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特色及发展对策

2017-01-16 12:45:27刘君宜刘清平王起富方炎明胡兴宜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4期
关键词:咸宁潜山森林公园

郑 猛 ,刘君宜,刘清平,陈 程,王起富,方炎明, 胡兴宜

(1.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0; 2.湖北幕阜山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湖北 咸宁 437000; 3.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进、亲近自然成为一种新风尚,也成为了人们拥有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以健体强身为保健目的,以生态旅游和健康出行为主要形式的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潜山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被原林业部批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3年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1],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绿色崛起,建设中部绿心”目标,规划把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集森林景观特色、城市公园功能、融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对民众渴求“绿水青山”的积极回应。

探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特色及其所呈现的发展问题,以期提出可行性发展对策,这对保护和发展本区林业生产力,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推进森林持续健康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1 森林公园概况

森林公园地处鄂东南,为幕阜山余脉,淦河流过山脚,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公园总面积683.3 hm2,分为潜山和王山寨两大片区,海拔在38~291.7 m之间;属于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8 ℃,年降雨量1700 mm,年日照时数1234.6 h,年无霜期260 d;成土母岩主要是硅化灰岩和砂页岩,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十分深厚肥沃,质地疏松,适宜植物生长。

2 森林资源特色

2.1 自然景色优美

森林公园林木葱郁,空间配置复杂,分三个林相,上部林带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等高大针叶林、以及樟科与木兰科的林木;中层为楠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檫木(Sassafrastzumu)、桂花(Osmanthusfragrans)等乔木;下层乔木有桂花、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影婆娑的楠竹林、浓荫华盖的古木大树和绚丽多彩的灌木花草,层次分明相互交映,凸显森林公园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林中鸟类、爬行类动物闪烁其间,为森林公园增添了生趣;淦河河道与众多碧池、溪流,婉如平镜,映衬绿色、莹莹闪闪、相应成趣,共同构成了美妙动人动静变幻的山水景观。

2.2 动植物资源丰富

物种丰富,植物多样性高,有各类树木400多种[1],优势树种有马尾松、杉树、楠竹、桂花、紫叶李、香樟、檫木、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等;优势灌木有红叶石楠、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八角金盘、金边黄杨、杜鹃(Rhododendronsimsii)、牡荆(Vitexnegundo)、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秃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银杏(Ginkgobiloba)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香樟、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等15种,省级保护植物有杨梅、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黄檀(Dalbergiahupeana)等24种。草本优势类群为茅草类、蒿类、厥类等。

公园内有动物85种,兽类有黄鼬(Mustelasibirica)、花面狸(Pagumalarvata)、野猪(Susscrofa)等9种;爬行类有乌梢蛇(Zaocysdhumnades)、虎斑劲曹蛇(Rhabdophistigrinus)、赤练蛇(Lycodonrufozonatus)等7种;两栖类有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林蛙(Ranaamurensis)、黑斑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9种;鸟类有大杜鹃(Cuculuscanorus)、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白颊噪鹛(Pterorhinussannio)等60余种。

2.3 专类园主题鲜明

桂花园目前有桂花近90种,以品种分区栽植,主要分为银桂、金桂、丹桂、四季桂和彩叶桂等品种区,品种区之间步道设有桂花亭、桂之源、榜眼醉花、探花问香和状元折桂等景点[2]。白、黄、橙、丹四色桂花品种沿步道分段栽植,四季常绿,浓郁荫密,花香浸透山林。特别是金秋时节,桂花盛开,若繁星,蔚为壮观,花香袭人,远飘数里,沁人心脾。

