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诊治中风病的特点

2017-01-16 12:37李海玉胡艳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羌活中风病素问

李海玉,胡艳敏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理论探讨】

刘完素诊治中风病的特点

李海玉1,胡艳敏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刘完素在诊治中风病方面,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预后等有其独到见解和认识。认为中风病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提出热极生风理论,开创了论治中风由外风转向内风的先河。在治疗方面当根据有无表里证,首先分为中腑、中脏分别采取“汗”或“下”法祛风除热。对于“表里证已定,别无他变”者,刘完素强调用“大药养之”,日久使阴阳、营卫自和。并指出中风多有先兆,宜应先期预防。

中风;火热论;刘完素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并勤于实践,在学术上有创新精神,提出火热论、运气学说、阳气怫郁论、玄府气液通畅论、燥气论等学术创见。在诊治中风病方面,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预后等均有其独到见解和认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以热为本,以风为标

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专立“中风论”,提出热极生风理论,开创了论治中风由外风转向内风的先河,并为用清热息风法治疗高热引起的抽搐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中风病机,刘完素之前多主“正气亏虚,风邪入中”,他认为中风病机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并进行了详细阐发:“凡人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皆为热甚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他把中风病的猝然发生与“五志过极,心火暴起”联系在一起。从临床来看,发病急骤是中风病的特点,而“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因此指出中风属火热为患。又言:“风本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是以热则风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提出热则生风是中风的病机。火热之成皆由内伤,因此中风发病多由内起,而非外中风邪;五志过用,可导致心火暴甚,肾水虚衰,阴虚阳实,因此内伤之中尤以情志失调、五志过用为害最甚。此论划清了内风、外风的界限,是中风病机由外向内的重要转折点,即中风由内因引起,不是外中风邪;病因是平素将息失宜,诱因是情绪急剧波动;病机是心火暴甚,肾水虚衰,阴虚阳实,热气怫郁,心神昏冒。近年来证候学研究表明,在中风病的急性期,尤其是1周之内火热证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火热致中风的学术观点符合中风病临床所见。

除“热极生风”的机理之外,刘完素还以火热病机说明中风偏瘫、昏愦、口噤的机制。他认为偏瘫的发病机制在于热气太盛、郁结壅滞、气血失于流通之故。由于邪有微甚,故结有轻重;若微则气血流通,筋脉不挛,但僵仆;怫热郁滞,而气血早已偏行,郁极乃发,一侧得通,一侧痹者则为偏瘫。中风昏愦的发生机制在于热与痰,其发生机理一由火热郁塞,“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一为痰迷清窍,由“痰潮不省,昏愦不知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至于口噤的发生机制,认为其机理是阳热生燥生痰,津液不能濡养筋脉之故,其机制一为阳热暴甚于内,而亢则害承乃制,津液涌溢,聚于胸膈,津液燥为痰涎;二为阳实阴虚而风热太甚,以胜水湿,因而成燥;三为肝主于筋而风气自甚,又燥热加之,液还聚于胸膈则筋燥甚。由于燥金主收敛劲切、紧涩,故病筋脉劲强、紧急而产生口噤。

2 中腑中脏,分而论治

刘完素明确指出中风病的诊疗思路:“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阻隔,复以三化汤主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根据有无表里证分为中腑、中脏,分别采取“汗”或“下”法祛风除热。

“外有六经之形证”(即口开、手撒、眼合、鼻干、吐沫、遗尿、直视、头摇诸症)者为中腑,“其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而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其治多易”(《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治疗上采用汗法,方药用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小续命汤(麻黄、人参、黄芩、芍药、防己、桂枝、川芎、甘草、防风、生姜、附子、杏仁)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第1首方,刘完素以此加减治疗中腑证。他强调“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不审六经之加减,虽治不能去其邪”。对于中腑者分六经论治,并列麻黄续命汤等6首续命汤加减方。太阳经中风,根据无汗、有汗分别用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桂枝、芍药、杏仁依小续命汤方添加1倍),阳明经中风,根据无汗、有汗分别用白虎续命汤、葛根续命汤,太阴经中风用附子续命汤,少阴经中风用桂枝续命汤(桂枝、附子、甘草依小续命汤方添加1倍),少阳、厥阴经中风用羌活连翘续命汤。针对“热极生风”却用附子的疑问,刘完素还给予解答:“或云中风既为热甚,治法或用乌、附之类热药何也?答曰:欲令药气开通经络,使气血宣行,而无壅滞”;“宜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

对于中脏,刘完素认为“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其治多难”“多滞九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临床上主要根据是否大便秘结判断,治用“下”法,方药选用三化汤(厚朴、大黄、枳实、羌活)加减,通腑泻热,升清降浊。三化汤由小承气汤3味药加1味羌活组成,此方治疗中风有两点提示:一是中风有便秘者乃因气机壅滞所致,治法必以疏通壅滞为先,二是降浊必须升清。便秘因腑气不通、浊气不降,由此清气亦难上升,配伍辛温雄烈之羌活意在升清。三化汤组方侧重调理气机治在里,其图在表;同时注重升降结合,其组方原则对目前中风病的治疗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初证既定,大药养之

