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演艺产业发展研究

2017-01-16 12:40王韬隋欣
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

王韬+隋欣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开展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演出的推行。如何做到使演艺产业符合时代精神,迎合大众口味,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表演团体发展中值得深究的问题。地方演艺产业不但要在艺术角度上打造出文化的亮点,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加强演出文化的知名度。 本文主要以哈尔滨演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对地方演艺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以哈尔滨鹏飞无限斯卡拉这一民营演出团体为例,试图对演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艺术产业 多元化 演艺品牌

一、哈尔滨演艺产业现状简述

我国演艺产业不断繁荣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中国演出市场观众人数逐年增加。哈尔滨地方演艺产业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繁荣发展,成为弘扬舞台艺术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日常生活的重要力量。演艺产业是指在如剧院、音乐厅、体育场、广场等室内外演出场地进行的面相大众群体的商业性质的艺术演出活动。其中包括策划演出编排、经纪演出效益、宣传演出活动、票务的票价制定等一系列活动。其经营主体主要有:演艺团队、演艺公司、演出场所。

哈尔滨近年演艺市场不断引进优秀演艺团体,演出类型包括话剧、歌剧、交响乐流行音乐等。以及明星演唱会,话剧等不断冲击哈尔滨地方演艺市场。这一情况促进了哈尔滨演艺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如哈夏音乐会、哈尔滨啤酒节等哈尔滨本土特色节日类演艺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太阳岛、各湿地等旅游演艺的进步。与此同时对于哈尔滨的地方演艺产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哈尔滨演出娱乐市场现如今既有传统戏曲东北二人转舞台,经久不衰;也有如今火遍全国的曲艺类德云社的相声演出;及符合当代流行演艺类型的酒吧;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出团体的商业演出等。可见在哈尔滨,演艺产业也是百家争鸣,空前繁荣的景象。本土演艺产业在不断谋求发展,来自全国各地区的演艺团体对哈尔滨演艺市场的不断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本土演艺产业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如下几点:

1.知名度低,票房效益难以保障。演艺产业知名度低大大影响了票房。票房是演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演艺产业生存的基础。

2.演出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受众群体不认可的劣势。节目单一,缺乏创新阻碍了演艺产业发展,也使得观众不认知,造成观众流失。

3.经营方式不当,难以维持演出基本运作,缺乏竞争力。在演艺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管理不当,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使演艺公司、团体缺乏竞争力。

在哈尔滨的娱乐演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多年的演出,经营,及管理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完善总结,哈尔滨鹏飞无限斯卡拉(下文简称斯卡拉)这一民营演艺机构依然发展成为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独具品牌风格深受哈尔滨人民及全国人民喜爱的演艺机构。其成功所在值得分析与研究。

二、节目多元化设置

哈尔滨斯卡拉演出具有艺术门类丰富,百花争鸣的特点。其整场节目有流行歌曲、二人转、杂技、特技、武术、魔术、小品等艺术种类。策划人对于每个节目的演员精挑细选,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其演出节目有更新周期,每一个节目演出场次都有限定,这也是因观众对于节目有期待性的心理,也为防止一成不变的节目在过长演出的时间周期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可见不断更新、创新演艺产品也是演艺产业生存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每一个艺术门类目都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色。将多元化节目融合于一场演出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达到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演出市场观众人数逐年递增,观众的审美视角也逐渐步向多样化,因此商业演出对于节目编排的这一环节要重点把握,不能一味单纯的以文化艺术的水平素质为重点,避免可能出现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使演出形式单一、只注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当然,全盘迎合观众口味,以消费者为中心,也会影响文化艺术作品的创新发展及演出产业的发展。为了符合大众的欣赏理念,演出产业中节目要求更应做到多元化。演出的节目内容不但要精,更要符合不同观众的审美口味。节目的多元化力求众口可调,针对不同审美水平的观众群体,策划相应的节目。在斯卡拉的现场舞台,互动性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表演是面向观众的商业化表演活动,观众坐席与舞台紧邻,通过演员在台上真实的表演,再辅以灯光、舞美、服装等舞台艺术手段,刻画表演出具有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事产生审美认知,获得愉悦、满足、共鸣的心理体验。更重要的是每一档节目及在节日期间也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与观众产生互动,例如语言沟通、点歌,同台演出等互动模式。使来到这里的观众不仅是一名观众,更是参与者和演员。