竹种园有竹150余种,面积0.16 hm2[3]。有丛态秀美的青皮竹(Bambusatextilis)、翠竹(Sasapygmaea)和大明竹(Pleioblastusgramineus);有杆形别致的龟背竹(Monsteradeliciosa)、佛肚竹(Bambusaventricosa)、黄甜竹(Acidosasaedulis);有绿叶婆娑的辣韭矢竹(Pseudosasajaponica)、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有奇特杆色的黄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vivax)、广东箬竹(Indocalamusguangdongensis)、紫竹(Phyllostachysnigra)等。春季的竹枝新芽一片嫩绿,频添盎然生机;夏日,千株攒簇,万棵曳动,丝丝凉意;秋天,黄叶绕地,夹径萧萧,撩起思绪;冬日,翠竹镶玉,林寂坞静。最有名的是 “楠竹窝”,楠竹林“纯、齐、密、大”,如同浓缩的“星星竹海”,游览观竹,四季皆宜。林下设置竹楼、吊床、竹台、石凳、石椅、石像等形成别具特色的竹文化体验。

亚热带植物驯化园主要栽培植物为亚热带乔木和灌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楠竹、苦槠、南酸枣、马褂木、檫木等;灌木有红花檵木、杜鹃、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冻绿(Rhamnusutilis)、牡荆(Vitexnegundo)、山胡椒(Linderaglauca)、柃木(Euryajaponica)、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大叶钓樟(Linderareflexa)、蔷薇(Rosasp.)、野山梅等;林下草本主要有茅草、狗尾草(Setariaviridis)、厥类等[]。主要有观叶、观果,茂盛森林景观的美学和森林浴的保健功能;部分常绿林中混植落叶树如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乌柏(Sapiumsebiferum)等,又形成季相分明,红绿交加的自然景观。

2.4 人文景观众多

桂花专类园中有状元阁、亭榭,石阶步道通幽于桂花林中,桂花在中秋绽放,落如 “桂花雨”,作为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称优秀儿孙为“桂子兰孙”[4]。桂花为传统名花,文人骚客留下许多关于桂花的诗文与成语,如“犹喜故人新折桂”“蟾宫折桂”等,状元折桂为古代文人功名之极。竹子博览馆、百竹园、楠竹窝中石像、水池、竹凳散布其间,配合竹类的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的特点,让人品评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君子风范。

仙踪佛迹、诗文佳作、动人传说散布于公园。潜山寺背依青山,构筑别致,气势宏大,屹立在潜山东南侧,蔚为壮观;巨型洁白观音佛像立在潜山寺前,于青山绿水、红墙青瓦之中,特立高耸,光彩夺目;枫林屏晚,溪水潺潺、灯光绚丽、溪流水汇聚到鹅卵石的水池中,别有妙趣。森林公园也为文人雅士所留恋,宋代任参知政事冯京(1021—1094年)和明侍郎朱延立早年就读寺中,挑灯夜读,成就功名。清朝咸宁县知县陈焕世曾留有“潜山寺怀古”的诗篇,也留下许多优美的诗句佳话。

3 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现状

森林公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方便,大批武汉游客来这里观光、休闲、度假。公园内有宽6 m的环山柏油公路贯通各景点,在景点之间有石质、木质林道和游步道将各景点相互连接,道路网密度大,且安装有健身标牌,利于科学森林旅游健身;旅游服务设置齐备,1 km内有温泉谷、碧桂园、三江温泉、瑶池温泉等酒店,以及众多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接待宾馆,旅游业发展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4090.00 万人次,同比增长21.5%;旅游总收入 206亿元,同比增长19. 8%,其中门票收入5.8亿,同比增长23.4%。而森林公园作为咸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来咸宁泡温泉必去的旅游景点[5]。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系统规划滞后,开发有待提升

规划是保护、管理公园的依据和前提。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虽然对整个森林公园进行全面构思、规划[6],但总体上规划不完善、不具体,如功能分区、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等规划不尽科学合理。规划工作的滞后,导致指导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缺少整体的依据,无法规范开展景区的保护、开发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森林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3.2.2 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单一,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咸宁旅游高峰期能够吸引到一定数量的外地游客,但除旅游高峰期之外游客较少,基本以本地市民休闲为主,客源市场利用率低。森林公园和附近的部分酒店、宾馆,闲置率高,周围的娱乐项目、特色美食和公园风情街活力不足,市场经营多元性不足,缺少体验式经济业态。由此,满足不了旅客多样化的需求,发展缓慢,对游客的吸引力降低。