对于“表里证已定,别无他变”者,刘完素强调用“大药养之”,日久使阴阳、营卫自和。其曰:“若外无留结,内无不通,必知在经也。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顺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荣卫,察病机审气宜,而少有不愈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

其中,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者,刘完素认为是“血弱不能养筋”所致,用大秦艽汤(秦芜、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茯苓、独活)治疗。方中秦艽疏风通络,祛一身之风;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阳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防风随所引无不至;风由热生,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血虚筋脉失养,故以当归、熟地黄、白芍滋阴养血柔筋;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扶助正气,助气血化生。全方祛风清热、益气养血、疏通气血之郁滞。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称之为“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

作为中风患者常服之药,刘完素还创制了愈风汤,并立四时加减之法,认为“中风证内邪已除,外邪已尽者,当服此药,以行导诸经。久服大风悉去”(《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愈风汤由羌活、甘草、防风、蔓荆子、川芎、细辛、枳壳、人参、麻黄、甘菊、薄荷、枸杞子、当归、知母、地骨皮、黄芪、独活、杜仲、白芷、秦艽、柴胡、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黄、防己各二两,茯苓、黄芩各五两,石膏、生地黄、苍术各四两,芍药三两,桂枝一两组成。刘完素认为,此药“具七情六欲四气,无使五脏偏胜,及不动于荣卫……无问男子妇人及小儿惊痫搐、急慢惊风等病服之神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

虽然内外邪已尽,但中风终究因气血不通所致,因此刘完素强调即使用大药调和,也要时刻铭记汗、便之通利:“治病之法,不可失其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为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荣卫自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如对于用于预防中风的天麻丸(天麻、牛膝、杜仲、萆薢、玄参、羌活、当归、生地黄、附子)明确指出:“大忌壅塞,失于通利,故服药半月,稍觉壅塞,微以七宣丸疏之,使药再为用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

此外,还以四白丹治中风昏冒,二丹丸治中风后健忘,泻青丸治中风自汗。

4 滋养肾阴,清降心火

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刘完素论及肾阴不足、心火旺盛导致中风:“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但未列相应治方。后世医家多将《素问·宣明论方》中记载的地黄饮子视为刘完素滋养肾阴、清降心火治疗中风的代表方。该方治疗“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气厥不至,舌不仁”,即桂附八味去山药、丹皮、泽泻,加巴戟、苁蓉、五味子以强肾,石斛、麦冬以清滋肺胃,远志、菖蒲以开窍、交通心肾,薄荷以利咽疗失音。风淫所胜治以辛凉,此处反用肉桂、附子、巴戟、苁蓉,实为元气大亏,肾中真阴失守,孤阳发越,故以温补而引火归元之意。水火既归其元,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风自息。故地黄饮子是“柔剂养阳”以治根本之方。但刘完素同时还强调中风治疗要慎用大热药乌、附之类,因为会导致“天癸竭而荣卫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反绝其已衰之阴气”(《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可见其对阴液的顾护。对此赵献可在《医贯·卷二·主客辨宜》中有精辟论述:“观刘氏之论,则以风为末,而以火为本。世之尊刘氏者,专以为刘氏主火之说,殊不知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刘氏原以为补肾为本,观其地黄饮子之方可见矣,故治中风当以真阴虚为本。但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火虚者专以河间地黄饮子为主,水虚者又当以六味地黄丸为主。”

5 先期预防,治其萌芽

刘完素指出,中风多有先兆宜应先期预防。他说:“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若见此等证候其病尚浅,其治较易。因此他主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谓见微知著“止于萌芽”。用药物防治中风先兆,刘完素提出“服风湿涤热之剂,辛热之药,治内外之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主张服八风散(藿香、白芷、前胡、黄芪、甘草、人参、羌活、防风)、天麻丸(天麻、牛膝、杜仲、萆薢、玄参、羌活、当归、生地黄、附子)、愈风汤各一料,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此外,刘完素在观察中风症状、判断预后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如他提出“诸筋挛虽势恶而易愈也,诸筋缓者难以平复”,以筋脉抽搐的状况推测预后。临床上,凡中风初起表现抽搐有力虽病势急骤凶险,但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常恢复较快;相反,若手足松弛不收、病似不凶却病程缠绵难以恢复,预后较差。这与中风脱证比闭证危险性更大的道理基本一致。中风以卒然昏仆、抽搐为特征,但抽搐不限于中风。如何将中风与其他疾病抽搐相鉴别,也是临床所不容忽视的。刘完素对中风与破伤风的观察尤为仔细,指出破伤风的特点是从微至甚且不伴有偏瘫。

总之,刘完素指出“世方虽有治风之热药,当临时消息,适其所宜,扶其不足,损其有余”(《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主张中风随证所宜、辨证论治。

李海玉(1973-),女(朝鲜族),辽宁沈阳人,副研究员,中医学博士,博士后,从事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与名医学术思想研究。

R255.2

A

1006-3250(2017)04-0453-02

2016-10-20

猜你喜欢
羌活中风病素问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金元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与证治概述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