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凌云 533100)
畜禽免疫是动物防疫成败的关键,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养殖量的增多,动物及产品流通频繁,动物疫病复杂多变,需要免疫的项目增加,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增加难度,合理的免疫程序难以实施,从而导致免疫失败或抗体水平不达标,给养殖业生产埋下了隐患。
(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免疫接种的成败。疫苗生产厂家在生产的疫苗含强毒或毒力不够,导致机体不能接受规定数量的抗原,而不能产生理想的抗体水平,生产疫苗所使用的毒株品质下降,油乳剂灭活疫苗乳化程度不高,抗原均匀度不好等因素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导致免疫失败。
(2)疫苗市场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猛,但在其迅速发展同时也给农村动物防疫带来新的问题与难题。由于目前的疫苗市场管理规范,畜主凭着自己对疫苗和防疫知识一知半解,自购疫苗给自家养殖的畜禽搞防疫,他们既不知道免疫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更不知道科学免疫程序,不能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3)疫苗的稀释液存在质量问题或疫苗中混有其他毒源,或者死苗灭活不全,若继续使用则造成免疫失败或诱发疫病发生。
(4)对疫苗的性能差别不了解或免疫接种选用疫苗不当。由于免疫接种的疫苗与流行的疫病其血清型或亚型不相吻合,致使畜禽机体内对流行的传染病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如H5亚型禽流感疫苗只能保护家禽不发生H5亚型禽流感,而不能保证家禽不发生H7亚型禽流感。因此,在免疫前不仅要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避免盲目免疫而造成免疫失败。而且要掌握其他免疫情况,如接种过新城疫苗的鸡,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苗进行禽流感免疫,其免疫是没有效的。
(5)疫苗的运输、保管过程不规范。疫苗从生产厂家到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在注射到动物体内,经过层层运输,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了差错,都有可能造成疫苗失效。作为畜禽预防接种的各种疫苗都有严格的保存条件,活菌对温度要求相当苛刻。一般灭活苗的保存保存温度为2℃~8℃,活苗应保存在0~-18℃,疫苗一旦达不到保存条件,将会失去应有的效价,对畜禽的保护率降低造成免疫失败。同时在生产或保存过程中,活苗都是在真空环境下处于休眠状态,代谢微弱能量消耗少,不会自身污染,而一旦瓶塞封闭不严或瓶壁破损,疫苗瓶中进入空气,疫苗菌(毒)代谢加强,自身消耗增加,保护物质被氧化,自身被代谢污染,进而使疫苗菌、毒失去抗原,造成疫苗失效而致免疫失败。此外,疫苗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均会影响疫苗的效价。因此,疫苗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疫苗不会产生预期的免疫抗体水平,会失去应有的效价。
1.2.1 疫苗的剂量问题。人为减少或者增加免疫剂量,会使畜禽产生免疫耐受或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因此,在进行免疫注射时,应严格按疫苗的生产说明的剂量来进行免疫,否则将会造成免疫失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村兽医防疫员在免疫时怕发生不良反应,注射的剂量很小,没有达到要求,或者在注射时没有将畜体进行适当保定,打飞针等,往往造成疫苗剂量不足而影响疫苗效价。
1.2.2 接种疫苗的方法不当。疫苗的种类多,接种方法也各不相同,有口服、皮内注射(如山羊痘)、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如口蹄疫疫苗)、喷雾、滴鼻等,在免疫过程中错误地使用疫苗,如免疫山羊痘时不按规定进行皮内注射,而导致免疫接种失败。
1.2.3 操作不符合要求。如接种前,注射器、针头等没做彻底消毒,不按照一畜一针头的防疫要求接种;预防注射和治疗使用同一把注射器,由于治疗使用的注射器有没清洗干净药物,残留的药物导致疫苗的作用降低。
1.2.4 接种的程序不当。过早的免疫动物,会因母源抗体的干扰或在短时间内接种多种疫苗会造成疫苗相互干扰而引起免疫失败。如经过猪瘟接种过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在出生20d内有先天的免疫力,若在保护期内接种猪瘟疫苗,母源抗体就会中和疫苗,使疫苗效价降低或全部破坏疫苗作用。同时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疫苗会因几种疫苗相互干扰,而不能产生相应效价。频繁的免疫接种,造成抗原与抗体中和,干扰素的累积效应同样会使免疫接种失败。
(1)畜禽患有寄生虫、结核、恶性肿瘤等严重的慢性病,一方面降低营养吸收,另一方面畜禽为自身需要须加大蛋白质的产生与消耗,造成营养不良,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导致预防接种无效。
(2)畜禽的健康程度不仅会影响免疫的效果,而且可能会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甚至人为传播疾病。如果畜禽本身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受到病原感染,若进行预防接种,将加速其死亡,从而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前必须了解其健康状况,对畜禽染疫或可能隐感染性畜禽不宜免疫。
(3)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畜禽对动物疫病的易感性、抵抗力不同,对疫苗的免疫反应的应答能力的差异,对免疫产生的效价有所不同。
(1)药物方面的影响。滥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和消炎药均可导致疫苗的作用降低,如呋喃唑酮、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此接种疫苗前7~10d和免疫后还没产生抗体前不能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2)饲养管理方面。饲养管理不当、消毒制度不健全,如饲料中含有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或者饲喂霉变、含毒素的饲料以及营养不全面,缺少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免疫应答受到抑制,也可造成免疫失败。
(3)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体液、内分泌的调节。因此畜禽处于易产生应激状态如过热、寒冷、潮湿、噪声过大都会导致接种后达不到相应的免疫效果。
尽快建立和完善县乡冷链设备建设,县级要有疫苗冷藏库,保证常年贮存疫苗,同时要配备应急电源和专业运输车辆,乡镇有符合保存条件的冰箱冰柜,村级动物防疫员必备冷藏包(箱),保证疫苗按要求保存,要完善疫苗管理制度,规范疫苗领用发放台账,强化疫苗的运输、储存和使用,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根据本地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和规律,畜禽的种类及用途,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实施防疫注射。实施免疫前对器械严格消毒,选用正确的疫苗,了解畜禽的健康状态。免疫时做到操作规范、程序合理、部位准确、剂量充足、安全保定、消毒规范,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要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定期对散养户、规模养户抽样检测畜禽免疫抗体效价,评估免疫效果,总结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对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的应及时补免,根据检测结果和疫病的流行特点合理调整免疫程序,确保“真药真打真有效”。
在对畜禽免疫接种时要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保持栏舍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均衡的饲料营养,投喂多种维生素提高畜禽的免疫应答,减少应激,免疫前后尽量不使用含抗生素、磺胺类的药物和饲料。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普及科学技术,提高防疫队伍业务素质和养殖者的防疫意识,全面提高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
动物防疫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农村动物防疫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种防治措施,强化预防免疫各环节的规范管理,树立“发展与保护并重,少病就是增收,实际少死就是增效”的动物防疫新观念。通过开展合理的畜禽计划免疫,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全面提高畜禽抗体免疫水平,以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李蓬.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免疫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1,(1):64-65.
[2]韩永雷.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