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2017-01-16 14:18:28宗慧青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易感性圆环周龄

宗慧青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50)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宗慧青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50)

猪圆环病毒病近些年在国内大面积流行,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极大。目前,重视此病的综合防控,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此,就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一一做要点和系统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降低此病的易感率,实现健康高效养猪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圆环病毒病 防控 流行

1 前言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2型诱发的生猪多发的病毒传染病,此病以生猪6~18周龄的易感性最大,发病后的典型症状:消瘦、贫血、体质降低、淋巴肿大、黄疸、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等等。此病一旦被感染后,将导致生猪免疫抑制,易与PRV、PRRSV等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 诊断要点

2.1 病原

圆环病毒为圆环病毒科,该病毒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根据PCV抗原性及基因组成不同,将PCV分为两种血清型,PCV-1无致病性,PCV-2具有致病性,单独感染时并不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同时存在其他应激原或致病因子时,如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 RSV)混合感染,则可复制出PMWS的典型症状和病变。

2.2 流行

病猪和带毒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圆环病毒分布非常广泛,猪群中血清阳性率高达20%~80%,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

生猪为此病流行易感群体,不同品系、日龄阶段的生猪,对此病均有易感性。但,感染后症状,略显差异。此病最常见病例,更多集中在保育猪和生长期仔猪。本病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哺乳猪很少发。可侵害5~16周龄仔猪,但最常见6~8周龄,发病率为4~10%,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症状。

由于圆环病毒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链球菌等混合或继发感染。饲养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高,不同日龄猪混养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易感性。

2.3 临床症状

生猪因品系、性别、日龄等的不同,感染后临床症状略显差异。具体总结如下:

哺乳仔猪,仔猪1~7日龄感染,整窝仔猪扎堆,先天性震颤。症状不严重的,能自行吮吸母乳。但是,短期后,衰竭致死。个别病例能耐过,1周后存活。但是,3周内,持续有两侧性震颤,躺卧、睡眠时震颤症状减弱。期间,受寒风、寒流等等,都可增加震颤症状。待3周龄后,能有所康复。但是,多数成为僵猪。

保育猪和育肥猪,保育阶段,有此病感染。典型症状:食欲时好时坏,渐显消瘦,长势弛缓。日龄不同,症状略显差异。病猪皮毛杂乱,皮肤苍白,严重贫血。在耳郭、躯干等出,明显有红色丘疹,之后慢慢变为黑色痂皮。发病期间,腹泻与便秘交替。诊治不及时,继发其他感染症,可伴严重的贫血、淋巴病变、神经症状等等,发病率低而致死率高。

种猪,除典型丘疹、结痂等症状,甚至会导致繁殖性障碍。比如:公猪性欲低、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渐差。较为严重的,只宜淘汰。种母猪症状,发情推迟,屡配不中,严重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等等。产下仔猪多数先天性震颤。

2.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淋巴结肿大,中心坏死;血液稀薄,呈樱桃红色,凝固不良;肺水肿、气肿,有出血灶;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及心内膜有出血;肾贫血、肿大,局部瘀血;腹部脂肪、肠系膜黄染;胃溃疡,黏膜脱落,胃底腺区大面积出血,有溃疡灶;膀胱内尿液呈黄褐色,黏膜苍白,贫血,有出血点。

2.5 猪圆环病毒病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在病变部位检测PCV-2抗原或核酸。常用检测方法有电子显微技术、细胞克隆技术、病毒分离和提纯等技术。

3 综合防治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治疗特效药不多,考虑到致病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此病有着极强的破坏性。综合此病防控措施,应注意:改善养猪管理条件是基础,接种防疫疫苗是保障,合理施用抗生素是关键。

改善猪群饲喂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防控各类不良应激,降低并发症感染概率。坚持全进全出,改善混群养殖制度,健全猪场内外生物安全措施。严格引种检疫,确保引猪源自健康猪场,降低此病感染概率,有效控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接种防疫疫苗,根据此病流行,制定合理接种程序。推荐用猪圆环病毒疫苗,首免在10~15日龄,二免在30~35日龄。同时,做好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工作。比如:细小病毒病、喘气病、蓝耳病等等。针对不同的病原,尝试对母猪合理接种疫苗,确保哺乳仔猪的安全,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防控各类不良应激,调查此病流行情况,避开在长途运输、气候运输、饲料变换、频繁转群、断尾断脐等期间,接种防疫疫苗。控制养猪密度,改善猪舍空气质量,确保相对湿度在85%以下。控制好猪舍温度,仔猪3周龄,温度应在28℃左右。之后,每间隔1周,降低舍温2℃~3℃,直到降到常温为止。同时,注意全进全出,不同批次间禁止混群。

注意防控继发感染,皮肤较轻病例,可不用药,病变皮肤处喷施卫康或碘伏,每天2次。症状较重的,用干扰素、甲砜霉素,配用板蓝根注射液,每天1次,肌肉注射,0.15mg/kg,连续用3~4d。患病生猪,咳嗽严重,配用冰蟾熊胆注射液,用量0.1ml/kg。头天注射户,间隔1天,注射1次。经此治疗,连续用5d后,多数能康复治疗。

[1] 李琰.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96-97.

[2] 敖晓波.浅谈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J].兽医导刊,2014,(24):74.

[3] 付秀芬,付秀君,萧余林.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95.

猜你喜欢
易感性圆环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特产研究(2021年6期)2021-12-08 03:16:38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褐壳蛋鸡
农村百事通(2016年6期)2016-05-14 00:27:38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