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

2017-01-16 15:11尹雪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翻译英译

于 洋,高 峰,尹雪梅

(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大连 116044)

【中医写作与翻译】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

于 洋,高 峰△,尹雪梅

(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大连 116044)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思维结构和语言特点。在传统医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做好中医药英语翻译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中医译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故对德国翻译家汉斯·威密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目的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详述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在其指导下对中医病证名称、中医方剂名称以及中医药文献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应用于中医药翻译中,以翻译目的为首要原则,既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性,又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对提高中医药英译的可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论;中医药;英语翻译;译文受众

中医药翻译是传播与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使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精髓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医药翻译问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要求源语译文能够准确体现出中医药蕴涵的内容,传达中医文化;另一方面,要求译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使之利于国外读者理解和应用。而在实际的翻译中,中医译者往往单纯凭借自身的翻译经验对中医药文本进行处理,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从而造成某些文本的翻译出现译语混乱、词不达意、译语冗长等现象,致使译文整体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中医药文化精髓的推广与传播。翻译学家刘宓庆曾指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1]”可见,以系统、科学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是保证中医药翻译实践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众多的翻译学理论中,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Skopostheory)常常应用于中医药著作及文献的翻译中,对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中医药翻译提供了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1 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德国著名翻译家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首先提出的。目的论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以一定的目的性为基本出发点,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最终目的[2]。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译入语与源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同样需要给予充分考虑。换言之,传统翻译理论所强调的“信”“忠实”或“对等”原则都要服从于翻译的目的。

目的论的提出使翻译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3],也充分表明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是由译入语读者或译文读者的期望、需求、知识水平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根据目的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因此目的性原则是翻译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3]。与传统翻译策略相比,目的性原则并不主张将文本翻译的重点放在对直译与意译、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的区分上,而是强调根据翻译的目的确定翻译策略。此外,受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制约,译文往往无法与源语的表达完全一致,需要进行适当保留和改动,至于调整的具体程度,应依据翻译目的而定。因此,目的性原则使翻译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特性。

除目的性原则以外,目的论还包括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以及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等。连贯性原则强调译文必须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而且在目的语的交际环境与文化中有意义[4]。此外,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篇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3],译文要与其接受对象的实际接受能力一致,充分重视他们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尊重原文作者意图的同时兼顾译文接受对象的理解力。忠实性原则强调译文应在满足目的性原则与连贯性原则的前提下符合原文的主旨,力求对原文内涵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即译者所传达的信息与原文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翻译的目的译者应根据不同源语译文的预期功能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确定特定语境下可以保留的原文信息以及需要根据译语的语境进行相应调整的信息[5],再依据译文读者的需要采取直译或意译甚至删减、改写等,从而使译文产生功能上对等的效果[3]。

目的论不仅可以从宏观角度为中医药翻译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助于了解译者在处理中医药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难题。

2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翻译

在进行中医药翻译前,尽管需要翻译的文本内容已经确定,但如果译者不了解其译文受众、翻译目的以及翻译作用的话,翻译效果往往无法令人满意。译文受众即译文所意指的接受对象,是决定翻译目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6]。确定首选受众对象有助于合理选择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对于译文能否实现预期目的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译者需要充分重视的是如何在翻译时将有意义、可读性强的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并以此作为翻译的宗旨。

2.1 中医术语的常用英语翻译方法

中医术语英译是帮助国外了解中医药最直接的手段。受中医典籍用语的影响,中医药语言包含大量古汉语词汇及四字词组,给中医英译带来一定的困难[7]。目前,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致使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掌握一定的英译方法对于提高中医药翻译水平非常必要。就译者而言,翻译中医专业术语时,应尽可能地保持其术语的中医特色,即译文要与中医术语一样,成为表达或限定中医药专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8]。

音译是中医术语英译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翻译某些中医特有而西医不存在的特殊概念。如中医“气”的概念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亦可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长期以来,对于“气”的译法翻译界各抒己见,有人曾经将与“气”相关的“营气”“卫气”及“宗气”统一译作vital energy,这种译法并不能有效地表达“气”的内涵,而且容易使读者产生混淆。经中外译者的不断实践,发现只有用音译法处理此类中医特有的概念才能较好地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因此,Qi逐渐取代了vital energy成为“气”的规范化译语。“营气”“卫气”及“宗气”由此可分别译为nutrient Qi,defense Qi和ancestral Qi。利用音译法的例子还可见于“阴阳”(Yinyang)“命门”(Mingmen)“脏腑”(Zang-fu)及“气功”(Qigong)等特殊中医概念的翻译中。对于某些中西医差异较大甚至概念模糊的术语而言,音译传递了源语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性[9],既充分表现了某些中医概念的特殊性,还有效地保留了其源语的内涵,因而成为中医药翻译界普遍认同的译法。

