于此。此段也可视为王仙客、刘无双爱情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基于此,李齐运出场。李齐运,两《唐书》有传,《旧唐书·李齐运传》载:“……建中末,改河中尹、晋绛隰观察使。时李怀光自山东卷甲奔难,昼夜倍道,比至河中,力疲,休兵三日,齐运倾力犒设,军人皆悦。怀光既反,驱兵还保河中,齐运不能敌,弃城而走,除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贼据京城,李晟军东渭桥,齐运扰攘之中,征募工役,版筑城垒,飞刍挽粟以应晟。收复之际,颇有力焉。” [5] 2536 李齐运在建中末除为京兆尹,但在平定泾源兵变中倾力支持李晟,颇有功。《无双传》之李齐运即是此人。

4.刘震(存疑)

刘震其人,两《唐书》无传,唐代相关史籍中皆不见。而1970年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长安城兴化坊内,发现唐代窖藏一处,存有大量唐代文物。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证,这批文物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6月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窖藏”。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大学的学者考证,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窖藏埋葬年代应为唐德宗建中四年的泾源兵变时。齐东方据唐韦述《两京新记》和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租庸使刘震就居住在兴化坊中 [10] 。但黄正建《何家村遗宝和刘震有关吗——与齐东方先生商榷》一文对此说法提出质疑。“查两《唐书》、《资治通鉴》以及《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书,甚至通检《四库全书》,结果都没有发现唐代有刘震其名其人,《无双传》赋予刘震的官衔是‘尚书租庸使……严耕望先生作《唐仆丞郎表》,搜罗‘尚书人名甚丰,但其中并没有‘刘震,又据《唐会要》卷八四《租庸使》条,租庸使初设于开元十一年(723),此后担任过此职的官员并不多……德宗之前,大约只有宇文融、韦坚、杨慎矜、杨国忠、第五琦、元载、刘晏数人而已。刘震假如实有其人,又是中朝‘尚书,必是‘诸道租庸使,但居然史籍无载,由此也可知词人是虚构的了。” [11] 齐东方先生依《无双传》认为刘震确有其人,黄正建先生据现存史料认为刘震乃是虚构。刘震其人其名不载于唐代史籍,小说不足为据。当知,刘震其人本是虚构而来。但薛调缘何虚构出这样一个人物,是否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存有某种关系,限于史料匮乏,任何猜测都有被推翻的可能。因此,此人是否存在暂时阙疑。

三、《无双传》的深层寓意

薛调缘何选择泾源兵变为《无双传》的核心事件,又为何会选择以“无双”为题,看似可有可无的京兆尹李齐运为何会出现在故事中。解决以上诸多疑惑,仍需从薛调本人的家世入手。在《新唐书·薛苹传》所附的薛膺事迹中有这样的一段:“其弟齐佐兴元李绛幕府,绛遇害,齐死于难。膺闻,不及请,驰赴之,哀甚,闻者垂泣。” [1] 3921 在不足五十字介绍中,此段文字已占据薛膺传中的大半,足见薛齐之死在薛膺生涯中的分量。

薛齐之死又见于《旧唐书·李绛传》:“四年(830)二月十日……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怙宠,怨绛不奉己,乃因募卒赏薄,众辞之际,以言激之,欲其为乱,以逞私憾。募卒因监军之言,怒气益甚,乃噪聚趋府,劫库兵以入使衙。……绛乃为乱兵所害,时年六十七。绛初登陴,左右请绛缒城,可以避免,绛不从。乃并从事赵存约、薛齐俱死焉。” [5] 2920 《新唐书·温造传》载:“……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1] 3055 830年,李绛奉旨募兵千人赴四川讨伐叛乱,还兵途中监军杨叔元以赏赐之薄为由激怒士卒,兵士愤然而起,李绛为乱兵所害,薛齐作为幕僚一同遇难。李绛之死一因杨叔元贪财恃宠,一因朝廷不能优厚士卒。杨叔元为一己私利刻意挑唆实为罪魁祸首,但根本原因仍在于经年战乱,士兵常年背井离乡,兵饷不足,士卒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泾源兵变虽由藩镇叛乱引起,但真正的导火索却是士卒望厚赏而不得,遇克扣而食不果腹。细想薛齐遇难的兴元军乱亦是朝廷不能优待兵士。薛齐死于830年,上文考薛调生平时推测其生于830年。薛调出生之年薛齐被乱兵所杀,薛膺之哀已见于传。因此,《无双传》之所以以泾源兵变为依托,乃是源于薛调对叔父薛齐被冤杀,痛定思痛,不能忘怀。乍然下此结论有故作惊人之言的嫌疑,但根据上文考证的相关历史人物细细分析则可证此说可立。