多元化节目的设置对于演出经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提高了演出节目的可观性、欣赏性。许多演出团体制定节目单一,缺少可以激发观众的审美感知的节目编排,使得演出节目乏味、千篇一律。多元化的节目设置弥补了节目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了演出经营的经济效益。观众是演艺产业的根本,通过以上经营管理手段,使得观众心甘情愿的购票,在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演艺产业自身生存和艺术发展。演出提供者与观众双方通过演艺产品与精神情感的互动构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经济纽带,这也是演艺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最后,多元化的节目设置能够有效的迎合大众口味。每场演出,如何抓住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身份的观众群体欣赏重点,是每个演艺团体着重需要掌握的。多元化的节目设置在保证艺术水平的同时,在选取上也需要设身处地的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促进演艺团体生存的重要保障。

三、塑造地方品牌形象

每个演艺团体,公司都有其本质特色、这一特色不仅是自身发展演艺事业的根本,也是观众认可的品牌。演艺产业中塑造自身的品牌,促进知名度提升是演艺产业的生命力。斯卡拉这一演艺机构对于自身品牌塑造呈现如下特点:

1.了解地域文化,塑造符合东北文化特色的品牌。斯卡拉将自身特色的培养、演艺品牌的塑造作为自身演艺事业核心竞争力。魔术、杂技等曲艺类节目的演出符合大众猎奇口味;语音类节目以二人转、搞笑小品塑造符合东北人审美心理的艺术形象展示于观众,让观众亲身体验地方艺术的独特魅力;聘请国外演出团体、演员让观众在自家门口欣赏国外类优秀作品;推陈出新,打造原创。以亲情,友情等符合人文关怀色彩的题材进行歌曲创作,打造属于斯卡拉自身,属于哈尔滨观众特色歌曲。从2005年至今十余年,斯卡拉的知名度在哈尔滨可谓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也有慕名前来的观众。斯卡拉长期坚持以紧密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特色而策划演出节目,在打造自身品牌的同时,稳定观众群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壮大,焕发出生机活力。

2.名人效应巩固品牌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演艺产业中,著名的歌手、艺术家、演员等,都具有极大影响力与号召力。有名人参演的演出会决定演出单位票房收入。在斯卡拉常驻的流行音乐明星姜鹏;东北家喻户晓的二人转演员小黄飞。斯卡拉在节日期间邀请嘉宾明星如李玉刚、金志文等也亲临斯卡拉演出现场表演。有名人参演,也就有了“粉丝”观众参与。名人效应大力提升了演出票房的同时,对于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这一营销手段对于演艺企业自身提升了知名度,是受众群体认可。

3.舞台不断更新硬件设备,大力营造演出环境。哈尔滨演艺市场大多在舞台方面存在舞台设备陈旧,音响设备和整体舞美效果长时间使用视觉效果欠佳等问题。舞台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演出质量的优劣,所以对于舞台效果,斯卡拉也大力投资,定期更新设备。近年不断引进升降舞台,4D投影等高新设备。对其演出现场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烘托效应。相应的节目定制了配套道具。先进的舞台设备保障了演出水平与演出效果,为受众群体营造了良好的视觉体验和现场氛围。

4.运用通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为品牌进一步推广。现如今通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为演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宣传推广平台,也是演艺产业繁荣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宣传演出同时也是提高知名度的机遇,斯卡拉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做宣传推广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在网络上也做了宣传调整,利用如今流行的YY直播将演出现场呈现全国各地的观众;利用映客直播和快手等网络平台使观众与喜爱演员使零距离接触;制作微信公众账号,让观众时刻掌握斯卡拉最新动态。一系列的宣传措施使斯卡拉在不断提升演艺文化内在生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外在传播力。

5.积极参与支持公共文化事业与公益事业,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传播正能量。近年来斯卡拉演艺机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事业,2012年斯卡拉全体员工前往新阳小学捐赠国学书籍和碟片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雷锋纪念日、邀请退伍老兵和优秀学生代表在斯卡拉的舞台上为小朋友们进行精彩表演来纪念雷锋同志、弘扬雷锋同志奉献精神; 2012年斯卡拉现场为大头娃娃小智筹集捐款、再一次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2014无限斯卡拉演艺人员在凌志手机连锁为双侧肾脏衰竭的姗姗举办的募捐活动进行义演。在参加一系列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斯卡拉演艺机构得到社会各行业的认可。在通过商业演出得到观众认可的同时,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树立了自己的社会公共形象,传播正能量,真正做到演艺产业服务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总结:哈尔滨斯卡拉演艺机构成功的同时,也有诸多不足,但是对于刚刚起步和经营不佳的地方演艺团体其成功的案例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把握当地演艺市场的需求,保证演出艺术效果的前提的情况下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口味,营造良好的演出环境。认知地域文化,推陈出新,打造符合城市文化的演出作品。不断提升、开放思维,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是每一个民营演艺机构应该具有的管理理念,是演艺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动力。

参考文献:

[1]朱新宇.辽宁歌剧院艺术演出商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孟鑫.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彭健.艺术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现代传播,2009(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新时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对外并购:数量下降,结构日益多元化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