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辉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2)
正常子宫内膜位于子宫的体腔表面,有些患者会由于某种因素而导致子宫内膜生长于其他部位,该疾病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不孕、性交痛、月经不调以及周期性直肠刺激或膀胱刺激等,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也会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因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尽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极为关键的。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所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2~47岁,平均年龄为(37.6±9.3)岁,痛经史均在2个月~8年,平均痛经史为(2.4±1.1)年。所有患者均经盆腔B超检查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均经过3个月药物治疗但无显著效果;内膜异位瘤或囊肿直径均在3 cm以上且疼痛超过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较为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均无高度肠穿孔危险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况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腹腔镜手术详细措施为:手术进行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然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患者均采取截石位,头低脚高20°~30°,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的建立,穿刺位选择于患者腹壁,穿刺点为患者下腹部的两端、脐轮部和耻骨上,在患者脐下0.5~1.0 cm处做横切口切开7~8 mm开口[2],腹腔镜进入患者腹腔或盆腔,然后对患者周围脏器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手术的范围,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凝固法、直接切除法或破坏异位灶等,将子宫腺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3]。
1.3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一段治疗后若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消失且盆腔无包块则属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但囊肿缩小三分之一以上则属有效;若患者两月内再次出现痛经、盆腔包块等症状则属无效[4]。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应用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应用t检验,两组以上均数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3例(52.00%),有效10例(40.00%),无效2例(8.00%),总有效率为92.00%(23/25),复发率为12.00%(3/2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9例(36.00%),有效11例(44.00%),无效5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20/25),复发率为32.00%(8/2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4.33±27.9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25±0.49)d,术后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2.15±1.23)d;对照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8.26±32.7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43±0.52)d,术后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4.71±1.13)d;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t=12.07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t=36.250,术后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比较t=7.663,P<0.05,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该附着于宫腔内的内膜细胞生长于身体其他部位而出现的一种妇科疾病,且因子宫与输卵管相同的生理结构存在,所以内膜细胞也会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生长,该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即为异位的内膜出现周期性的出血现象,且周围组织也会出现纤维化。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细胞种植性生长、组织化生性生长、细胞良性转移、医源性及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系统[5]。其中细胞种植性生长是指患者在月经期内膜细胞经其血液反向回流入腹腔,而后于患者盆腔等脏器的表面出现种植性生长导致该疾病病灶的产生;组织化生性生长是指在处于胚胎时期时卵巢上皮细胞以及阴道等均是通过体腔的上皮细胞化生而出现,因此在该期间若出现炎症或各类刺激等情况下会导致其转化为另外的物质,譬如子宫内膜等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6];细胞良性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主要是指发生于肺部、心包以及四肢等的病灶,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淋巴液或者血液等的良性转移而使得病灶碎屑随其的转移而停留于另外的组织出现该疾病发生;医源性及遗传因素即患者在经历人为医疗后而导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譬如患者在剖宫产或刮宫术后。同时该疾病也有一定的遗传性,若长辈患有该疾病也会增加患者的发病率[7];自身免疫系统是指在患者月经中随其血液而进入患者腹腔内的子宫内膜碎片会引起体内大量的免疫细胞出现进行细菌及异物的消灭,因此若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相对较差就无法将其碎片进行消除,从而使其附着并生长于腹腔内。该疾病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及生理不良影响,因此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8]。
在本次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抗生素服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组,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00%)显著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组(80.00%),复发率(12.00%)显著低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组(32.00%),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极具临床意义。
根据该研究可以看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复发率,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杨运涛.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34-135.
[2] 易友珍.40例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3(10):718.
[3] 杨卫华,江宏兰,包娟娟.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3,7(11):189.
[4] 秦学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52.
[5] 党丽英,郭彩霞.腹腔镜治疗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86-88.
[6] 高茉.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91-93.
[7] 陈文飞.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4):144-145.
[8] 于海华.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教育医学,2014,6(4):92.