《无双传》虽以“无双”名篇,无双却是若隐若现,并非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而之所以选择“无双”,概是由于无双乃是薛平之爱妾。薛平虽为藩镇,却一心拥护中央朝廷,在多次叛乱中临危受命并且不负所望,对唐王朝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薛调政事仅一条存于《资治通鉴》,所上言亦关涉兵乱。薛调以为兵乱迭起乃是因赋税过重逼良为盗,谏言在正常的赋税之外不再增加科率。薛平所治地区“井赋均一”,不叠加各种名目的赋税,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保一方安定。薛调治乱之思暗合薛平治民之策,由无双牵引出薛平,应是合于情理的推测。

《无双传》中李齐运在平定泾源兵变中起到的作用与供给充足的粮饷有关,在上文所引用的史料中,李齐运在任河中尹时倾力犒劳李怀光所率领的军队,兵士皆悦。后李怀光反,李齐运力不能抵被除为京兆尹,在京兆尹任内又全力支持李晟所统领的讨乱军队,筑城运粮以保证充足的供应。

从上表可较为清晰地见出兴元兵乱与泾源兵变的导火索皆是兵士赏赐之薄,不得朝廷厚待。兴元兵乱由杨叔元别有用心以不得厚赏激怒兵士而起,泾源兵乱则由京兆尹王翃苛待士兵而起。观《李齐运传》,李齐运本人虽无特别的才能,但在平定泾源兵变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倾力犒劳兵士看似事小,实则关系朝廷治乱大局。《无双传》中用李齐运事,表明薛调对李齐运深明大义的赞赏,对朝廷苛待兵士以致乱则隐含批判。

又终薛调一生,虽未有大规模的兵乱,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大中十三年(859),在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发生了以裘甫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唐咸通九年(868),庞勋率领桂州戍兵发动反唐兵变。兵变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对朝廷政局的影响不可忽视。《新唐书·南诏传》:“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1] 4753 此处桂林即指庞勋起义,对唐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晚唐时期赋税繁重,大厦将倾,内忧外患导致征战常年不止,百姓颠沛流离,士卒戍边未已。薛调既谏言减轻赋税,面对此番风雨飘摇的王朝政治必定痛心不已。国愁家恨萦怀,借小说以抒忧愤,对兵乱的批判便不自觉的流诸笔端。

《无双传》虽然以描写王仙客、刘无双的爱情故事为主,古生谋划营救无双一节更是奇崛。“王仙客亦唐人小说,事大奇而不情,盖润饰之过。或乌有、无是类,不可知”,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作如是断语,以为其润饰太过,不合世情。但不可因古生救人之奇而全盘抹去《无双传》的历史意义。《无双传》以泾源兵变为依托而敷衍出此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一是因薛调家世对兵乱有刻骨之痛,二是因作者的家国之思,风雨飘摇的唐王朝何去何从,乃一代有识之士不得不深思谋虑之志向。保留至今的历史资料虽然凌乱琐碎,但经过细致的比较分析仍可以此窥得古人世界之一隅。传奇小说虽然扑朔迷离,但透过一鳞半爪的提示仍可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无双传》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流传千年仍为人津津乐道,而其隐含的历史意义有待深度解读。笔者受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与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的启发,试对《无双传》作一种不同的阐释。或某些观点不免于穿凿,但相对于人物形象分析、作品情感表达等传统研究无疑是一种新鲜血液,以期为中国传统文言小说研究带来活力。

参考文献:

[1]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司马光,编.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王谠.唐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文渊阁四库全书.史官.职官类.官制之属.翰苑群书.卷六[G].

[5]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7]和庆峰.唐代太原王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8]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类说.卷四十三[G].

[9]范摅.云溪友议[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10]齐东方.何家村遗宝的埋藏地点和年代[J].考古与文物,2003,(2).

[11]黄正建.何家村遗宝和刘震有关吗——与齐东方先生商榷[J].考古与文物,2004,(4).

猜你喜欢
兵变
陈桥兵变
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兵变
——以报刊舆论为中心
嘉靖大同镇兵变问题浅析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陈桥兵变
拜谒兵变旧址
甘肃省纪念习仲勋诞辰一百周年暨两当兵变有关活动概述
马国军队发生兵变
阿罗约: 迅速平息兵变
叶剑英平定香洲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