3.2.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足,缺乏深度

生态文化体系即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与生态制度文化[7]。森林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文化体系进行了建设,但总体上深度不够。森林虽然茂密,但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季节生态美学特征如春季“百花争艳”与秋季“层林尽染”不明显,彩叶树种不丰富;饮食文化不具特色,没有契合咸宁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饮食缺乏文化底蕴、立意不高,突兀;缺乏独特的山地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吸引力和感召力差;同时,植被多样性程度低,虽郁密度大亭亭如盖,桂花花期香气袭人,能短时间内吸引游人,但单调不富于变化,易审美疲劳。生态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森林公园——自然博物馆深度开发需要。

3.2.4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森林资源丰富,在本地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市外、省外之地却鲜有耳闻。究其原因,除了森林公园自身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程度不够,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足等原因外,森林公园对外宣传匮乏,缺乏营销,缺乏打造“香城泉都”魅力潜山的品牌意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4 发展对策

4.1 准确定位,前瞻规划,健全服务

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突出森林景观,结合本当地的历史传说和人文景观,以及崛起的大健康消费观念,进行前瞻规划和科学设置有内涵的景点,准确定位目标游客。根据森林景观的时空特点和目标游客需求等做好公园规划,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承载力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对功能区划、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布局、服务设施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建设。同时健全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与导览系统,提升服务内涵,旅游服务标准化。部门协作,采纳有益方案,活跃思路,倾力打造特色化、个性化和体验式的森林景观特色旅游服务。

4.2 持续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挖掘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改造多树种类型结合的林相结构和富有变化的多层次景观,以丰富景观林缘线,形成韵律感变化的林冠线。创新建设森林生态文化,结合本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故事传说、动植物科普知识等建设有内涵的人文景点,创造出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増强生态旅游的生命力、感染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档次;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职能与角色,在新时代,高效配置人、财、物,促进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发展[8]。

4.3 提供资金支持,开发森林资源产品

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资源,实现资源持续利用[9]。公园观赏类植物种类丰富,乡土品种多,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美学特性和观赏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引种、栽培和驯化稀有观赏植物和常见观赏植物,不仅可以保存珍稀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促进适应新环境、扩大栽植区增加物种的数量和覆盖面并应用于城市绿化,获取苗木的利润且对园艺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也能获得经费,最终为公园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森林公园建立乡土树种繁育基地,扩大乡土树种种苗来源,不仅为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提供优质、价廉的乡土树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为城市个性和魅力增添情趣,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4.4 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品牌影响力

森林公园管理者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升级,突破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向多样化旅游模式发展,推出游客参与性强、体验深刻、特色突出,同时兼具文化性、生态性、探险性、度假性的旅游项目,如发展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宗教旅游、研究专项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和新兴高端旅游等项目,形成体系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森林公园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树立旅游品牌,突出品牌文化,集中体现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动物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精华,深化生态旅游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通过科学管理,实施标准化服务,提高旅游项目服务质量,再不断推出自己的精品森林景点、黄金游览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以及打造自身优质服务形象,提升口碑,以此强化品牌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将森林公园推出省外,面向全国。

[1] 张德炎,蒋家和,黎八保,等.咸宁市乡土树种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82-88.

[2] 梁丽丽,段一凡,王贤荣.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桂花专类园设计思路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03):325-328.

[3] 王起富,刘恒贵,刘清平,等.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4,43(6):51-53.

[4] 张德炎,易新军,周新春.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桂花园地方园林特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06):3303-3304.

[5] 咸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咸宁调查队.咸宁统计年鉴2016[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2016.

[6] 邓永红.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特色及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划,2007,26(1):28-30.

[7] 卢宏巧,吴殿唐.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2):82-85.

[8] 张昶,王成.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及其林业载体构建[J].中国城市林业,2012, 10(6):5-8.

[9] 董丽娜,余金宝,刘曙霞,等.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23-27.

猜你喜欢
咸宁潜山森林公园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5:12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4
森林公园游记
龙架山森林公园
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 10:35:04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29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浙江林业(2016年5期)2016-06-14 11:23:31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