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斯临
摘要: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对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高考改革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利与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让高考做到相对公平,让大多数人满意。
关键词:高考;改革方案;思考
高考,可以说牵涉到每一个家庭。你年纪大了,可能没有孩子高考,但你有孙侄辈或朋友的孩子会参加高考。现有的高考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和与时俱进,但一锤定终生的大框架并没有改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对高考进行彻底改革的呼声一直存在,由于时机、对高考的总结不成熟,高考制度虽然不断有新举措出台,但也一直被诟病。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相对公平的问题,不可能绝对公平。也就是说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内容要点归纳为:高考将不分文理科,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自选科目,总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50分;3门自选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从2020年起,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从2017年秋季入学高一开始实施),计算高考成绩。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从2017年起,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例如文理不再分科、除语文、数学和英语统考外,其他选考科目不需要参加高考,而是采用综合素质评价,逐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升学模式接轨。这样我们的中学就需要成立相关部门,如增加学生的生涯指导规划、学业指导规划,建立学生顾问体系,指导学生从中学入学开始,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进行学业和课程选择,改变过去学校以教学、教务为主导的观念。
2017年开始,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改革的初衷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重在实际应用,突出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也同时使英语的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降低。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如果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这就意味着三年可以考六次,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之内有效。这就意味着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非常有利,如果能在高一期间就考出最好成绩,那么在高二和高三期间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复习。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在高一取得英语的最高分,那在初中三年就要夯实英语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那带来的弊端是进课外补习班可能就必不可少,无形中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负担,这与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
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11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作者认为,一年两考到底会给高考带来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能否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预期。首先是是对现行高考外语科的质量的信度缺乏;其次是一年两考还有效度的问题。两次考试的题型、内容及难度是否一样?也就是说这两个在不同 时间举行的考试内容和题型不可能是一样的,特别是外语试题内容要求“原汁原味”,不能重复,否则就是抄袭,考生参加两考是否等值?如若等值为何要两考?如 何两个考试不等值,那对于只参加其中一考的学生是否公平?外语一年两考,别的科不一年两考,是否体现了公平?
“3+3”模式中,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和英语)没什么说法,当然考试成绩越高越好!但对3门自选科目如何选择,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心头之忧。对学校来说,最大的困扰在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增加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程,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但新高考方案推出后,选修课的实施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除了“牛校”以外,语数外课时不可能压缩情况下,只有大幅削减或完全停开选修课,增开选考科目。而且,导致老师赶进度,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系统训练,而家长们不得不选择花钱在课外大量补 课,这也会是北京市“一对一”课外辅导班盛行的原因之一。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如果学生想将来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地理成绩欠佳,物理和生物成绩较好,哪怕历史和地理与文科的关联度大,我也只能是选考物理和生物。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大多数人认可新高考改革方案,但对新高考改革方案不看好的也有近三成。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门选考科目选择哪3门,有近五成的人选择化学、历史,而物理科目只排在了第三位。通过分析选择选考科目的理由,发现主要是该学科的考试难易程度,而不一定是个人兴趣爱好。这从专业选择的调查结果也得到了佐证。有近五成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仅有近二成的人有明确喜欢的大学专业,还有近三成的人没有喜欢的大学专业。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还很迷茫。
目前实施的综合评价录取和自主招生的初衷是选拔具有一定学科兴趣特长、独特想法的“偏才怪才”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以免遗漏优秀人才。如每个高校对综合评价录取都确定了报考条件,制定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录取原则和监督机制。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确定了考核内容,不采用联考方式也不组织专门培训,公开了自主招生办法、考核方式和内容,以及如何录取。但从运行经历来看,还是有一些漏洞,比如,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之一是,高中阶段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和生物学)省级二等奖(含)以上,这个省级二等奖就容易作假,还有发表文章容易造假,等等。如何甄别一个学生是否确实具有独特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优异人才,防堵从各个路径钻进来的“老鼠”,保障综合评价录取和自主招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