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华
摘要:何谓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语文练习、挖掘教材重要内容、学会阅读技能的语文技能练习。学生学习辛苦,努力的阅读,可是效率却不是很高,阅读的内容记不住等现象是现今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如何做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阅读能力,提高自身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关乎着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练习,和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那么怎么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知识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后,笔者将自身对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方法写下来,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确立学生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老师。更主要是现今阅读教学中基本对话大多数都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却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已。语文课文是有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分为精读部分与略读部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教师必须强调的,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自主阅读。美国著名航空工程师查尔斯·布劳尔曾说过:“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由此可见,创造的本质是自由、与众不同的,而教学中教师只要对学生多一点信任与鼓励,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阅读潜能就会得到最大发挥。
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没在动力,是学生学习之前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提出阅读要求,再对学生阅读课文进行适当的引导,切记不可太过容易要不然学生会觉得浮躁,而太过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比如教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懂一句话,二年级时则鼓励学生能读通、运用,有一定的感情,三年级则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鼓励学生能够由句到段进行阅读理解,这样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学生慢慢的也就能够理解全篇课文内容了。
二、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与阅读练习
普通话朗读是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功,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中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以及语气停顿等,教师可以开展班级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参与朗读活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为了练习学生的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抒情性课文。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乡愁》,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读出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并对整首诗加以背诵,品味情感。再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分角色朗读,进行对话情景再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热情。
三、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是充满期待与实现的心理活动,而思维则是具有发散性的特性。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因此,在阅读这一过程的初始阶段,思维模式就开启了,这时就会对接受读物的第一信息产生猜测、询问与期待,从而自主的进行阅读。
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踏进教师进行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这是牵住学生情感纽带的关键。比如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插图与音乐《小燕子穿花衣》,引导学生进入那美好的春天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拓展,提高阅读效率与学习效率。
四、注意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大规律就是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可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同样写也能提高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对读有着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每个学期进行课文教学,我都会要求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不管是书本上的课文,还是古今中外名著以及名人名言都可以,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提升课后知识积累。同时我还会适当的举行“手抄报比赛,”指导学生做手抄报,或者出黑板报等,上学生能够根据主题广泛的收集材料,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学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阅读水平。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教学来说,培养其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正处于黄金时代的小学生,是教师对其进行雕琢打磨的好时机,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