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东县文井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景东 676202)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不能正常生长。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心叶、尖叶、中间叶和膈叶前呈“肉样”或“胰样”实变。
猪支原体肺炎最早见于美国,1951年开始在国内有报道病例。自然感染情况下,此病仅见于猪,四季皆可发生,不同品系、日龄阶段的猪均可易感。通常情况下,新疫区感染的怀孕母猪,后期多数为急性经过,而且症状较重。而老疫区以断奶或哺乳仔猪的易感最大,病死率极高。而母猪成年猪感染,多数为慢性经过。
在最近几年的流行中,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为隐性经过。规模猪场发病率高,而且,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雨、潮湿、气温突变等季节,猪体抵抗力降低,而往往导致病情加重,后期因继发感染其他病症而增加致死率。
病猪和带菌猪为此病重要传染源,致病病毒多寄生于病猪或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经咳嗽、气喘、喷嚏等排出体外,经飞沫感染呼吸道而造成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本病主要特征为喘气和咳嗽,在新疫区其症状表现得比较明显,大多数为急性,发病率高,传播快。病猪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可达60~120次/min,或呈腹式、犬坐式呼吸,严重时张口喘气。常常听到猪只的咳嗽声,在早晚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严重,偶尔能见到痉挛性咳嗽。体温正常或变化不大。在老疫区或纯种猪群,主要表现为慢性过程,也有些猪开始表现为急性,逐渐转变为慢性。
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紫红色或灰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虾肉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黏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髓样为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所致。
猪喘气病在没有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其症状、病变和病程是比较典型和有特征性的,很容易做出诊断。在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生长发育迟缓,病程长,死亡率低,发生及扩散慢,反复发作,体温变化不大。病理剖检肺部的心叶、尖叶、膈叶和中间叶的前缘部分肉变或肺炎实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x射线透视来进行诊断,但由于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因此,一般不必做实验室诊断,除非引进种猪,需检查隐性或慢性病时才进行。
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及早隔离诊治。大量用药实践证实,这些药物的搭配使用,往往疗效不错。
盐酸土霉素,40mg/kg,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4万单位/kg,肌肉注射。上述药剂搭配用,经灭菌蒸馏水稀释,1次肌肉注射,连续用1周,有助于增强疗效,而避免耐药性的生成。
卡那霉素,8万单位/kg;猪喘平,10万单位/kg,交互注射用药,连续用1周,有不错的疗效。
感染病例居多,大群用药,可用支原净,拌料用50mg/kg,连续饲喂1周,有不错的防控效果。
全身用药的同时,注意对症疗法。有呼吸困难,用氨茶碱,肌肉注射。同时,注意加强护理,改善养殖管理,以利于病猪的康复。
生猪群中清除此病,除接种疫苗外,更应注意净化猪群,逐步淘汰带菌猪和病猪。同时,加强饲喂管理,注意保温防寒,做好防暑降温,健全生物安全措施,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以达到降低此病感染的目的。
5.2.1 接种防疫疫苗,制定合理免疫程序。通常情况下,在仔猪7日龄,首免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待到2周龄时,加强免疫1次。同时,做好猪丹毒、猪瘟、猪肺疫的免疫接种工作,避免混合感染而加重病情。
5.2.2 改善猪场管理,健全生物安全措施。目前喘气病的高发,与场地消毒不严、舍内空气质量差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为此,防控工作的开展,应着手这两方面改进。其一,严格消毒管理,猪舍消毒每周要1~2次。可用消毒药剂,有福尔马林、石灰乳、石炭酸等等,几种药物交替轮换用药。舍内残留的粪污,集中处理堆积发酵,确保洁净卫生养殖环境。之前的养殖猪舍,有发病的疫情,经彻底消毒后,还需空置30d以上,然后引进健康猪种。治疗无效的病死猪,尸体需无公害化处理,以控制病原的扩散和蔓延。其二,改善舍内空气质量。日常饲喂管理期间,应注意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通风管理。在确保适宜温度的前提下,降低空气中病原菌浓度,有效防控此病的发生和传播。
5.2.3 加强生猪护理,留意猪群变化。发现有疑似病例,务必及早隔离诊治。对同群中易感生猪,紧急接种防疫疫苗。对没有价值的母猪、仔猪,在隔离的条件下用药施治,以尽快育肥而促进其康复。
[1]秦广征,边东生,张雪雅,等.规模猪场猪喘气病的控制试验[J].中国猪业,2010,(4):51-53.
[2]毛建国.种猪场猪喘气病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0,(7):27-28.
[3]罗建华.不同药物治疗猪喘气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