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治”“神治”探析❋

2017-01-16 12:37卢红蓉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形神同治素问

李 萌,卢红蓉,于智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理论探讨】

“形治”“神治”探析❋

李 萌,卢红蓉,于智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一体不可分割。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导,形是化生神的重要物质基础,两者之间通过气的纽带相联系。形与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神和谐统一、人能安和无病,形治则神安、神治则形全。发病时则形神俱伤,临床防治须形神同治。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都具形神同治之效,临床治疗应形神并治,实现人体神形合一的圆融状态。

形神统一;形治;神治;形神同治

《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古人顺四时、适寒暑,精神内守,清静寡欲,邪气不能深入,因而可通过祝由等神治方法治疗。当世之人,外有筋骨之劳,内有思慕忧虑之伤,邪气浅伤肌肤皮毛,深侵脏腑骨髓,形神俱伤,须形神同治。

1 形神互生

生命以神、气、形为三元。《淮南子·原道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神为形之主,统领形体一切生命活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神恬淡不受扰,则人元气不伤,神形之间以气维系,不使神劳则人身体无病。

“形”为神之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云:“独不观心为君主之官,得所养则血脉之气,王而不衰,生之本无得而摇也。”心之一脏血脉有所养,气血充足,方能维系心神之明,使心脏之形与心中无形之神均旺而不衰。心神须靠心形充养,心有所养,心神能安,则五脏神可宁,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不从内伤。形支持神,神制约形,正常的人体两者协调,临床治疗要形神共治。

2 形神互损

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平衡,均离不开神的统帅和主宰。此即《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神不安则五脏神不宁,从而影响脏腑、官窍、百骸,导致疾病的发生,此为由神伤致形伤。“神失守位”继而遭受外邪侵犯,始则动神,继则乱气,终则扰形。因神扰气以致伤精损形,或不经气血,神感相应,五脏动摇,人体就病变丛生。已有现代实验研究证明,精神心理意识不仅可以导致疾病,也是导致衰老虚弱的终极原因[1]。精神心理的调节已经成为治病的关键。

人的心理健康、思维敏捷、心情安和均离不开形的支持和充养。《灵枢·平人绝谷》:“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人体内气血条畅,脏腑得以安养,才能使人神不受扰动。当形体出现满溢、亏虚等变化,体内气机乱散、血涩凝滞、五脏六腑不安、神机失用,表现出精神亢奋虚衰等病态。《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形体失却安和,形伤神必损。

气机是沟通形神的纽带,形、气、神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形神虽分别阐述,但在生理病理上却密不可分。发病时,形体、神机相互影响致病,因此在治疗上要讲究形神同治。

3 形神同治

这里的“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治疗,二是指安定平和,意思是通过治疗实现形神的和谐。《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守神即以调神为要;“守形,守皮脉肉筋骨之刺”,“形者,皮肤肌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粗工重形质,关注皮肉筋骨脏腑器官等形体,局限于治疗“人的病”;上工察气化,注重寻察神机的异常,从整体调和“病的人”。“粗”与“上”不仅反映了治疗技术的高低,更反映了治疗疾病两种不同的境界。

欲为上工,不仅要“守形”更要“守神”,把握整体,关注神机,超越守形之粗,达到形神同治。治,安定也,“神治”与“形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1]。药物、针灸、祝由以及各种疗法尽管在治疗方法上有所侧重,但本质则一,所谓“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都是在形神同治,这是应该严格遵守的。

3.1 治形,形治神安

形病者当以治形为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其法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高士宗《医学真传·原病》:“五脏充足,六腑调和,经脉强盛,虽有所伤,亦不为病”等论述,都从保养形体、充和气血津液的角度阐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中医关于“形治”有丰富的经验。《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且治形之法很多,有方药、针灸、推拿、整骨、拔罐、刮痧、放血等。邪气侵袭人体,稍觉不适,及时服药食或针灸等因势利导,或驱邪于外,或消散于中,人筋骨血脉得治则形体不衰。

人的五脏六腑有形之养,与外界息息相关。在外使形处于舒适的条件下,接触使心神欢欣之事物,以舒展气机,让形得到放松和调理。人形神一体,神依赖形体而存在。身形不衰,脏腑、气血功能正常,神志得以安养,形治神乃治。是以形之治,助神之治,终使心神清明、七情调和,达到神色昌明的状态。