除音译法以外,直译法也经常出现在中医药的英译中,一般用于翻译中西医共同存在或具备相似特征的概念。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中,直译与原文的忠实度最高,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文的主旨信息。如“脾主运化”可直译成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spleen;“风火眼”译成wind-fire eye;“肝风内动”译为endogenous wind of liver等。

还有一些中医术语是由具体和抽象的两部分概念构成,如“五脏”“六腑”等,翻译这类术语时应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即“五脏”译为Five-zang organs,“六腑”译为Six-fu organs。综合运用音译与意译的方法可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突出了忠实性原则,更好地将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

2.2 目的论指导下中医病名症名的英语翻译

在语义内涵上,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之间的对应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10]。为使译文读者充分了解病症的相关信息,当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完全对应时,可以直接借用西医的病名进行翻译。如“耳鸣”译为tinnitus,“疟疾”译为malaria,“呃逆”译为hiccup,“失眠”译为insomnia,“失音”译为dysphonia等。借用西医固有术语翻译某些中医概念,既可减少外国人对中医的隔膜感和距离感,又可加快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是一种较为现实且有效的翻译方法[11]。

当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不能完全对应时,翻译中除了借鉴与西医相似的病名外,还需结合中医疾病或症状的特点进行翻译,必要时加以说明,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病名的内涵。如“暴盲”译成sudden blindness,“盗汗”译作night sweating等。“消渴”是中医特有的病证,国外读者根据汉语字面含义很难理解,在将其译成西医病名diabetes mellitus时应加以注释,即(Xiaoke in TCM)。中医学中的“痹”也是一个特有的概念,含有“痹”的中医病证名称很多,如行痹、痛痹、气痹、血痹、骨痹等。“痹”是人体由于感受风、寒、湿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以关节和肌肉酸楚、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翻译时应首先考虑“痹”所应用的语境,为避免因使用西医对应词而造成的理解偏差,可通过音译“Bi”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故“行痹”“痛痹”和“心痹”分别译为Xingbi (Migratory-Stagnation)、Tongbi (Pain-Stagnation)和Xinbi (Bi-Syndrome of Heart)[12]。这种译法既简洁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药术语的特色,还可以清晰地阐释“痹”之“气血不通,经络痹阻”的病机。

对于某些特殊的病症,如“奔豚”其意为“肾之积证”,该症在西医中没有参照物或类似概念,因而与西医的病名无法对应。在这种情况下,英译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以音译的方式保留译文与原文语意上的连贯并加上注释,故“奔豚”可译为Bentun Syndrome (kidney amassment)。此外,对于这类无西医对等名称的中医术语还可以采用描述以及借助近似物的方法进行翻译。

2.3 目的论指导下中医方剂名称的英语翻译

中药方剂走向国外市场,其名称翻译的准确与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中药方剂的译名应力求简短醒目、通俗易懂,尽量考虑国外患者的需求,灵活应用翻译策略,增强译名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目前我国大多中药方剂名称的英译均采用汉语拼音加英文解释的方法[13],如“六味地黄丸”译为Liu Wei Dihuang Wan (Pill of Six Ingredients with Rehmannia)。对于需要进行英译的部分一般可采用“药物成分”+“剂型”+ for +“功效”的格式,使患者直接了解方剂配方及其药用价值,如“朱砂安神丸”可以译为Cinnabaris Pill for Tranquilization,“当归补血汤”译为Angelica Sinensis Decoction for Nourishing Blood等。也可以使用“药物剂型”+ for +“功效”的格式翻译,如“补中益气丸”译为Bolus for Reinforcing Middle-jiao and Replenishing Qi,“匀气散”译为Powder for Making Qi Even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用“药物”+“剂型”的格式对方剂名称进行翻译,如“桂枝汤”译为Ramulus Cinnamomi Decoction,“牡蛎散”译为Concha Ostreae Powder等。应用这些固定翻译格式有利于推动中医药英文名称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4 目的论指导下中医药文献的英语翻译

中医文献英译不仅要处理好专有术语的翻译,还要从句式结构、语篇及修辞等方面考虑。综合应用目的论的3个主要原则可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流畅性与等效性。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关于“膻中”这样描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译文:Danzhong is an organ resembling the monarch’s aide, from whom the monarch’s joy and happiness is reflected。

注释:① Danzhong: the Pericardium; ② When the Vital Energy in Danzhong moves freely, Yang Vital Energy permeates evenly, making the patient happy and joyful. While the Vital Energy in Danzhong is stagnant, Yang Vital Energy will not move normally, causing sadness and melancholy. That is why joy and happiness are reflected by Danzhong[14]。

