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看19世纪以来法国绘画艺术的嬗变

2017-01-16 11:29张惠娟
东方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绘画法国

张惠娟

摘要:在第一波女性主义浪潮背景下的19世纪绘画艺术变革,也是女性意识觉醒、争取平等权利、追寻主体性的注脚,为当代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关键词:女性主义;法国;绘画

夏娃偷尝禁果后终于在中世纪遭遇审判,冠之以原罪的名,宣告女人——这个罪恶诱惑的生物应该感到羞愧,服从于管教,等待救赎。细究西方发展历史,女性全面失声的现象在早期几个世纪似已成常态,在绘画艺术领域亦是如此。直至19世纪迎来第一次女性主义思潮,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一、19世纪前女性形象探究

(一)古希腊女神

古希腊雕塑中最为常见的女性形象莫过于女神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智慧女神或者战神雅典娜所代表的意义即维护和平、谨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另外她的别名--厄耳伽涅,意为女工,希冀丰产,勤恳劳动来守护和平。在那个男人统治的时代,女性虽成为艺术的常客,受崇拜,仍是维护男性统治的社会。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同样也扮演男性赋予她的特定角色,体态风姿的形象满足男人肉欲和精神美双重需求。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人性渐渐苏醒,大量女性裸体艺术出现,神人同形同性意识显现,女神神性减弱,裸露的肉体充满性欲的诱惑,为了符合神圣精神内涵,雕塑家故意将维纳斯的动作比例、曲线弧度尽量调整,塑造端庄典雅的女神形象。不管雅典娜还是维纳斯都闪耀着熠熠生辉的神性光芒,矗立在神坛之上。她们背后隐藏着男性狡黠的笑容,默默托起男人的野心及满足他们的想象。

(二)中世纪女人妖魔化

古希腊奠定了女性神性的基调,而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地位的确立则将女性妖魔化推到极致。夏娃的出生成了有力的佐证,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个附件,偷尝禁果更是人类堕落的源头。肉体、性欲、诱惑和堕落成了女人的代名词。在法国11世纪后天主教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伴随而来的是女性地位一落千丈,父亲拥有家庭权力;教会要求单身,妇女禁止从事教会工作,受教育、工作、政治权利受到限制。

(三)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女人、圣母、母亲

人文主义时代的到来,对后来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早期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学的束缚大大减小,女性走下神坛,绘画中世俗化、表现真实性、人性得到了加强,有这几种取向:端庄、优雅、充满母性魅力的古典艺术审美原则,如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大量的绘画作品以享乐、色情为主题,几乎所有画家的目光都对准了女性丰满的胸部,臀部、香艳光滑的肌肤和妖娆的姿势,女性的形象简化为浓烈情欲色彩描画。还有一些现实主义画派中开始以中下层女性为创造对象,大多表现温顺、端庄、谨慎本分的家庭妇女形象,如夏尔丹的《集市归来》。

永恒的完美女神、性欲化身或是温顺端庄的母性形象始终隐没了女性的声音,男性话语霸权下,女性要么在高高神坛承担社会教化功能或被圈入私有财产的领地,要么被摆在观看的领域,所有女性都是一副面孔。另外女性习惯处于男人的附属物,积极成为父权制社会的一道“景观”,女性主体意识的缺乏使她们安于现所处状态,专心做好家庭妇女等角色,按照被观看的标准严肃己身。

二、19世纪中叶女性意识的觉醒

法国大革命爆发及十九世纪中叶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出现,传统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求男女平等、争夺女性教育权利和就业权利等呼声在社会中持续发酵。

(一)众多艺术家女性题材多样化尝试

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很多艺术家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了改变。中下层的女性大量出现在画作中,妓女、洗衣女、农家女等新题材不断涌现出,如库尔贝《塞纳河畔的小姐》,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街头歌女》,莫奈《花园中的女人》,各类形态的女性被关注到,艺术家有意识地表现女性真实生活的一面,抓住当下一刻女性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画面中出现的颓废、慵懒、轻蔑等形象,对甜美、高贵、圣母传统画风提出了挑战。