3.2 治神,神治形全

“神”是生命运动的主宰,由先天“元神”和后天“识神”两部分组成。先天清净的“元神”为性、命、真心,后天的“识神”为七情六欲。“神”不仅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气的主导方面,即正气的强弱是由“神”决定的。《医方考·情志门》:“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精神不治则服药无效,情志相胜法秉承的核心就在于神的调治,以神治神,使神恢复如常,机体表现正常的生理状态。人体神的安和与否是发病及病势发展的关键,神治则形治,正是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知的深化。

调神是增强正气的有效途径之一。《素问·刺法论》中讲述的存思法、服用金丹法、刺法等守神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全神养真,实现“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如存思法通过精神内守,以补神固根,益气和神,使人体正气凛然,能御于外物,诸邪感之而退、触之而消。“气出于脑”就是身体受到调节后正气处于被激发的状态,从而达到“即不邪干”的效果。在治疗当中,“守神”作为高层次的治法,要求医者须与患者共同守神。

《大医精诚》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提出医者应有“感同身受的心”。面对患者,医生摒神凝气,心神专一,与患者心相契、神相印,在知晓形体病痛的基础上,融合神的因素。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全面把握患者邪正盛衰,达到神治和顺才能形治安泰,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神的常用方法有服药食、针灸、导引等,都能调节情志,使五脏神、身神之间达到平衡。这种疏导多是对“识神”的疏导,亦同样有助于“守神”,此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3 形神并治,形与神俱

《圣济总录·治神》:“凡以形体之乖和,神先受之,则凡治病之术,不先致其所欲,正其所念,去其所恶,损其所恐,未有能愈者也。”身形有恙,心神必伤,而药、方、针、灸能医病疗疾,皆因有形神同治之效。

中药形、性皆俱,能形神同治。如菖蒲,《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菖蒲辛温散寒,既能治形,补益心气,助脾化痰湿,利肺气以止咳;又能治神,使耳聪目明,增强记忆力。《本草汇言》:“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之形损,亦能治“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之神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菖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够缓解呼吸系统平滑肌痉挛,改善咳喘症状,并且能对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和抗抑郁作用,从微观形的角度改善人神的状态,使人神形皆治。

中药七情相合以配伍成方。如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第二》:“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方中辛温理气化痰,能祛湿滞、化烦扰。现代实验研究,温胆汤对人体有诸多治疗成效,如抗衰老、降血脂、调节心血流、改善肾功能等形治效果。同时还有抗精神分裂、抗失眠、抗抑郁及镇静镇痛作用等神治效果,能够形神同治。

中医“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针刺原则,强调神治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针灸引导人之神气使神治,神能使,则人体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形神恢复安和,可以说这种治疗激发了人体本身的自愈功能。《类经》:“治施于外,则神应于中。”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可以从多种途径和层次改善微循环,包括皮肤、脏器、脑等使神形同治。

艾灸、艾叶及其燃烧物的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在艾灸过程中,人体产生的温热效应和光辐射效应以及艾烟的嗅觉传导,可以直接刺激大脑皮层[3],从局部和中枢共同改善人体症状,与针刺配合达到形神共治的治疗效果。

4 结语

人为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与神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神无形则不附,形无神则不生。“神即形也,形即神也”,神主形从,形质神用。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在临床诊疗中容易过分强调人体局部功能结构的病变,而实际上人体发病往往是形神俱病,治疗时须形神共治。

在形神治疗过程中,形神可相互为治,最终达到形神皆治。中医药、针灸乃至中医的所有治疗方法,都是基于中医形神一体,通过形神同治实现“形与神俱,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临床时察形神所需,治形以调神,治神以养身,方能神安形全。

[1] 杨丽娟.“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诠释[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2.

[2] 刘树新.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J].中医函授通讯,1994,6:24-25.

[3]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2,1:6-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YZ-1544)-“胃以喜为补”理论研究

李 萌(1991-),女,北京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于智敏(1963-),男,研究员,医学博士,首批著名中医药学家传承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Tel:010-64089038,E-mail:yuzhilaiye@sohu.com。

R222.19

A

1006-3250(2017)04-0447-02

2016-08-11

猜你喜欢
形神同治素问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意象、形神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