根据忠实性原则,用音译法将“膻中”译为Danzhong。同时鉴于“膻中”一词的复杂性,译文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注释,将其解释为西医对应的词汇pericardium (心包),从而减轻了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但这种中西医词汇直接进行替换的前提是2个词汇必须指代相同的概念。另外,译文注释还详细阐述了人们通过“膻中”表现“喜乐”的原因,以消除由意译带给读者的困惑。如果没有注释的话,译文将很难明确传达原文的意图,致使读者无法通过译文获得准确的信息。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女子生长发育周期有这样的描述:“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句中的“月事”与西医的“月经”意思基本相同,故可以直接译成西医的对等词汇menstruation。有些术语是中医药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所特有的,英文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译者需采用译文与注释相结合的方法。如该句中的“天癸”“任脉”和“冲脉”在翻译时应当根据忠实性原则用音译方式处理,但是需要加上必要的注释。即“天癸”代表促进与维持男女性机能的物质,“任脉”“冲脉”代表人体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句话可译为At the age of fourteen, her Tiangui arrives, and Ren Channel begins to function, Chong Channel becomes excessive。 And this brings the periodic menstruation and thus she is able to conceive a child。译文后配有注释:① Tiangui is a substance produced by the Kidney which promotes the sexual function; ② Ren Channel (Ren Mai) and Chong Channel (Chong Mai) both originate from the uterus and therefore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oman’s menstruation and reproductive system[14]。

翻译中医药文献时运用译文结合注释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译文的清晰度、可读性及可理解性,既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目标,确保译文为目的语受众对象所接受,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信息与感受,同时又忠实通畅地表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

3 结论

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为译者在实践中合理运用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目的论进行中医药英译,可以在有效地保留中医药术语传统特色的同时,使受众对象通过译文轻松地理解中医药术语的深层含义,领会中医药的精髓,真正感受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译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对于内涵丰富、词源复杂的术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翻译方式,应当在中医药理论的语义范畴内根据源语特点和文化差异,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其次,注重中医源语信息的有效传达,减少逐字翻译,避免为西医概念所同化,保持中医概念的文化特征;此外应处理好与文化相关的因素,兼顾文化特色和中医内涵。这些方面均有助于中医翻译工作者灵活应用和调整翻译策略,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翻译的交际功能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目的。

[1] 宋海英,张庆荣.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的原则[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 27(10):2137-2139.

[2] 涂兵兰.论译者的翻译目的[J].吉首大学学报,2010, 31(3):167-170.

[3]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ower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7-33.

[4] 李磊.忠诚连贯 神形兼备-汉英习语翻译的一个基本原则[J].时代文学月刊,2010(8):93-94.

[5] 陈晓慰.翻译功能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9-12.

[6] 谢恩容,孙海瑞.翻译目标受众在翻译行为中的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11(2):165-166.

[7] 陈晓华,施蕴中.从翻译目的论看Nigel Wiseman的中医英译翻译思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182-184.

[8] 高晓薇,赵闪玉.中医翻译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28-30.

[9] 李成华,孙慧明,张庆祥.从源语、译者、读者的关系看中医翻译[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2):223-225.

[10] 张登峰.中医病证名称的英译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9):855-857.

[11] 李赵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80.

[12] 王塑,吴青,陈宁.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名词“痹”的英译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7):619-622.

[13] 罗海燕,邓海静.中药说明书的英译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谈起[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509-1511.

[14] WU LIANSHENG, WU QI. Yellow Emperor’s Canon Internal Medicine[M]. Beijing: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1997: 9.

AStudyonEnglishTranslationforChineseMedicineDrivenbySkopostheory

YU Yang, GAO Feng△, YIN Xue-mei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DalianMedicalUniversity,Liaoning,Dalian116044,China)

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thinking mode and language features. In an age when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zed, how to effectively tackle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become an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ranslators. Therefore, w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Skopostheory proposed by German translator Hans Vermeer, detailing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Skopos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 of diseases and symptoms, herbal prescriptions and literature.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kopostheory prioritize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by fully consider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intended readers and effectively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readabi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ranslation.

Skopostheory;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translation; Intended reader

H16

A

1006-3250(2017)10-1467-04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WYZDB14082)-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YLX15051)-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应用型医学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于 洋(1980-),男,辽宁大连人,讲师,医学硕士,从事医学英语翻译与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高 峰,Tel:18525448101,E-mail:paradise0203@163.com。

2017-03-22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语翻译英译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摘要英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