然而女性题材扩展昭示的女性权利的逐渐取得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彻底转变。我们发现女性依旧是男性艺术家所操纵的对象,从莫奈《花园中的女人》、雷诺阿《浴女》等看来,女性身份的建构与其生理特性、本能依旧紧密相连,其自然属性始终成为认识女性的主要来源。艺术家们有意无意中将女性作为情欲与性欲的符号,无时无刻不在公开凝视女性的身体。

(二)绘画艺术领域女性艺术家的出现——以莫里索为例

同时期女性艺术家的出现对于女性意识的觉醒毋庸置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奶妈与朱莉》的作者--莫里索是其中杰出代表。在要求男女平等的声浪中,女性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权和工作权,但是大多数女性从事的还是相当简单繁杂的体力劳动,而为人们所重视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女性的身影显得黯淡无光,她们的艺术创作价值被忽略,就此莫里索出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另外,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发现女性创作的独特视角,同样是哺乳活动,莫里索强调的并不是母性本能,而更多表示女性工作的社会属性,这里的女性是一种积极主动式的社会参与者形象。自然属性上的母亲哺乳活动含义被减弱,突出哺乳作为养活孩子的工具而存在,女性开始从自然领域走向社会领域。

(三)女性自我意识真正觉醒——马奈《奥林匹亚》

莫里索引领女性向意识的觉醒迈进了一小步,显然其力度还是不够的。一方面出生于上层阶级的莫里索虽然有机会从事绘画工作,但还是受到很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女性长期处于男性主导权力之下,即使莫里索这样的女性也难以一下冲破思想的藩篱,对于自我存在感的追求略显迟钝。

真正女性跨出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还要归功于马奈--他的《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男人与女人,观看者与观看者,男性在观看的主导一方,绝对的权威性和积极主动模式不容置疑,他们必须使自己处于一个心情愉悦、绝对安全的理想状态,因此女性要么是性欲的化身,要么是温顺、柔弱的女神或母亲形象,体态上或者精神上务必完美。到了《奥林匹亚》,男人牢牢掌权的局面被撬动。画面的主角——妓女与黑人女仆,代表思想和意识的脸部表情、头部、双手的动作获得了重视。女主人似笑非笑、略带一些挑衅、轻蔑的表情,直接的眼神,侧躺的姿势丝毫没有闪躲的意思。松散扁平的乳房,自然遮蔽的私处,肉欲的诱惑明显做淡化处理。画面正中央的这个女子的攻击性、自主性凸显出来,丝毫没有因自己的身份而故意取悦观众,或者感到粗鄙低下。她的主动注视、大胆的眼神仿佛在与观察者直接抗衡,一股强烈的自我主观感受的表达。当男人再次凝视时,按照习以为常的社会文化理想中的女人不再安顺,服从或取悦自己,物件有了意识,而且还是地位低下的“粗俗、卑贱”的妓女,观看者的地位被撼动。女性第一次试图从被观看的关系中挣脱,向主动观察者转变,主动说话。

由于启蒙时代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深入,19世纪以来绘画领域的变革,女性形象的转变与意识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潮的在艺术范畴的如实记录。画家们开始重新思考,重新审视女性,他们对美的理想形象提出质疑,女性艺术家也进行不断探寻自我、确认自我的反思与实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绘画领域出现了更加彻底的女性意识呐喊,由女性自己本身开启凶猛的反抗与解放时代。

参考文献:

[1]任丁秋.法国女性主义[J].欧洲1997,(3)

[2]戴雪红.他者与主体: 女性主义的视角[J].哲学研究2007,(6)

[3]单小曦.西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之路与学理反思[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4)

[5]倪志娟.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

[6]李文.对19世纪中叶法国油画中女性形象转变缘由的探究[D]

[7]陈筱棋.马奈与十九世纪法国艺术沙龙[D]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绘画法国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莫奈《睡莲》[法国]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